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文化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玉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天性和传统灵性的结晶。
从周朝开始,抽泽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考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周礼”中对君王和公侯大臣用玉做了规定,以用玉优劣表示不同官阶等级和权力,用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扣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提倡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克己复礼”的道德观,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作为君子伦理道德和处世为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玉从一方质地温润的石头,演化为兼具有社会、道德、精神、品质的蕴涵,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曲折,温润,秀美,高洁的内涵使然,其价值底蕴也是这些文化品质的具体体现与伸展,它不仅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传承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追求,从形式到内涵都潆洄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君子之风的美好境界。国家之宝,皇室之珍,镇国之玺,都离不开玉。在西汉时期,玉就成为了象征权利与地位的陪葬品,也是在这个时期,玉石逐渐发展成了帝王玉,成为了帝王权利的象征。
玉,是人间圣洁的化身,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谚云:“无玉不成国,有国必有玉”。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以玉器珠宝来装饰、点缀自己生活的。大至镇国传家,小至装饰把玩,乃至扶正抑邪,无不以珠玉来表现其雄威、刚正和美好。在语言文字中,玉成为一切美好圆满的象征,如:亭亭玉立、琼浆玉液、一片冰心在玉壶、琼楼玉宇、珠圆玉润、玉树临风等等,只要冠以玉字,这个事物必然是美好吉祥、纯洁、幸福的。玉是高贵、纯洁、友好、吉祥、和平、美丽的象征。
在“以玉为美”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玉几乎可以来形容、比喻任何美好的事物。文学巨匠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更进一步把玉文化中的佩饰玉“通灵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穿针引线,传情达意的主线。
如果说魅力不朽是玉的宝贵特征,那么坚贞温和则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好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格,“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概,“锐廉不挠”的勇于开拓、无私进取的大无畏精神,凡此种种,无不蕴含和彰显玉的意识,在中华民族精神和高尚伟大的民族情操中所起到砥柱之作用。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玉,利用了玉,由于玉的独特品格,爱玉、敬玉、崇玉的意识不断深化,最终赋予玉鲜活的人文内涵,使玉成为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