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已多见双龙首型璜,其造型是单纯地作拱桥(虹)形。这种玉器发展到战国时期变成较为繁复的双龙首佩。这些玉佩的造型仍以原来的双龙首为主体,在其上下边缘附设对称式镂雕双龙、双凤、兽面等纹饰,使玉佩造型更为丰满;由原来的单行对称,变为二或三层对称,丰富和增强了对称形式美;由于施用透雕工艺,加强了器物及其形象的玲现剔透的生动感。此类玉佩的创新形式被汉代玉佩所继承。
春秋时期带钩,形体较宽而短,钩头较薄。战国时期的玉带钩,造型变化了许多,其特点是:形体窄长,弯曲,较短;多四方体,多四方钮;钩首作龙首形,嘴较薄,稍上翘,尾略向下弯曲;如将它平放,则钩尾略高于钩钮底边线;多数光素,个别的于钩身雕出几条阳线直线纹。战国玉带钩为汉代直至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奠定了基本造型(如龙首形),开玉带钩大系列之新起点。
春秋谷纹龙形佩少见,且造型较单一,形体弯转不甚。战国时它的形体变化较大,如按时间先后顺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波折形,或作一个弯转;其二,作两个弯转;其三,作三个或更多弯转。这些造型的系列,表现出它们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过程,似乎说明人们对龙文化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深化(弯转多者,则动感强)。战国玉龙的艺术特色是飞动之美。飞腾的形态与 “飞龙在天”的意趣相合,从而加强对龙神力的崇拜。玉龙造型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年代越晚者,形体姿态的美越突出。古代玉龙的造型,唯战国者达到了美的极至:它是战国激荡若狂澜,欣欣而勃发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动感特色的一次极好的展现。
螭人形佩。片形镂雕兼线刻螭衔裸人,双爪抓住人的上下肢,人肩部生羽翅,两侧有二肩生羽翅的仙人,脚踏小媳。而二翼人即中国最早的羽人形象。羽人即道教中的羽化登仙的飞仙。羽人形象初见,是早期道教羽化、仙化思想的珍稀实物例证。
伎人项饰。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由5个卷云纹玉管、双使人、谷纹卷云纹龙形佩及金环链串系组成。相类的造型又见于同地所出伎人,作长袖舞动状。是宫廷欣舞者的早期记录。此项饰型式对称,长袖过头或垂至股胯,舞姿若飞燕。其阴刻线条极为流畅生动,把衣料柔软风旋的质感和动感,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观裙的静中寓动与人的端丽凤仪,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战国伎人玉饰的造型与意趣,成为汉代玉舞人佩的楷模。
玉剑佩表现的是贵族行为文化中尊礼尚仪的思想。战国玉羽见于传世典型器,有龙首纹羽。此器耳部有线雕龙纹,雕琢极精美,是战国玉羽治之代表作。玉(石)羽是战国酒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为汉代玉、漆质羽造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