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玉石里孕育的文明之光(玉石文化)

时间 : 05-10 投稿人 : 宋羽 点击 :

玉石里孕育的文明之光(玉石资料) | 玉石资料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金蝉玉叶”,实为明代一支精巧的发簪,描摹出一只金光闪耀的蝉栖息在玉叶上的生动场面。其中玉叶长5.2厘米、宽约3.2厘米,由新疆和田羊脂白玉做成,厚度也仅有2毫米。

玉石里孕育的文明之光(玉石资料) | 玉石资料

亮相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展的C型玉龙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它是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也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件C形玉龙,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玉石里孕育的文明之光(玉石资料) | 玉石资料

亮相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展的商晚期活环链玉神人饰,是江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文物三环相扣,是迄今已知最早的活链玉器,亦人亦鸟的造型,则反映了南方地区的鸟崇拜。

南京博物院在90周年院庆之际办起一场名为“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的重磅特展,用玉串联起悠长的中国历史,也串联起古老的中华文明。形形色色的玉器,让我突然思考起一个问题——

玉之于中华文明,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华文明从诞生之初,到今日之蓬勃,语言在变,服饰在变,习俗在变,唯有玉——作为文明的承载物和寄托物,一直未变。在玉的纹理里,承载过古人对自然的崇拜,承载过文字的演变,也寄托着一群人的理想和灵魂的归宿。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仁、义、智、勇、洁,古人将所能想到的最高的德行赋予一块石头,其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逻辑演绎,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纠葛?

除了审美层面的装饰意义、社会地位层面的经济意义、文化层面的人格意义,当玉以一种人工干预后的状态诞生在远古的洪荒岁月中的时候,它首先承载的是实用层面的工具意义、精神层面的宗教意义和政治层面的权力意义。

远古的玉器基本为岫玉,质地坚硬,与我们今天认知中的和田玉不是同一个玉种。所以在视觉和触觉上,远古的岫玉显得粗糙、暗淡和浑厚,你似乎很难从感知层面体会到玉的细腻之美,反倒是被一种粗犷和深邃的色泽拖向了岁月的幽暗旋涡之中。岫玉是大自然赠与中华文明的宝矿,中国的岫玉矿脉分布范围广、产量大、易开采,远古人类多用岫玉制作生产和生活工具,这也是为什么中华大地上的青铜冶炼技术远远晚于两河流域及地中海区域的原因,毕竟舍易求难不是最优的选择,理性意志驱使人类用最便捷的手段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过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从技术层面看,制玉能否与青铜冶炼相提并论?这个问题的焦点在于中华大地上的远古玉器能否被纳入“人类文明”领域。中国人民大学陈胜前教授认为,远古人类制作玉器的难度并不亚于铸造一件青铜器。将一块坚硬、粗糙的玉石打磨成光滑、锋利的石斧,所需要的造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相当高的。尽管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存在争论,但是并不妨碍我们透过良渚古国的玉琮、玉钺、玉璧去想象文明的曙光。

专家推测,正是良渚古国的不断扩张将玉文化发散到了周边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甚至影响到了四川的三星堆,那些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的怪兽纹样在龙山时代的器物上张牙舞爪,直到殷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还铸造有形态相似的饕餮纹或夔龙纹。

随着青铜技术的普及,玉质的锛、斧、钺等农用工具和兵器逐渐退出了实用器具的舞台,转而成为更加神圣的礼器。西周时期,圭与璋相继登场,在人们的顶礼膜拜中彰显王权的至高无上和神权的不可亵渎。陕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出土的龙凤纹玉圭双面雕刻,每面各雕有一龙一凤,圭的一端出尖首,其余三边出扉棱,造型古朴端庄;又因常年放置于朱砂旁,玉质沁入朱砂色,呈现出红褐白三色相互晕染的色泽,仿佛千年后的中国文人泼洒的写意画。

《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青圭礼东方。”从此,承载着神性的玉为中华文明树立了伦理法则和道德法则,人们企图通过玉沟通上天和人间,沟通先祖和自身,玉建构起东方民族最初的宇宙观。

玉具有一种女性美。玉的本质是阴性的,她们深藏于石头的怀抱内,隐秘了绝世的美丽,让粗糙的外衣包裹着属于女子的柔情。一块温润的玉石,尽显清幽之美,它的质地和色泽似乎应当存在于江南,可偏偏这样的温柔出自巍峨的昆仑。《千字文》中说:“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穆天子传》曾记载了周穆王巡游昆仑山,拜会西王母,返回中原时“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虽说这远古时期的记述并非完全真实,但中原文明对美玉的推崇可见一斑,儒家所尊崇的礼乐文化,其本质就是玉的文化。

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玉的质地里有一种孤傲之气,这种气息萦绕在玉的周围,让玉的光泽呈现出邈远的韵味。内敛、洁净、深沉,这些词语构成了玉的气质,也构成了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历练而成的“君子”的形象。

两汉时期可以看作中国玉文化形态的一个转折点,玉器逐步从王权、神权的象征物和单纯的实用工具向贵族阶层的奢侈性生活用具和装饰物转变。贵族阶层腰间要佩玉,腰带上要镶嵌玉牌,大臣上朝时手执玉笏,就连王侯死后也要穿上“金缕玉衣”,让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与玉为伴。这个时候再去理解“比德于玉”这句话,就能明白玉对于贵族阶层(君子)的身份认同是多么重要了。当玉从广义的货币概念中脱颖而出,它就再也不会与金银铜等贵金属以及珍珠、玛瑙、矿物宝石、丝绸等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器物为伍了,玉真正成了一种形而上的珍宝,它的价值只能通过文化、精神和审美的意义来衡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有价玉无价”——就像远方的风景,你能说得清那片风景值多少钱吗?如果你愿意去欣赏,你会毫不犹豫地为之倾囊。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眼里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想要看到这风景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有区别的,所谓“无价”,既指在挚爱者心中珍贵至极,也指这“价”因人而异,难以衡量。

因为无价,所以大漠边陲的那座据守在唐诗中的关城要命名为“玉门”。想象着,当华美的玉石一车车从这座夯土筑成的关口通过,美玉的光芒照亮了土城灰蒙蒙的脸。美玉为一座普通的城门描绘了画龙点睛的一笔,让千年后的王之涣将满腹的诗情挥洒于此。以“玉”来命名一座边关,是否为了彰显大汉王朝的统治者德治天下的夙愿?

从两晋到明清,玉文化又发生了一次质变。首先是材质的变化,更为温润细腻的和田玉取代了岫玉,成了玉质器物的门面担当;其次是制作工艺的升级,更为复杂的雕刻技法层出不穷,玉器开始和各种贵金属、宝石相结合,在彼此镶嵌和勾连中尽显奢华;第三是人文情趣凸显,仿佛是与元明时期的文人画相呼应,玉雕题材也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意趣、生活情趣和精神理想,小中见大的题材成为主流。

元代文人谭惟则写有一首小诗:“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青烟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文字虽浅显,意境却不俗,生生在市井红尘之中超脱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这种徘徊于出世和入世之间的生活状态,是逐渐成熟的人本主义思想的直观反映,而对于生性敏感的文人来说,他们亟需一件情感寄托物,比如一幅山水画,一曲古乐。然而作画、奏乐毕竟繁琐,有什么比案头的一只玉笔架、腰间的一个玉香囊、发冠上的一支玉簪更加触手可及的呢?当笔架雕刻成远山,香囊雕刻成缠枝莲,玉簪雕刻成竹叶,所有的慰藉就都在手指轻触的一瞬间落在心头了。

南京博物院有一件“镇馆之宝”,名为“金蝉玉叶”,仅5.3厘米长,重4.65克,描摹出一只金光闪耀的蝉栖息在玉叶上的生动场面。这件精致小巧的玉器出土于苏州五峰山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出土位置在墓主人头部,应属于某位贵族女子的发簪上的部件。蝉又称“知了”,知了落在玉叶上,就有了“金枝玉叶”的美好寓意;蝉鸣也多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小小的蝉虫悄悄将厚积而薄发的儒家礼教漫漶至读书人的生活起居之中。

清代以降,玉已走进了中国人的日常,上至宫廷贵胄,下至贩夫走卒,几乎人人爱玉、藏玉。各级官僚用玉石装点自己的顶戴和朝珠,皇室制作的玉如意、玉香炉、玉屏风、玉杯、玉碗碟更是不胜枚举,乾隆皇帝还用做旧手法模仿西周时期的玉圭制作了一件“御制圭瑁”,欲摹古玉以表彰自己的功绩。普通百姓亦以有一枚传家玉佩或玉镯为荣,民间工匠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将汉语谐音运用在玉雕题材中,于是插在瓶中的荷花就有了“清净平和”之意,狸猫扑蝶就成了“耄耋之年”的寿礼,骑在马背或者大象上的猴子就被赋予了“马上封侯”“封侯拜相”的豪情壮志,芸芸众生在这些可观可感的小确幸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

至此,玉文化中的“神性”消失殆尽,“人性”则呼之欲出,或许在东方古国的玉的质地中,也潜藏着中华文明“文艺复兴”的人文之光。

玉终于成了中国几乎各个社会阶层都接受的器物,人们甚至已经很难说清玉到底是什么——是神奇的矿石,是名贵的珍宝?是华美的饰品,是身份的象征?是精神的慰藉,是灵魂的归宿?还是一段久远的历史,一座文明的里程碑?

总之从某个角度看,中华文明的玉质属性其实也是中华文化浸染下的君子的属性,是一种文化形态执着不变的灵魂,是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人文情怀。当我们暂时忘却身边的喧嚣,安静地欣赏一块玉的时候——不论是远古的神性之玉,还是晚近的人性之玉——我们总能从那种独特的质感中呼吸到灵性的空气。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问题:玉之于中华文明意味着什么呢?也许意味着精神的传承,也许意味着美的延续,也许意味着一种属于东方文化形态的内在张力。“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种文明,具象成一件器物,一块矿石,抽象成一种精神,这是罕见的文化现象。因为对玉的崇尚和仰慕,中华文明方才能在清贫中与玉相守,在淡泊中与玉相依,才能一次又一次在危难中重建家园。毕竟,文明需要这样一个空间,一个能够以它的深厚的内涵包容一切争端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文明能够重温昨天的回忆,能够抒写今天的理想,能够期待明天的繁华——即使古老的玉琮已变得残破和浑浊,那布满思想的皱纹依然在模糊的光晕里缓缓生长。

(作者为青年作家、艺评人)

相关文章

  • 刘东:和枕边石头的艺术对话(玉石文摘)
    刘东:和枕边石头的艺术对话(玉石文摘)

    人物名片:刘东,号枕石翁,福建省罗源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国际寿山石协会常务理事。多次应邀赴海外办个人作品展,在全国各大展中屡获大奖,个人专著有《枕石悟语》《移情别恋》《刘东雕塑艺术》,从事石雕创作二十余年,作品极具文化教育内涵与哲学深意,多以书画与国学的深厚功底和娴熟技法相融合。罗源湾新闻网讯(刘其燚 叶...

    1680 寿山石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雕大师
  • 优质南红玛瑙不分产地(南红学堂)
    优质南红玛瑙不分产地(南红学堂)

    南红玛瑙颜色独特,稀有而珍贵,目前市场价格很高。南红玛瑙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成为收藏家们最容易接受的南红收藏品之一。1、甘南红出自甘肃的迭部,这个区域的老南红珠子的密度异乎寻常的高,并且具有地域辐射性的特点。甘南红色彩纯正,颜色偏鲜亮,色域较窄,通常都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也有少量偏深红的颜色。一般认为甘南红的质量是南红中最好的。2、滇南红产自云南保...

    832 玛瑙 产地 南红资讯 玛瑙知识 南红讲解
  • 和田玉玉雕题材之寓意大全(玉器文摘)
    和田玉玉雕题材之寓意大全(玉器文摘)

    观音玉牌  玉石行有句古话,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是“玉石之国”,和田玉不但是一种珍宝,更是一种文化。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对和田玉玉雕图案有更广泛的了解。在玉器中往往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以及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国传统图案造型,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

    1174 和田玉 玉雕 玉器常识 玉器文摘 玉器风水学
  • 掌握9种珠宝叠戴技巧,让你时髦翻倍(流行佩饰)
    掌握9种珠宝叠戴技巧,让你时髦翻倍(流行佩饰)

    从欧美街头传来的叠戴风潮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搭配宝典,女星们也深爱不已。都说珠宝叠戴会让你成为赢过路人的关键搭配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么叠?什么跟什么叠?以下可以直接拷贝的、实用且吸睛的珠宝叠戴技巧请收藏好!不用花大价钱,适用于各种场合。即使只穿T恤和牛仔裤,你也是最美最飒的那一个!项链叠戴项链叠戴有一个基本法则:细链可以随意叠戴,几乎不会出错。即使穿一件...

    1423 玉石知识 玉石百科 玉石文化
  • 欣赏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的四件玉器,每一件都是他的挚爱 (玉器收藏)
    欣赏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的四件玉器,每一件都是他的挚爱 (玉器收藏)

    马未都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在收藏界的名气是非常大的,也是著名的收藏家之一,甚至凭借一己之力创建了屈指可数的私人博物馆,也就是观复博物馆,里面展览的都是马未都的私人收藏,每一件都是价值不菲!马未都收藏的东西涉猎是非常广的,各种古代家具,各种瓷器,各种字画等等都是非常多的,但是他最喜欢的还是玉器收藏,而且对收藏玉器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欣赏一...

    1452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文化
  • 和田玉中黄玉的三个等级分类(玉石百科)
    和田玉中黄玉的三个等级分类(玉石百科)

    和田玉中不乏稀世罕见的种类,黄玉石其中的一种,众所周知和田玉中较为珍贵的是和田玉羊脂白玉,其实除了羊脂白玉外,黄玉也是和田玉中珍贵稀有的一类玉石,黄玉的地位、品质等可与羊脂白玉媲美。和田玉雕作品黄玉的名声之所以没有羊脂白玉的响亮,那是因为黄玉的产量是十分稀少的,在历史上能找到的黄玉作品都是屈指可数的,能找到的都被奉为精品收藏起来,在黄玉中,也有不同的黄玉等级...

    973 和田玉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风水玉石
  • 和田玉雕品的加工方法及步骤(玉石学堂)
    和田玉雕品的加工方法及步骤(玉石学堂)

    一件和田玉雕作品,其鉴赏价值及收藏价值除了受玉原材品质及题材影响,还有一种不可忽略的,就是工艺。在收藏和田玉的时候,很多朋友青睐收藏名家工艺作品,因为名家工艺作品有保障,升值潜力大。和田玉工艺说白一点,就是和田玉雕作品的加工精良与否。这里,给大家介绍和田玉加工的方法与步骤。1.先要铺垫。就是在雕刻完成的和田玉作品上上一层蜡状物质,这层蜡状物质有红色和绿色的,...

    616 和田玉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文化
  • 如何选择光白籽料,价值最大?(玉器选购)
    如何选择光白籽料,价值最大?(玉器选购)

    决定和田玉籽料价值的是内在品质,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不管籽料成因如何,浑厚、细密、纯净、温润是它最重要的特质,然后才是白度、形状、块度和皮色。在带色籽料过度受宠,导致加色横行、神仙难断的今天,不少人返璞归真,热捧光白籽。偏好各有不同,但不能本末倒置。就像追色风潮误导了很多人,也不能认为光白籽就是好的,选择光白籽也有值得留意之处。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大块度...

    775 和田玉籽料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市场
  • 和田玉蜘蛛题材寓意(玉器资料)
    和田玉蜘蛛题材寓意(玉器资料)

    蜘蛛为昆虫之王,它代表了喜事将近,喜事连连等美好寓意。以蜘蛛为题材的和田玉雕不在少数,作者通过和田玉将蜘蛛的形象以趣味生动的手法表现出来,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商人佩戴和田玉蜘蛛,寓意了生意兴隆,财源旺盛,因蜘蛛有八条腿,而“八”的谐音为“发”,所以具有发财聚财、生意红火的象征...

    1855 和田玉
  • 和田玉与翡翠有哪些鉴别技巧?(玉石科普)
    和田玉与翡翠有哪些鉴别技巧?(玉石科普)

    和田玉是产于我国新疆和田的一种玉石,它是一种软玉。是透闪石和阳起石矿物组成,质地细腻,内部有棉状结晶,这一点是翡翠没有的,光泽比较温润。翡翠来自缅甸地区,占据着玉石市场的半壁江山。翡翠又称翡翠玉、硬玉、以缅甸出产的翡翠为最优故翡翠也叫缅甸玉,翡翠颜色多呈翠绿色。(点击购买新疆原产地和田玉)翡翠的光泽是一种玻璃光泽,光泽比较亮,质地半透明或者透明,翡翠表面有近...

    1137 和田玉 翡翠 鉴别 玉石常识 玉石文摘 玉石鉴定
  • 古人盘玉讲究三大方法?(玉器资料)
    古人盘玉讲究三大方法?(玉器资料)

    古人认为,古玉器 温润纯厚,晶莹光洁,尤其各种色沁很微妙,必须讲究盘功。古玉纵然具有最美的色沁,如不加盘功,隐而不彰,玉理之色更不易见,玉性不还形同顽石。古人玩玉,称为“盘玉”。故前人十分重视和讲究盘玉之法,中国古代民间玩玉,将盘玉分为缓盘、急盘、意盘三种方法 :一、缓盘法就是时常把佩玉系在腰间,借人气来养之。缓盘则必须有耐性,不能急...

    957 古玉 盘玉 玉器资料 玉器讲解 风水玉器
  • 究竟什么是和田玉的窜僵?(玉石学堂)
    究竟什么是和田玉的窜僵?(玉石学堂)

    僵作为判断和田玉好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往往由于矿物组成和形成方式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僵。料子中含有的僵,往往为加工雕刻带来难度,所以选料是一般尽可能的避免有僵的料子。“边浆出好肉”,其实是指玉石成矿时,中酸性侵入岩向白云石大理岩不断侵入,靠近侵入岩处含铁高,容易产生青玉。靠近白云石大理岩处铁含量很少,出白玉,而且细腻。这里的&r...

    1114 和田玉 窜僵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风水玉石
  • 佩戴和田玉佛有何寓意?(玉器讲解)
    佩戴和田玉佛有何寓意?(玉器讲解)

    和田玉佛  俗话说,“男戴观音女戴佛”,憨态可掬的和田玉佛吊坠是女性朋友佩戴的首选。和田玉无论是从皮色,肉质及温润度来说都优于其他玉种,乃是玉中之珍,被很多爱玉、佩玉的人所喜爱。中国人佩玉、赏玉、玩玉的历史悠久,凝聚天地灵气,和田玉佛挂件更是寄寓了人们无限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佛,世间人都相信此佛常怀慈悲之心,...

    507 玉佛 和田玉 玉器科普 玉器学堂 玉器寓意
  • 它是和田玉上真正难得一见的元帅(玉石典故寓意)
    它是和田玉上真正难得一见的元帅(玉石典故寓意)

    小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都在墙角或树下扒过砖头,捉过蛐蛐(蟋蟀)吧。每每听见它们的叫声,心里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愉悦。古时候蟋蟀大多称为促织,觉得它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

    1065 玉石资料 玉石讲解 玉石文化
  • 玉器收藏平常心浅析玩玉走火入魔七种状态(玉器收藏)
    玉器收藏平常心浅析玩玉走火入魔七种状态(玉器收藏)

    玩玉是怡情养性的事情,需要好的心态,心态不对,也会走火入魔!下面就来讲讲那些即将走火入魔的几种状态。来看看你中招了吗。范浩刚玉雕作品:锦灰堆 ▲1、贪念越来越强:玩玉的大家都知道,一旦上手就容易着迷,之后慢慢对很多玉种都涉猎,最终什么都玩一遍。这没错,错就错在很多人是朝三暮四,三分钟热度。这块玉还没怎么了解,又上手新东西,一山看着一上山高。最终钱花了不少,东...

    1215 玉石科普 玉石学堂 玉石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