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北京超宝斋等多家古玩店因销售假“齐家玉”被摘牌。8月2日,工商总局、文物局发文将联合针对“文物流通市场”进行专项整顿。8月7日由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湖南省文物总店)举办的“中国古代玉器鉴定高级培训班”在长沙开班。这正是应对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博系统对文物鉴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做出的反应。
记者采访了中国古代玉器鉴定高级培训班请来的两位主讲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玉器鉴定专家杨震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刘卫东。
他们表示,目前文物市场赝品充斥、一些制假作伪手段也使用上高科技。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真专家,如果不与时俱进,也会看走眼。
造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伤害
记者见到杨震华时,她正在给来自全国的80多位学员讲解古玉鉴定中一个螭龙纹的演变过程:商代的龙有蘑菇形的龙角,战国的龙张牙舞爪,眼睛凸出十分凶猛,唐代的龙非常粗壮,向上升腾嘴角超过眼梢,宋代的龙颈较细、嘴角与眼梢相平,元代的龙小头细颈蛇尾,明代的龙在早中晚期各不相同,清代的龙老态龙钟像老寿星……
杨震华说:盛世收藏,收藏古玉现在是个高峰,大家都喜欢我们中国的古玉,没有那么多古玉怎么办,市场上就出现了仿的,现在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浙江、苏州、徐州等地都有做仿古玉的作坊。我们办这个班就是要把鉴定古玉的经验传授给博物馆、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鉴定真假。
杨震华说:“我看到有的人花了大价钱收了一屋子假东西,这真是让人心痛。很多人凭感觉买,现在很多仿的东西一件就要几十万,上百万,钱花出去,收藏的却是假的,多可惜呀。社会上还出现了 国宝帮 , 汉代梳妆台凳 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出来了,汉代的时候还没有凳子呢!
因为社会上真正懂古玉的人太少,所以假的都变成真的了,这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向何处?仿古造假行为实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伤害。”杨震华说:“现在国家开始重视这些问题了,7月中旬北京超宝斋等多家古玩店因销售假 齐家玉 被摘牌,我国将在2017至2010年三年时间,整顿文物流通市场。”
收藏古玉要多看真品少出手
随着喜欢玉的人越来越多,普通的爱好者和收藏者如何才能提高眼力,明辨真假,避免上当受骗呢?杨震华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要想知道假,就要多看真的,最好的看真场合就是博物馆,要经常到博物馆,多看多研究。如何看包浆,如何看沁色,如何看造型,时间久了,也就会了。
杨震华师从文物鉴定界泰斗张永昌先生,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我在学习的时候,看到的真的、好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看得多了,就知道了。为什么有人说看不懂古玉,原因也在这儿,因为看得少呀,看得多了,你也会鉴定了。再加上对玉器料、工、形、纹等鉴定要素的反复学习,古玉的鉴定没那么神秘。”
杨震华忠告古玉收藏爱好者:“在辨认一块玉是否老玉时,可以从玉材、包浆、沁色、造型纹饰、刀法等几个方面加以鉴定。在没有学习,没有研究之前不要出手,一出手买的都是假的。要学习好研究好,再出手。”
微痕迹让仿古玉无处遁行
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刘卫东教授原本在上海做珠宝鉴定工作。之所以进入古玉鉴定行业,他说:“我在做珠宝鉴定的时候常常有人拿古玉来找我问是不是真的,我发现我国在古玉鉴定方面除了依靠眼学(经验)之外,没有客观依据可以判断。”于是从2005年开始,刘卫东从科技考古的角度对古玉进行研究,建立古玉鉴定客观依据。
要有客观依据就要有数据库,他从全国各博物馆选取了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1400件古玉做为样本,从材质、器形、沁色、加工工艺四个方面研究,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古玉的特征数据全部收录进数据库。
他说:“比如用漫反射红外光谱仪就能判断古玉材质的真假。过去对古玉的沁色只能通过眼看来判断,现在在宝石显微镜下真沁假沁一目了然。”刘卫东介绍,在显微镜下玉沁的形成过程都能一目了然。刘卫东说:“现在仿古玉技术非常高超,在器形上能做得非常到位。所以有很多资深专家也会有走眼的时候。”
刘卫东说:“仿古玉可以仿型,但仿不出微痕迹。”
就像警察通过蛛丝马迹断案一样,刘卫东对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切割痕、磨痕、阴线、实心钻孔、管钻孔、透雕、抛光等七种加工微痕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对比。刘卫东认为加工工艺是古玉与现代仿古玉的最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在显微镜下的观察微痕迹就会一览无遗。刘卫东说:“不同时代加工玉石的工具、工艺也有不同,不同的工具、工艺在玉石上留下的微痕迹也是不同的,这种加工微痕迹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古代玉器进行断代、鉴定真伪,还能弥补传统眼学鉴定的不足。
因此刘卫东鉴定古玉分两步:通过新旧断真假,一件玉器如果它的造制工艺是新的那它一定是假的,仿的。在确定真假后再通过器形、包浆、文饰、沁色来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