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什么是“没骨画法”?

时间 : 07-07 投稿人 : 啊皓 点击 :

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称之为没骨法。用没骨法创作的画作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从技法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没骨渲染是指不勾轮廓线或先用炭条、铅笔、淡墨勾出轮廓线,然后用色将其覆盖,或着色后再将铅笔、炭条的痕迹擦掉,最终让人看不到墨线,运用层染或混染法,通过多次着色来塑造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没骨点染是指先在笔上调好墨或色的浓淡,然后一笔或几笔点出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没骨点染有粗细之分,细致的在工笔花鸟中常用来表现草虫、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较粗的则是兼工带写。介于写意和工笔之间的一种画法,既可以画在生宣纸上,也可以画在熟宣纸上。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从历代关于没骨画的论述及流传的作品来看,没骨画最根本的特点是“直以彩色图之”,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和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技法体系之一。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最为原始的没骨画法,应该是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时至南北朝时,张僧繇在借鉴印度绘画技巧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画的用色理念和用色技法,为没骨画技法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因为我们知道,没骨画技法的成熟,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首先,必须具有相当多的颜料种类,以用来表现色彩、色阶乃至光照的不同,如果只有一两种色彩,只能是原始绘画;其次,对于颜料的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也就是已经基本学会了什么情况下用什么颜色去表现;最后,对于光色的理解一定要突破轮廓线的限制。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原始绘画中,人们最先认识到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外轮廓线的描绘来表现物象。如果不能突破这一认识,就无法直接用色彩去表现物象。王翚在题恽寿平的一幅牡丹图时说:“北宋徐崇嗣创制没骨花,远宗僧繇传染之妙,一变黄荃勾勒之工,盖不用笔墨,全以色彩染成,阴阳向背,曲尽其态,超乎法外,合于自然,写生之极致也。南田子拟议神明,真能得造化之意。”没骨山水技法成熟于唐代的杨升,而没骨花鸟画则成熟于宋代的黄筌,徐熙只是“效诸黄之格”而已。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所谓没骨画,按《梦溪笔谈》中的定义是“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但是,这种没骨,并不表明没骨画的画面,一定会给人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因为没骨画法,通过色彩的造型,比如用色彩直接画枝干,点染花瓣、叶子,也可以表现画家的笔力和物象的自然结构、光色影响等。而且,由于没骨画法直接使用色彩造型,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光感、色感和质感,比之于用墨线造型的手法,更接近于客观真实,更富有真实感,更适用于写实绘画。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那么,为什么没骨画技法不如水墨画技法和工笔重彩画技法那样受国人的重视呢?其原因是受到了唐宋以来绘画理论和审美观的影响。根据谢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的要求,用笔是次要的,而且要有“骨法”。在谢赫看来,“没骨”也即意味着没了“笔”的表现力。自谢赫“六法论”提出以后,对用笔的要求影响了中国绘画一千多年。唐代张彦远更是把骨法用笔提到至高位置:“夫象物必在于形式,形式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一品评标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后来没骨画的创作和市场。在这种对笔墨极力追捧的审美环境下,“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受到压抑和贬斥是不足为怪的。

什么是“没骨画法”? | 书画常识

在中国画发展初期,是多种技法并行发展而且相互融合的,只是后来由于历史和文人审美取向等原因,中国画在创作中逐步失去一些很有意义的形式语言。直至明末,西方绘画他们的绘画就是“直以色彩图之”的传入中国后,这种情况才略有改变。从那时起,一部分中国画家才认识到,原来,西方绘画中的很多技法,我们的前辈早已经应用过。目前中国画又进入了创作环境和审美标准的重大转变时期,没骨画既然是中国画的一部分,又有中西绘画交融的有利条件,应该高举“注重光色,融合中西”的旗帜,让这个古老的画种焕发青春。

相关文章

  • 书画讲解 | 揭秘开幕式雪花设计过程
    书画讲解 | 揭秘开幕式雪花设计过程

    北京冬奥开幕式被称为唯美的中国式浪漫,惊艳了无数观众。中国日报画时代工作室成员作为编导人员,参与了开幕式美术创意工作,包括运动员入场仪式“雪花引导牌”的设计工作,大雪花的修改和完善等等。据她们透露,这些设计历经近三年,经过三百多稿的反复修改,才最终在开幕式里实现完美呈现!...

    115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章士钊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资料 | 章士钊书法作品欣赏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号孤桐,湖南长沙人。早年留学日、英,1916年回国。历任北大教授,北农大校长,上海法学院院长,教育总长等,解放后历任全国人大、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擅长书法,碑帖兼治,精于行楷和隶书。 以上内容《章士钊书法作品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

    31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冯远人物画《八仙过海》鉴赏
    书画资料 | 冯远人物画《八仙过海》鉴赏

    纵观其绘画作品,笔墨语言从传统的疏淡飘逸、逸笔草草中抽离出形态美、黑白构成关系和可变性,与此同时还借鉴了很多西方艺术的造型结构、体量色彩等美感元素,突显了一种坦荡深沉、大气磅礴的艺术品位与特色。▲《八仙过海》178x96cm 纸本水墨作品《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秩序井然,和谐共进,人物造型谨严传神,神鹤徘徊,仙气十足,画风突显了强烈的个人特色。水痕墨气,跃然纸...

    1581 冯远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吴冠中和他的妻子!
    书画资料 | 吴冠中和他的妻子!

    2010年6月25日,一代艺术大师吴冠中离世而去,有人说他的离去带走了一个时代。双燕 73 ×54cm 吴冠中在他这里,东方和西方的冲突不见了。写实和写意开始交融,抽象和具象的界线开始弥合……他用苦难和才情醇就了他横跨中西的艺术,用赤子之心为我们寻找到了这个时代的美。这篇推文美术资料网小编不讲他的艺术成就。记得在写拉斐尔时我曾说过一句话:“看到这些画,你总是...

    1348 吴冠中 吴冠中妻子朱碧琴 朱碧琴
  • 书画科普 | 清《二十五宝玺》欣赏
    书画科普 | 清《二十五宝玺》欣赏

    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大清受命...

    179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费新我:书法精神丰泽后人
    书画科普 | 费新我:书法精神丰泽后人

    费老留下的诗文和书画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书法的丰厚资源,而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书法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首先是费老的承传精神。费老非常重视读碑临帖,并且在实践中一丝不苟,以此告诫晚辈和后学。在传承的同时,费老还勇于挑战古人,敢于否定前人。他在读书法理论时,常把古人所提出的观点对照他们的遗迹,看理论与实践是否相一致,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看是否符合...

    1816 费新我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宋代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赏析
    书画知识 | 宋代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赏析

    宋朝,随着高益、燕文贵、苏汉臣等一批绘画技艺高超的民间画师被招入宫廷画院,以街景市容、百姓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发展日趋成熟。宋朝以前也有描绘生活细节的画作,如《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等。但那些绘画作品更适合收藏或悬挂于文人雅士的书房,与寻常百姓人家似无关联。而宋代苏汉臣所绘的《秋庭戏婴图》等风俗画则因其精描细绘,公共展陈、静悬书房不嫌俗;因其内容亲民,置...

    43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张大千《荷花鸳鸯》赏析
    书画学堂 | 张大千《荷花鸳鸯》赏析

    张大千,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张大千 荷花鸳鸯此图下方画一水塘,水面上浮动浮萍与团团荷叶,在空白处顺势以花青勾勒水纹,水波涟涟,气氛静谧。然后画家用不同深浅的赭石画出坡岸,在坡岸上立着一对鸳鸯,一只向水而立,目光炯炯,似乎注意到了水面的动静,另一只则背立另侧,自顾自的梳理羽毛...

    1723 张大千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溥心畲笔下的荷花,清新脱俗!
    书画讲解 | 溥心畲笔下的荷花,清新脱俗!

    溥心畲(1896-1963年),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他的画,达到了色不掩墨、墨不盖色之境,只觉一股肃洁艳雅之气逼人而来,毫无烟火俗气。溥心畲笔下的荷花欣赏:△溥心畲 秋荷落雁款识:桂落三秋节,芙蓉带露开。遥知今夜冷,风雨过江来。心畬。△溥心畲 荷香图题识:太液惊波起,秋风满上...

    810 溥儒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黎雄才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百科 | 黎雄才书法作品欣赏

    黎雄才先生是画派大师,在绘画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人所共知。在书法方面,他取得的成就同样突出,只不过他的“书名被画名所掩盖”,因画名更盛,故其书法成就以往未曾得到比较充分的关注、重视和宣传。黎雄才先生的书法造诣,首先表现在其对书法和绘画两者关系的深刻认识。他在私人笔记中,一再强调书法法则在绘画创作方面的作用。他强调,绘画应该向书法的执笔、运腕、以及各家法度,以...

    1663 黎雄才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阿瑟·休斯名画《陶匠的示爱》欣赏
    书画文摘 | 阿瑟·休斯名画《陶匠的示爱》欣赏

    阿瑟·休斯(Arthur Hughes,1832-1915)英国画家。出生于伦敦,6岁进入当地的文法学校接受预科教育,同时展示出过人的绘画天赋。1846年,休斯进入萨默塞特宫的艺术学校,在画家阿尔弗雷德·史蒂文斯的指导下学习,史蒂文斯是一位比利时画家,以其优雅的现代女性画作而闻名。1847年,休斯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49年,休斯完成的第一幅画作获得...

    149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朱德群油画欣赏(高清大图)
    书画资料 | 朱德群油画欣赏(高清大图)

    朱德群1920年出生于江苏省,师从林风眠。他以中国水墨,书法的丰富内涵,创造了一个诗意的自然空间。朱德群,1935年进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即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49年任教台北师大艺术系。1951至1955年任教于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80年入籍法国。...

    796 朱德群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黄宾虹用墨的手法高超,被称为千古第一人!
    书画百科 | 黄宾虹用墨的手法高超,被称为千古第一人!

    黄宾虹用墨是千古第一的,因为往前看那些用墨的古人,不论是徐渭还是朱耷,他们都是简练生动的,从没有一个人像黄宾虹这样,把深厚的墨堆积起来,但是却并不会让人觉得沉闷,而是很轻松的,使得画面仿佛能够自由的呼吸。可以说他把用墨的精髓给完完全全的掌握了!△黄宾虹山水画 4尺【本站藏品】他用墨高明之处在于他不走寻常路,采用宿墨来画画。宿墨是画家所厌弃的东西,因为他们追求...

    247 黄宾虹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金城花鸟画作品欣赏
    书画资料 | 金城花鸟画作品欣赏

    金城(1878~1926)原名绍城,浙江吴兴人,字巩伯,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浙江吴兴人。幼年嗜画,青年时代留学美国,是一位颇有革新思想的艺术家,曾担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工诗、书画、篆刻,善山水、人物、花鸟。曾办“湖社”画会,影响全国。金城花鸟画作品欣赏: 以上内容《金城花鸟画作品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

    191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
    书画百科 | 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

    通晓艺术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民国时期,出国接受美术高等教育的画家本来不多,女画家尤其罕见。算来算去,这些女画家在人数上并没有超过二十人,杰出者,似乎只有我们熟知或不那么熟知的“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与孙多慈。在这六位女画家中,潘玉良是其中创作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潘玉良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

    1247 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