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所热爱的宝石,仅仅指那些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就、稀少,可琢磨成首饰的单矿物晶体。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是最具价值的宝石。中国人所热爱的玉石是具美观、耐久、稀少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其中,翡翠以其丰富的色彩、透明的质地被称为玉石之王。
西方的宝石,中国的玉石,在各自的文化中,都带有神秘的信仰和精神的付托。而且,还带着宗教的、甚至政治的色彩。
在基督教里,上帝创造伊甸园时就在河里放上了珍珠和玛瑙(《圣经·旧约·创世纪》);上帝创造天国极乐世界-一圣城新耶路撒冷时,用了碧玉、蓝宝石、紫晶等十二种宝玉石作圣城的十二根基石,并用各种宝石装饰城墙,上刻十二天使、以色列十二支脉的名字(《圣经·新约·启事录》);上帝教摩西为亚伦做圣衣和胸牌时,用了红玛瑙、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等十二种宝石(《圣经·旧约·出埃及记》)。
西方神话中认为宝石有着神秘的魔力,代表着不同的魔幻力量。所以,西方的魔法故事,也总是少不了宝石这个主角:欧美产的魔幻电影中,女巫总是通过一个水晶球透视未来;在一柄具有神奇力量的宝剑手柄上,也总是镶嵌着如火的红宝石。不同月份出生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诞生石,他们认为诞生石能带给自己好运。
宝石在西方还一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曾经驰骋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帝国王冠,就是用各类宝石镶嵌。富丽堂皇,昭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宝石璀璨的光芒也符合西方人张扬、乐意凸现自我的民族性格特点。与宝石的炫目相比,玉石则温润、低调,但又不失美丽,符合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内敛、含蓄、温和、折中的民族性格。
古人以玉比德: “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折不挠,勇也。锐廉而不悦,洁也。”,对玉的美的理解完全与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追求融为一体。玉的品质就是人的道德、人格。“冰清玉洁”、“玉石俱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成语,都是玉所寄托的道德精神的体现。
就象西方人之于宝石一样,中国人认为玉石具有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道家、儒家、佛家都认为神灵的玉给予力量和智慧,并以达到平安的人生。玉佩中的玉佛、玉观音、福豆等题材,都体现了玉器祭礼、避邪、护宅、护身等文化元素。
玉器在古代还具有鲜明的地位等级、政令、战争、财宝等特点。在汉代的时候,使用玉器是王宫贵族们的专利。诸侯王丧葬时,都会穿上专制的金缕玉衣。象征皇权的印章,也是玉石雕刻,称为“玉玺”。“完璧归赵”的故事流传至今,引发这人们对差点引发一场战争的古玉“和氏璧”的无限遐想。
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和学习西方文化远甚于西方人接受和学习中国文化。幸运石、诞生石之类的说法充满年轻人的脑袋,以为时尚。因着那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广告语,钻石戒指更是成为城市年轻人结婚不可或缺的家当。而玉石还是中国的玉石。缅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产地,90%的翡翠原料被中国买家买走,80%的翡翠原料在中国内地加工。
可喜的是,中国人已经慢慢回归自己的玉石文化了。不但老年人越来越多地佩戴翡翠手镯,年轻女孩也越来越青睐翡翠手镯。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会对中国玉石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加丰腴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