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5月,考古工作者进军反山开展发掘工作。此次发掘工作,不仅证实了反山是一座人工搬运土方堆筑而成的大土墩,而且还出土了一件神秘文物。这件神秘文物震惊中外考古学界,甚至它的出现足以改变整个中国历史的脉络。
神人兽面纹或是蚩尤战神形象
这件神秘文物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良渚琮王”。
物如其名,琮王是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形体宽阔硕大,器型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中有对钻孔。纹饰雕刻精美繁缛,琮体四面各琢刻有一只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两侧则是浅浮雕鸟纹,具有极其强烈的宗教祭祀色彩。这是一件上古时期的玉礼器。
奇怪的是,不仅在琮王身上发现有神人兽面纹,而且在其他良渚遗址中出土的玉石器上,都可以见到这样的纹饰。有专家认为,神人兽面纹应当是良渚文化的图腾。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认为,其很有可能是良渚先民祭祀祖先的形象,这一祖宗神明极有可能就是山海经传说中记载的战神蚩尤!
此话怎讲?因为,良渚遗址存在的历史时期距今5300~4000年,且其遗址出土的范围符合史料中记载的山东和长江三角洲一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同蚩尤、防风氏、羽民国等部族吻合。其中,又以蚩尤部中的九黎部可能性最高。
山海经中曾提及,蚩尤是我国东南方的蛮夷,英勇好战,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与其他部族展开地盘的争夺,并且屡战屡胜,因而被称为战神。当我们仔细观察神人兽面纹时,能够感受到这是一尊极其英武的战神,这同蚩尤的特性又十分符合。
除此之外,良渚遗址中出土的许多文物,基本上都是石斧、石钺等战争武器或者是象征战争的礼器,这就强有力地说明了良渚文化尚武,良渚先民骁勇善战、好武强悍。
涿鹿大战,黄帝战蚩尤
根据《山海经》中记载,中国上古时期,黄帝姬轩辕同神农、九黎两部族三家分立,为抢夺地盘、扩大势力,开始了长达数年的争霸战争。黄帝害怕受到两面夹击,于是先发制人,突袭了神农部,于阪泉之战中大获全胜。
后来,黄帝乘胜追击,挥军渡过富春江,并一路挺进九黎部的腹地涿鹿,展开大战。两军胶着,不分胜负。九黎部中,蚩尤喻有战神之名,其张开血盆大口,浓烟滚滚而不散,使黄帝部族迷途。而黄帝则以聪颖示人,发明指南车是其部下仍能辨识道路。双方几次交手,几番各显神通之后,九黎部大败。自此,黄帝部名震中原,各地部族首领纷纷来降,拥称轩辕氏为“黄帝”。
根据古史学家的研究,黄帝建立夏王朝的日期,应为公元前2698年。良渚文化为夏朝历史提供线索
良渚古城是一座面积达到290多万平方米的超级大城,自公元前3300年始建,至公元前2300年止,已经延续了一千余年。可以说,在远古时期能够建立一座如此庞大的方城,营建的部族应当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说明良渚文化时期,江南地区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同时期的中原地区,文明程度更是无法想象。
根据《帝王世纪》中记载,夏代的都邑也在良渚文化的区域范围内。
而在这一段良渚古城的历史中,涵盖了黄帝建立夏朝的年代,说明在黄帝战胜蚩尤后,统一古中国各地部落,同时还继续使用着良渚古城,直至其受到洪水冲击后自然毁灭。因此,史学界将其称之为“先夏文化”。
此外,学者吕琪昌在对比远古陶瓷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夏代祭祀所用的三大礼器“封顶盉”、“爵”、“觚”等,都与良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封顶盉”,更是直接根源继承于良渚文化的“陶鬶”。
因此,史学界们推断,良渚古城的后裔或许参与了黄帝部族,并共同建立了夏王朝,原始的夏人很有可能就是起源于良渚。
然而,根据目前最有力的陶片谱系证明,仍无法对夏文化的起源做以肯定的结论。不过,良渚古城的发现,实实在在地为学者研究华夏民族的渊源提供了借鉴和头绪。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一件刻有夏朝特征的文物出土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