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所展现的意境内蕴主要是形神兼备、灵动之趣、含蓄隐忍、小中见大、大巧若拙,虚实结合、和谐之美、以艺载道。前四个我们已分享过,今天再随小编一起来分享下后面四种意境吧。
新疆和田玉黄皮白玉籽玉挂件 汉风
一、大巧若拙
玉雕,由于一直受到书画文化内涵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方面借鉴了很多中国书画的元素。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是玉雕一直追求的一种创造原则。如用一些枯朽的形象,用来展示深刻的道理,比如枯树、怪石之类。在丑中求美,在怪中求理,在荒诞中求平常的道理,追求生命的意义。枯朽的形象虽然不具有美的形式,没有美的造型,但它具有丰满的、充实的、活泼的内在。通过自身的衰朽,隐含着活力;通过自身的怪异,隐含着一种生机;通过自己的丑陋;隐含着美丽,以唤起人们对活力,生机,美丽的向往。在玉雕艺术家眼里,以枯木见春、以怪石见美、于迷离中闻清香,以巧追巧,并不能见巧,拙中见巧,方是大巧,当然这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虚实结合
对于一件优秀的玉雕艺术品,当我们特别欣赏时,很多人会说这件玉雕作品虚实结合了。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中国艺术美之一。因为实从虚中传出所以在中国艺术对虚比对实更为重视。想象空灵,空灵清澈,方有实在之美。
欣赏中国的玉雕艺术品,不要仅仅看雕刻在画面上的东西,我们应该通过画面的有限的形式,去想象到无形的空间。这也是中国玉雕所追求的空灵。好的玉雕艺术品,就是在密处也能见出空灵。在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实中求景,不如空中求景。虚实结合地去雕刻去欣赏玉雕艺术品,你会发现其中有一种意想不到的美。
三、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在玉雕作品上主要体现在构图上。要有合理的布局,匠心独具的设计才能成就一件和谐之美的玉雕艺术品。从玉雕作品表像到玉雕大师内心都能统一和谐,那才是真正的和谐之美。玉雕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和谐之美展现,即情景交融。
在玉雕创作中完成人与自然的亲和,利用自然界一切可利用的元素,展现在玉雕作品上,忘却知识,忘掉利益,挣脱束缚,使自身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中,产生强烈的灵魂震撼,感觉到未有过的经验,体验到一种深及心脾的愉悦,这样的一种状态,方能出现上佳的作品,而不是一味的模仿,重复,心平气和的创作,就能展现和谐之美。
四、以艺载道
以艺载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说法,技艺只是一种手段,而“道”是我们要追求的。玉雕艺术家用云水,山林来寄意艺术,以艺载道,在心灵上完成了远游。中国人对人品格的重视,将艺术作为人的品格的外在显现,最终发展为人无论在哪种艺术形式上最终目的是追求道德。
看完了中国玉雕艺术的意境内涵,会发现这些意境内涵都是具有东方艺术气质。这些意境交合运用,才能形成一个更高更完美的意境,给人带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