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从造型、风格、纹饰等外观方面断代虽然重要,但也存在着一些证据不足的缺陷,如果完全依靠这一方面进行断代,对那些只从形制和外观上相似的仿古器,或者只有造型没有纹饰的古玉,都不能从表面现象上证明其确实属于某一个时代的真品,它依然存在着老仿或后改制甚至是现代仿制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十分有必要从工艺技术上作进一步地研究和确认。
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上各时代的玉器在工艺技术,磨制效果以及处理手段上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工艺表现和特征。这种效果和特征的变化,主要是机械设备与工具的变化造成的。古代玉器的年代断定:从工艺技术上断代是目前最科学的方法之一.徐州博物馆藏 西汉-玉熊形镇(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目前判断古玉的年代主要靠两点:第一点是绘画设计风格和题材造型的时代差异;第二点是设备工具的水平和工艺技术上的时代差异。后者也是我们判断古玉真伪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市场实践,我们体会到,周代玉器与战国玉器在工艺技术和表现效果上就有明显差别,战国玉器与汉代玉器也有一定差别。从文化期至明清,除了风格变化以外,玉器的工艺效果和特征差别主要决定于工艺技术、加工方式和磨制处理方法上的不同。
具体地说,就是玉器的整体结构变化,磨制技巧,特殊部位的处理,磨制效果和磨制锋利度等等,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从处理简单的造型结构到复杂的造型结构,从处理简单的纹饰图案到复杂的纹饰图案,从简单的加工到复杂的加工。所有这些变化从本质上说,又都与设备和工具从原始低效到高效,从单一到复杂,从介质的低纯度、低耐磨性到高纯度、高耐磨性,以及其他各种加工因素的变化紧密相关,同时又与设备工具的不断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不是因为历史上各时期设备工具的改造和发展,只依靠磨制手法的改变,上述的这些变化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例如:我们看到的玉蝉,这种传统器形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不但造型风格不断变化,而且磨制方法和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
人们常说的所谓“汉八刀”玉蝉,我们经过具体的分析发现,玉蝉的线条磨制不但直而且磨制夹角的锋利度也极高,整体轮廓的切割线不但垂直而且也相当锋利。这种工艺继汉代以后再没有出现过,而且这种磨制效果不但表现在玉蝉的制作上,在其他汉代玉器上也可以看到,这是汉代最典型最突出的磨制工艺。
通过对磨工的科学分析和显微观察,我们发现其工艺的完成是采用传统的设备工具,经过长时间的缓慢研磨形成的。在这种始终如一的精细研磨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修饰和校准。由此可以看出,汉代磨制一个线条应该需要很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懂得机械加工工艺常识的人都能够理解,同时也能够分辨出来哪些是低速低效的工艺特征。有关古代玉器的工艺技术方面的分析,笔者在此前的文章里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根据以上这些简单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汉代玉蝉能够做到这样精美的工艺效果是不足为奇的。到了唐代,我们发现这种工艺上的差别更大,相反却感觉不如汉代玉器精美,这不能说唐代玉工的技术不如汉代,只能说明唐代在制玉设备和工具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发展,也就是说设备的精度提高了,效率更快,磨制周期更短,因此,半手工半机械化的可控难度也随之增大了,控制难度增大是造成工艺差别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们并不完全掌握古代的制玉设备和工具,也不知道其在历朝历代是怎样被改造和变化的,但是我们可以从玉器的工艺和表现上知道古代制玉设备和工具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需要旋转磨削,一是需要磨削中介,三是需要手工控制。
这三个不变的条件必然要在玉器的工艺效果上明显的反映出来。例如,从唐代玉器的各种磨制状态上可以看到,唐代制玉的设备工具必然造成唐代玉器特定的工艺效果。要适应设备工具的功能改变,只能改变磨制手法,否则别无他途,这是唐代玉器工艺风格不同于汉代工艺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工艺技术上断代,是在以上简单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这种断代方法要求我们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工艺技术变化要有一定的认识。实践证明,用工艺技术差别进行断代是客观的、科学的,实际上它把单纯凭感觉、经验进行鉴定和断代的传统方式进行了客观的延伸,把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鉴定方式引入到理性的科学轨道。
相关商品
独玉手把件钟馗捉鬼
独玉手把件望子成龙
俏色如意佛手把件
黑白俏色双佛头把件
独玉财神把件
粉红刘海戏金蟾把件
粉红如意童子把件
俏色寿星童子把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