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项饰很丰富。一件项链串饰往往由多种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小饰件组成。一些串饰设计大胆、组合有序。综合现有的资料,周代项饰的组合大致可分为四种。
一种是以各种式样不同、色彩各异的小饰件任意或按照某种对称的规律串成的项饰。在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许多周代墓葬中都能见到。它们色彩艳丽,串联的方法自由随意,整件饰品显得生动活泼。
在这些项饰中,蚌贝类饰品仍是人们钟爱的饰物。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一墓主的颈部和胸部,出土了数十枚海贝,这些海贝与小陶管、各色料珠、玛瑙珠和圆形蚌片穿系在一起,组成一串项链。同墓中还发现有三个殉葬的年轻女子骨架,在她们的颈部也佩戴着这种项链。而在陕西国墓地出出土的一件贝串饰,由贝壳、小玉龙、小玉鸟、玉鱼组成。贝与玉饰之间的搭配组合十分有趣。商周的贵族还戴有两边有穿孔的木胎金贝,与海贝、石贝、绿松石珠、琥珀珠串在一起作为项链,非常华丽。
一些石质项链的小珠管被制作得相当精细。如在河北怀来北辛堡的一座燕墓中,出土了264枚绿松石串珠,除少数较大外,多数都极小,有的像绿豆,更有的如粟粒,上面皆有穿孔,出于墓主颈部。
在很多项链实物中,以前少见的水晶和玻璃质材料也开始出现,如河南叶县旧县一号墓出土的水晶、骨珠项链,长约25厘米,是以磨光的紫水晶珠、无色水晶珠和细圆的骨管共同串联而成,紫、白与浅黄的骨珠组合有序,晶莹古朴,山东淄博临淄郎家庄东周墓的串珠也是无色水晶及紫晶两种。但珠饰的形状却各不相同,有圆管形、扁方形、棱形和球形等,以琉璃珠穿系而成的项饰,最早见于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陕西扶风云塘西周墓出土的一件,它由四种不同形式的白色琉璃扁珠和绿色琉璃管珠穿连而成,共77颗,管珠与扁珠交错排列,色彩白绿相间,看起来润泽清爽。
第二种与上一种很形似,只是在整件串饰的下部正中都有一件璜形饰在周代串饰中,璜形饰用得很多,甚至成为一件串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的项饰在陕西宝鸡的西周国墓地、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至东周初期的虢国墓地、山西绛县衡水西周墓地、陕西长安沣河西岸张家坡村丰镐遗址等均有发现,是周代项饰品的一大特色。
第三种项饰的装饰性很强。多出现于西周晚期至东周。是由双股绳串着两串玉珠饰,然后两股玉珠并入一件刻有纹饰的玉牌中。这种形式的项链实物很多,如虢国墓地国君被季、夫人梁姬的项饰,都是由玛瑙珠和刻有纹饰的扁平玉饰与·件精美的坠饰组成。山西省天马曲村遗址、山东鲁国故城曲阜、山东省长清县仙人台邦国墓地、陕西韩城梁带村墓地等出土的玉项饰都属于此类,看来这种美丽饰物于中原地区较为普遍,并为国君王侯一级的人物所拥有。
第四种是所有项饰中最复杂和华丽的一种,由于它们的体量很大,又都出于墓主人的胸腹部,过颈佩戴,就叫做胸饰。
饰于胸前的组佩极为常见,如西周晚期虢国墓地出土的“七璜联珠组玉是由七件玉璜从小到大依次递增,上起于颈,经胸腹直至膝下,而晋侯墓地的几组胸腹宝佩,由珠、璜、环、珩等组成,其中玉环为整件项饰的中同墓的四珩四璜联珠玉佩,由将近三百件各种饰件组成,佩饰过颈部分为是一件气势磅礴的饰品,另外的五璜连珠玉佩、六璜连珠玉佩,都是不可多得的首饰精品,还有更加繁复、长度也更长的一套玉佩饰,它由五十余件玉璜连缀组成组,玉璜均双面刻有纹饰,其中一件,一端为龙首,一端为人首,造型十分特别。
在这类饰品中,主要饰件就是璜与珩,中间有时还穿插一些小动物玉饰,一组串饰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可分为很多层,最多的甚至可达十几层。这些风格独特的饰品在以前以后的朝代中均难见到,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大型多璜组玉佩多出自国君及夫人墓葬中,使用范围可能仅限于公、侯、国君及夫人或有相应封号的贵族。
华丽的胸前饰品组合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周王朝的贵族在首饰佩戴上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