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先说“玩”:
作动词讲玩,弄也。——东汉许慎《说文》形声字解意 从王(玉),从元。本意就是以手玩弄玉。现代引申释义为:通过获得非直接利益来娱乐自身。其多种释义微妙不同分为四种:
一、褒义, 反复体会 如玩味,“玩其文也久矣”等
二、中性, 玩赏 如玩月,“玩古知今,特可宝爱”等
三、中偏贬,玩耍,沉溺 如玩物丧志,展玩不可晓”等
四、贬义, 玩弄,不认真对待 如玩忽职守,“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等作名词讲,供玩赏之物,大家都知道。
再说“玉”:
大家都是业内高手或者爱好者,就不细说什么知识了。
那我到底想说什么呢,我发现我无法写一篇论文式的规矩文字,只好求其下,引文论文,将我的观点表达出来。
一:“好玉”,玉有好坏吗?好坏标准是哪来的?
显然,“玉”作为一种石头,本身无好坏。但是作为一种人们尤其是中国人赋予了某种精神的宝石,就人为的从审美角度进行了区分。那谁来区分的呢?根据什么区分的呢?审美的标准历来都是掌握社会多数资源的人或者团体来制定的。类似的例子很多了,比如唐朝的胖美人,汉朝的瘦美人,五代后的小脚,清朝的辫子等等等等。
以现有的记载,好玉的标准最早应该是孔子定的。孔子将他以前的大部分人们生活行为进行了梳理取舍,制定了一系列的精神价值标准,玉是其中之一,所谓孔子论玉十德是也。
制定标准的人都有其目的,古代人制定的标准大多是为了其理想或者政治目的,偶尔有个人喜好带领一时时尚的。
但是1980年以后的现代中国,在以经济为中心的铺天盖地的金钱标准面前,一切都变得苍白无力,试问那些号称能懂玉的人,扪心自问以十德来衡量一下你的做人处事,你还能大言不惭的谈什么“内在美”。现代中国人无疑到了7000年文化中最为精神匮乏,道德沦丧的思想低谷,而且呈继续下滑之势,奔腾不息。
你说一块石头是不是和田玉,还有说服力,你说他好不好美不美,在我看来,你只是遵循了市场规则,什么样的玉石最贵,什么样的玉石就最好,诚然这不矛盾,但是出发点不一样,效果就是天壤之别。
二:比较!
有人会拿翡翠或者其他宝石与和田玉相比,得出和田玉石“真玉”的结论,引一段“高手”的话“ 从感情上讲和田玉的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所谓“温润而泽”,和田玉的温和润都是与生命密切相连,是“真玉”。玉体为“肌肤”,玉质为“肉”,玉是有生命灵性的。
和田玉体如凝脂,温和柔韧,更适合贴身佩戴。其细腻温润,柔韧性和油润性为世界玉种之冠,其年轻的肌肤感和阴柔之美让人充满爱意。
从精神上讲,和田玉体现的是气质,谦逊、内敛、忠贞,看似柔美实则至坚至强,而表面又朴实无华,给人以厚重、憨实和磅礴大气之感。”看看这段文字中的理论也是中华文化赋予和田玉的精神寄托,而不是什么矿物质区别。
我不太喜欢翡翠而喜欢和田玉,是因为我喜欢中国文化,而不是因为我喜欢和田玉。
和田玉内涵的中国道德体现是人为赋予的,我喜欢这种人为,不要说和田玉比翡翠好,而是和田玉代表的中国文化在我们华夏子孙中的深深的认同感,不管这个国家变得多么的乌烟瘴气,在我们普通百姓心中,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还是有着深深的烙印,无耻的商家就是利用了我们这种淡淡的人文情怀,对我们进行文化诈骗,获取高额回报。
宝石多种多样,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或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喜欢自己心仪的一份,没有高下之分。
抛开文化的部分,我喜欢一切大自然的馈赠,所有的矿石,石头,木材,金属,甚至沙子,哪个不是见证了地球历史,哪个不比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时间长,不仅要体会和田玉,一切你能接触到的自然的事物,没有一样不是美丽的,让我们去发现他们的千姿百态。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之际,大陆性气候很快会进入夏季,抓紧出去享受这短短的春季,看看花开,看看草绿,看看鸟飞吧
三:“美”!
最近有人在论坛里叫我们什么是美了,什么是内在美,什么是外在美,还说真正的魅力必须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这个我就不必要太作反驳了,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这种绝对性的话从那个学术角度来说都是错的。
一块不那么白,或者不那么濡,又或者有僵,她不美吗?必须统一吗?只有籽料可以,山料就不行?这是商业的角度大哥,买玉的是为了再卖倒手,您的理论成立,我们只想拥有自己的小小欣赏石,我们拥有了这么一块在您看来不统一的玉石,她就没有魅力?你懂得什么叫魅力吗?魅,本来的意思就是外貌讨人喜欢的鬼。
请你们玩玉,不要“玩”玉。
说了那么多,用罗丹一句俗套的话作为结尾吧:生活中本来就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