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高古玉都有大开门特征,但是也有少部分高古玉乍一看“看点”较少,需要仔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奥义玄妙,属于初见平淡淡、越赏越有味的一类。河南省平顶山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白玉线雕鹰就是这样一件国宝。
白玉线雕鹰长2.2厘米,宽5.7厘米,重16克,西周晚期作品,1986年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一号墓出土(图1,以下简称“此鹰”)。因为小小一件2.2*5.7厘米规格的玉鹰,乍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如果不标明其出处来源而将其混迹于江湖之中,恐怕也很少有几人能够独具慧眼、一眼见真识宝。
图1-1
图1-2
初步观察:
其料呈白色,略泛青,温润光洁,微透明,虽然精料也属常见。
其工为“线雕”,其实是中间简易的五道阴刻线塑鸟的身背、两翼各五道大坡刀阴线塑鸟的羽翅(图2),看起来都属于简单工艺。
图2
其纹饰亦如前所述,用中间五道阴刻线和两翼羽翅各五道坡刀纹、加之管钻的鹰鸟眼来完成整个作品,纹饰也显得异常简洁。
其沁色鹰头顶和右翅有褐斑,或为用“俏色”,但从背面观察右翅形成明显的玉裂,则头顶色斑为“俏色”而翅上色斑为沁入更为合理(图3)。
图3-1
图3-2
以上看点平平,其表真因素并不突出,加之雕件规格不大,所以如果混迹江湖估计是难以脱颖而出了。
然而仔细玩味,却发觉平常之中其实极不平常——这就是其造型了。
从文化期到战汉,塑造鹰鸟的作品比比皆是(图4),在造型上或者片雕、或者圆雕,多为中规中矩。
图4-1商妇好墓玉鸟
图4-2商妇好墓玉鸮
图4-3国家博物馆藏西周玉鸟
图4-4滕州博物馆藏玉鸟
而此鹰就不一样了——
头部用高浮雕近乎圆雕的手法雕刻(图5)。
图5
身体则用平雕的手法雕成,而这个平雕似片雕而又非片雕——双翅雕成拱形(图6),这样的玉雕鹰鸟造型,虽非绝无仅有但却算是非常罕见的。造型是此玉鹰的最大特点所在,如果走马观花而不仔细玩味,是很容易眼前一过、视而不见的。
图6-1
图6-2
图6-3三视图
此鹰的形态为展翅飞翔状,双翅奋展、两爪作长条形卷曲于身下,奋飞之时还扭首回望,充分体现了鹰鸟威猛、雄健、机警的性格特征。玉作匠人对自然态观察细仔入微,用写真的手法创作了这一形神兼备的展翅雄鹰,堪称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鹰鸟回首扭头向右扭曲,以嘴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双翅前端亦各有一个小穿孔(图7),充分考量了方便穿戴的实用性,展现了高超的制玉技艺。
图7
专家推测此玉鹰的墓主人,似为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晚段应国的最后一位国君,一号墓出土的这件玉鹰是墓主人应侯的随身佩玉。
鹰鸟一直被誉为华夏神鸟(图8),商代甚至认为鹰是其祖先神“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至周秦以后,崇鸟之风不衰。
图8-1红山文化玉鸮
图8-2凌家滩文化玉鹰
图8-3石家河文化飞鹰
图8-4良渚文化玉鸟
鹰鸟是智慧、刚健、勇猛的象征。在《周易》文化中,财、官、印是达官贵人与生俱来的命运信息符号,其中“印”是印鉴、是印玺,是权力象征,鹰鸟又因为智慧、刚健、勇猛被称为枭神——偏印,代表了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命主人不失狡黠、机警的过人之处。所以一枚小小玉鹰被应国国君视若珍宝、佩戴胸前一刻不离身的高级待遇也就理所当然了(图9)。
图9
别具一格的造型、含藏深奥的华夏上古文化意蕴,成为一级国宝,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