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唐代玉料以和田玉为主,这是因为唐代丝绸之路非常发达,中原与西域往来贸易频繁,所以新疆的和田玉大量运往中原地区。除了和田玉以外,唐代玉器也有很多以玛瑙为材料,则一方面可能受到了佛教中“佛家七宝”的观念影响,以玛瑙为吉祥如意的代表,也可能与西域盛产玛瑙有关,而且玛瑙大多色泽鲜艳,也符合唐人对华美热烈风格的喜爱。
其次,唐代玉器相比前代玉器更具玩赏性,由神圣的礼器更多的向生活中可以赏玩的装饰艺术品转化。唐代玉器用途的新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玉器造型与用途更加统一,更具有实用性,在唐代以前,玉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礼器来使用,实用性较低。而且造型与实际功能并不太一致,这也是由当时玉器的礼仪性决定的。 二是旧的礼玉退出舞台,出现新的礼玉,丧葬玉则几乎消失无踪,同时佛教玉器、实用玉器、摆饰玉器则占据了主要位置。
唐末五代十国的礼仪玉,已不用周代的琮、璧等“元器” ,目前所知只有禅地玉册与哀册两种。禅地玉册,外表为简牍状,一般五简做为一排,中间以银丝连贯,用隶书书写册文。玉哀册是帝王下葬时的最后一篇悼文,是总结皇帝一生,称颂帝王丰功伟业的文辞。玉哀册呈扁平片状,但更加宽长,表面打磨平滑,正面刻上楷书文字并在笔迹刻痕能填涂金粉,背后按顺序编号。
另外,受到当时盛行的佛教之风的影响,当时很多玉器都是以佛教形象为主。唐代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两种,玉飞天在传世玉中较多,多为貌美女性形象,其形体可与敦煌壁画飞天相媲美。同时,由于唐代审美以宽肩大耳的敦厚丰满之象为佳,当时的佛教玉器也受到了这种审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