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出来的原石都被包裹在一层厚薄不等的风化外皮里,看起来跟普通石头没多大区别。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没有任何一种仪器能穿透皮壳,看清里面玛瑙的优劣,人们只能根据经验猜测它内部的“肉质”。业内称之为“赌石”,其高风险性不言自明。也正因为如此,赌石过程往往极度紧张、刺激,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无法知道究竟输或赢了几分。
南红玛瑙原石
张宗文也曾多次参与赌石。他最经典的一战是以2.4万元赌到一块原石,现场切开后发现是极品锦红料,估价60万元。他告诉记者,这块石头后来被带到北京参展并引起关注,报价连续突破100万、200万、300万元大关,如今一名长沙珠宝商已开价317万元,但张宗文仍然不舍。
但“老江湖”张宗文也照样有过失手。他曾经花17万元买了几块原石,当场切开,结果切一个扔一个,眨眼间17万元打了水漂。“输掉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我亲眼见过有人花120万元赌石,现场切开后直接就扔掉了。”
“一刀穷,一刀富”可谓对赌石最直观也最残酷的描述。在当地,几千几万元的赌石只算小赌,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才算大赌。而赌石巨大的风险,让普通人无论是从经济能力上还是专业知识上都难以驾驭。鲁玉苗说:“不识场口不赌石。每个玛瑙场口都有各自特色的料子,除了行家,普通人极难分辨。因此,普通人最好不要参与赌石。”
更为奇特的是,赌石中还有人玩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某些比较大的原石,谁也说不清楚里面到底是什么,但只要不切开,就能一轮一轮地玩下去———甲花10万元买来,并不打算切开,只是玩转手;乙花20万接手后也不敢切,还是继续转手;丙花30万后更担心预期落空,万一它真就是一块鹅卵石呢?谁都心里没底,谁也不想说穿,只好继续玩下去。没人想接最后一棒,但总会有人接到最后一棒,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无解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