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中国玉雕一路走来,也经历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远古时期,科技并不发达,工具也不如现在,各种工艺都未成熟,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遥远的时代感受到玉雕的魅力。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主要分布的中心地区是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在良渚文化中发现了很多玉石玉璧,我们可以从中来一看玉雕在他起源时期的面貌。
其实在一开始,玉石和其他石头是混在一起的,我们先民并不能很好的区别玉石和普通的石头,后来先民逐渐注意到玉石的美丽以及其质地的坚硬,于是他们将玉石当作装饰的材料,而玉雕就在这个时候和石雕区别开来,玉石的坚硬,不仅仅用来做装饰品,更用来做工具。在良渚文化遗迹出土的各种史前雕刻艺术品中,以玉雕最为绚丽多彩,极富艺术魅力。从艺术角度而言,除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外,以玉雕人物、玉雕动物和玉雕礼器最具艺术价值。
良渚玉器
良渚文化墓葬中也多出土玉璧玉石,有时一个墓就出土数十件,最大者直径26.2厘米,最小者只有12.9厘米。反山墓地每墓只有一二件,磨制精致。江苏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墓地曾出土1件玉璧,色彩斑斓,浅绿色中点缀着暗绿色、黄褐色斑点,边缘一白色蚀变的痕迹。玉钺较为少见,只出土10几件,都是浙江良渚文化的产物。反山遗址出土5件,瑶山遗址出土6件,均出自墓中。
良渚文化的玉琮分为镯状筒形和内圆外方的方柱体两类,后者在东南沿海原始文化都有发现,但以良渚文化最多也最精美。一般琮体上大下小,中间圆孔系对钻而成,外表呈四方形长柱状,两端用减地法雕出短圆口,四面又雕出两两相对的凸面,每一凸面中间有一直槽,将凸面一分为二,并有横槽把凸面分为若干节,节数视玉器体大小而定,最多的达17节,最少的只有2节。形体大小悬殊,大者高达33.5厘米。大琮多见,又分为薄壁大孔和厚壁小孔两种。器表常雕刻有精美的神人兽面纹,可见良渚文化对玉雕的影响是很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