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解释道:“琮八方象地者,天圆以对地方。地有四方,是八方也。”考古学者和历史研究者,都一致认为玉琮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礼器,玉琮的外形体现了远古人类“天圆地方”、“四面八方”的宇宙观;玉琮上的神徽折射出了古代先民信奉天地神等三位一体,“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
古人认为“天大于地”,玉琮的上部代表天,下部代表地,所以玉琮的形体在良渚晚期变成上大下小的造型。玉琮中间上下相通的圆孔,有“贯通天地”的深刻含义。玉琮既是原始宗教活动过程中沟通天、地、祖先的巫术法器,又是国家观念的表现物体,是社会“政教合一”体制的体现。
掌握神权的巫师也是氏族的首领,玉琮的拥有者就是集当时社会神权与王权于一体的人物。玉琮和玉璧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种礼器,从汉代开始,历代王朝都制定以璧、琮礼天地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关于玉琮用途,现代学术界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小型玉琮可能是玉钺的挂饰或附件,多用于装饰。规范典型的玉琮,则为原始宗教巫术活动有关的工具。而随葬入墓中的玉琮,应是古人用以敛尸、保护死者、镇墓压胜、避凶祛邪的法器。由于拥有玉琮的主人均属氏族显贵,故玉琮也就成为死者生前权力、地位、财富的标志。同时,玉琮还可能是良渚方国同其他氏族部落间交聘或馈赠的礼器。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琮的工艺特征
其材质大都为龙溪玉,体积硕大、通体透明,玉质坚硬,制作规整,纹饰精美。个别器表有因钙流失而形成的局部有自然裂纹扩散的白化现象。器物最小的高5厘米,最大的玉琮高115厘米,宽35厘米,重120公斤。可以毫不夸张地称它为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玉琮。
其一,纹饰精美,体积硕大。从玉琮的形制上分析,馆藏玉琮器形普遍较小,单节居多,琮体的上下大小基本一致,且制作多不规范。而民间收藏的玉琮多种多样,如兽首琮、兽鸟琮、纵目人面琮、竹节纹琮、弦纹琮等。琮体内圆外方,圆度规整,器表光洁,对称工整,匠心独具,反映了古蜀先民“承天象地、天圆地方”的思想。其中高度10—49厘米,重1——20公斤的玉琮30余个。高50——80厘米的计60余个,每个重量约30——80公斤。作为“沟通天地”的神物,这些玉琮被古蜀先民视作国之重器,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国重大祭祀活动中使用之后,被埋藏在祭祀区内,直到四五千年后,世人才再一次目睹到了它令人炫目的大气和精美。
其二,大部分玉琮虽在地下掩埋四五千年之久,但皮壳、色沁漂亮,色泽变化丰富,给人以皮壳陈旧、包浆饱满、光泽肃穆、沁色艳丽的视觉感观。有的器物包浆下可见切割线及打磨痕迹。沁色有单色、复色之分和轻重之别,单色沁多,复色沁少,色沁天然生成,过度自然柔和。
三星堆玉琮的制作,从选材、切割、钻孔、琢磨、抛光,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玉作工艺,带有明显的作坊生产规模,且不同的用玉工艺不尽相同。特别是许多玉琮玉质好、硬度较高,形制较大,制作精细,通体磨光,无论是素面无纹的还是有装饰纹样的,无不显示出浑圆饱满、凝重大气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