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时间火爆网络,曾经的“一道宫门,两重世界。”如今穿越千年物是人非,这座宫却留下来,屹然不倒诉说着它的历史与辉煌。而在这里最能体现皇家王权至高无上地位的便是那留存于岁月洗礼下的玉。玉在中国人眼中,十分珍贵,且意义非凡。
纪录片《故宫》第八集中有这样一段话,“皇帝将赠给英王的第一种礼物托我转送,这个礼物的名字叫如意,是一种长一英尺半的白色石头,上面刻着花,中国人认为这个礼物非常名贵,而我则以为这东西未必值钱。”写下这段文字的人叫马戈尔尼。在公元1793年,也就是大清乾隆五十八年8月10日清晨,这位叫马戈尔尼的英国特使受到中国皇帝乾隆的接见。双方在这次接见中互赠礼品。乾隆皇帝将一柄白玉如意赠送英王,又分别赠马戈尔尼与副手绿色玉如意。
在接见仪式后对各宫殿的参观中,马戈尔尼对富丽堂皇的宫殿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他发现每一殿的宝座旁也都放置一件玉如意,“形状与赠给英王的相似”。马戈尔尼虽然知道如意喻含和平与兴旺的祝福,但他未必知道这种被他认为并不值钱的美丽石头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情感。
玉凝聚着文化,象征着智慧,孕育着财富,它美丽、典雅、圣洁、富贵、纯粹、通灵,与东方人的气质极为吻合。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代玉石器约有三万件,主要源于清宫遗存。故宫博物院所藏玉器按时代可划分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故宫作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涵盖范围最广泛的古文物博物馆,其内所藏的藏品可谓是数不胜数,而玉器作为中国古代引以为傲的工艺品,在故宫内自然是享有崇高的地位。
下面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故宫所藏玉器的美:
玉料青绿色,有褐色斑。环形,一侧似断开。断口一侧似兽首、大耳,鼻、眼皆用粗阴线表示,兽头之下为素环,以示兽身,卷屈呈环状,兽之颈部有二孔。
此类兽头玉块于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有发现,尺寸有变化。一些作品兽头似虫,一些似猪,一些似熊,其身弯而似蛇,研究者认为此类作品是由某些动物演化而来的龙,表现的是某种神灵崇拜。
玉龙 红山文化长60厘米 直径2.2-2.4厘米
玉料青绿色,微透光。龙头部雕琢细致,眼大而凸起,嘴长而前凸。鼻上翘,长鬣后飘,边缘呈刃状,身为长圆柱状,弯成椭圆形。素身、秃尾。身体中部有一细孔。
此类红山文化玉龙目前已发现数件,皆头部雕琢精致且夸怅,为多种动物的形象组合,极具想象力。就其头部长鬣而看更近似于马,一些学者认为此类玉龙造型以马为主体,结合了其他种类动物的特征。
玉镂雕兽面纹饰件 西周 长5厘米 高3.l厘米 厚0.3厘米 清宫旧藏
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较重的褐色。片状、较薄,中部隆起,似瓦面,边缘随兽面图案有凸凹变化。此作品自中部可分为两部分,相互对称,各部分皆似卷曲之龙身。长方形眼,阴线多呈一面坡状,为西周玉器图案风格。
商代玉器中有较多的兽面形纹饰,西周时期明显减少,此作品尤其珍贵。
玉双螭纹冲牙 战国 长8.7厘米 宽3.9厘米 厚0.3厘米 清宫旧藏
玉质呈青白色。弧形,下端略尖,上端透雕图案,为大、小二螭,大螭头有长角,分叉且弯曲,似爬行,小螭屈身,与大螭并头。冲牙是用于人身的杂佩,位于成组玉佩的下端。
玉兽首 汉 长4.2厘米 宽3.6厘米 清宫旧藏
玉呈暗青色,有黄褐色斑。琢立体兽首,圆眼,重眉,头上有角,此作品可为剑饰,也可做杖首。
玉羊首提梁壶 清嘉庆 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玉器之所以能引起全球性的关注,同时还有文化和思想层面的原因。就像马未都所说:“人类最高境界的追求一定是文化上的,当文化追求可以用金钱量化时,也就达到了极致状态。文化本来是不可以量化的,但通过艺术品可以实现,这其实也是艺术品收藏最有魅力的地方。”
清早期和田玉酒杯
清乾隆白玉福寿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