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之美蕴含的深意很多,它的美包含有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的审美。
做器之前必有样图,经审定之后,玉工才能施以工法,所以它代表了当时上层社会的审美水平。
古人生活比现代人简单得多、朴素得多,考虑问题更深入、更贴切,追求的是事物的内在。
所以,我们看到古玉之美,美得让你心灵震撼。
中山王墓出土夔龙青玉环
高古玉之美还包含玉工的毕生心力。
玉是神灵的载体、是世上珍品。
玉工在加工玉器是心是诚的,工是精的。
一则玉工是当时顶级的画家,知识水平、审美水平都相当地高;
二则玉器一旦做坏可能性命不保,所以皇家用玉工精无比。
在当时的环境中,最不缺的是时间,慢慢做。
高古玉之美,美在她承载的内容。
高古玉,承载着对神与图腾的崇拜,承载着皇权至高无上,承载着达官贵人的高雅与礼仪,承载着美好的向往与寄托,等等。
所以,高古玉之美,美在工精,美在传神。
有种“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恰到好处的感觉。
玩高古玉,靠的是学习,靠的是感悟,靠的是积淀,靠的是缘分。抓住了内在的美,也就抓住了灵魂,其它技术手段也就只是辅助了。
要达到洞察至美的高度,路还很长,也许一生都难以企及,但只要朝着这个方向走,也是对大美的追随了。
地摊仿得最多馆藏品之一
近年来,高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突破了前人鉴定古玉的一些理论,给辨伪工作带了新的难题,致使许多博物馆收藏家对高古玉不敢问津,有的怀疑一切,有的又片面的扩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面对近年的高级仿品,过去和现在的一些鉴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适应当代古玉的辨仿。
现需要我们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鉴定理论上,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仿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鉴定,而不是依靠带有主观性的推理、考证、猜测去鉴定真伪。
建立以工艺技术,科学研究,逻辑分析之古玉鉴定法.
一.工艺技术:
(一).前言
1.工具:肉眼,10-15倍放大镜.
2.采用书籍:天工开物,十二玉作图.
3.古工艺雕刻逻辑分析(以下内容为与现代电动工具之比较)
(1).雕刻工具硬度低,工具损坏程度大,而玉器损坏程度小.
(2).雕刻速度慢.
(3).雕刻灵活度差.
(4).古玉器形成概念是滚;琢;磨出来的.
南博战国素面玉龙
(二).古工艺雕刻产生现象(从外而内.从大而小.先肉眼后放大镜审视,).
1.抛光:
(1).手感:滑而不涩.边,孔,纹处不锋利.
(2).视觉:光线柔和,表面不甚光滑略有凹凸面,杂刀纹少,若有留下刻痕较有逻辑与方向性,
(3).练习:可用抛光大理石视觉及触感与真古玉做比对.
2.切割
(1).边锋不锐利,平面粗钝有凹凸感
(2).若为圆弧型切割侧视感觉如剥香蕉,属于一块一块刨落的感觉.
(3).齐家文化所遗留之直线痕应为切盘切割到一半,拉出后从新切入而未对准位(可自我用手锯切割到一半拉出后再锯,所遗之痕迹做比对).
(4).半切割会呈现外宽内小V字型,且内部呈半圆弧状,伪作通常内部为直线且刻痕锐利较少(难)修饰.
南博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龙纹玉佩
3.直线纹:
(1).线纹外侧边锋平滑不锐利
(2).线纹内成V字型
(3).直线纹为中段大两侧尖,若长度够长,会呈现一段一段的接续纹,非一刀到底. (4).纹线内深度会两侧较浅,中段较深.
4.斜刀纹:入刀处平缓,不锋利,纹内呈V字型
5.孔洞:
(1).呈喇叭状,外大内小,等量收缩.
(2).孔壁间或有细小旋纹,大多平行有规律,类似螺丝帽内旋纹,规律而大小相似.
(3).孔壁口柔和旋入不锋利
6.对钻:孔壁现象如上,若对位不正,会有玉台阶(作伪玉台阶锐利,孔壁平直作做).
7.拉丝:运用于搂空内有图形处.
(1).其现象为类似保丽龙电热刀切割保丽龙后遗留一条一条的直线纹. 8.特殊纹饰: (1).红山文化的瓦沟纹:红山玉器在很多线纹内有一种特殊纹路会垂直于刻线. A特色: a纹路宽窄深浅接近 , b趋近于平行.
B成因:旋转切割时细小石英砂碎裂后贴近于钻壁与玉器摩擦产生.
(2).齐家文化的切线纹:齐家文化可能已发明车床,当切割至一半时,移动车床或玉器再行切割,由于对准关系所形成之一条线纹,类似锯子切割到一半后拿出锯子放入切割常会在平面形成一条直线.该切线纹经常见于伪造的玉器上,可参酌玉台阶之边锋判断.
(3).跳(滑)刀:
(4)抛物线纹:一种类似圆弧型之抛物线,愈外侧半径愈大.形成原因不明,可能为金属类软线型切割器遗留下之痕迹.
9.玉器细小纹路内因难抛光所以不论古玉或新玉皆会留下细小纹路,古玉细纹是细小石英砂磨
擦出来,故纹路较不尖锐,且方向性较一致,有逻辑性.反之电动工具锐利, 纹路杂沓无方向性,此为判断的重点.
南博 鸡心佩
二.次生变化:
前言:次生变化为古玉成器后,因风化.腐蚀.氧化.矿物交换.再生等.........各种改变称之.通常年代愈久远.埋藏环境愈复杂,次生变化状况愈多样.若爱好者愈具备玉石矿物之次生变化知识,对纹饰不清之高古玉器也好,或作伪新品也好,在判别上更易掌握.笔者在此不做学术探讨,只针对自我研读心得做外显现象归纳.
1.氧化(;包浆;老化;宝光):任何物体成器后,必然会与空气中最活泼的氧气产生作用,而生成时间愈久远,氧化现象愈深层.这虽是一种自然现象,让古玉表面光泽与新 玉回异惟其文字陈述非常困难,又与每人领悟能力;切割玉皮多寡;抛光;玉色;灯光;角度.......有极大之差异,难以一概而论,故笔者仅将其定位为辅助参考
皮壳:其观念为类似人因年纪增长,其皮肤会形成皱纹;
下垂;斑点新细明体老化现象,而其经常与包浆合并叙述,呈现于玉表为类似自然风化的斑驳现象,但与抛光表
面凹凸现象不同.
2.再生(再结晶):确定为真
(1).表面晶体生长之现象,通常再生之晶体色较白.
(2).该晶体长大为常温常压下形成(正常玉矿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故结晶松散;色白;硬度低.
(3).再生可能条件:A.时间B.酸性环境C.还原状态
(4).斑晶:未完成之结晶成粗晶状,有时会有云母般的光泽.
(5).再生不能由人工伪造.
杭州历史博物馆战国双龙纹玉璧
3.附着:生成型与沉积型
(1).白色粉末:
A:生成:原生矿物因取代转化作用(矿物内之元素因被浸泡之水溶解,待水干后附着于玉表)之白色粉末
B:沉积:埋藏之玉器受水浸泡,待干燥后遗留之杂质沉淀.
C:上述之粉末间或有厚薄之分,但可以毛刷或盘完(有人以手或脸部之油酯)去除.
(2).褐铁矿:该状况逻辑原理同上.唯该黄褐色铁矿无法盘除(很好的微观证据).
(3).铜绿:若玉器与铜器合制,待铜氧化会附着于玉表而外观看为绿色.
A:笔者现无证据显示铜绿无法短期生成.不敢断定其为鉴定之保证,因仿间作伪铜绿方式笔者仍不清楚,故铜绿不能当必要条件.
B:铜绿逻辑上仅附着于表面,因氧化铜若与矿物结晶结合,其显色应不为绿色,而现今出土玉器上确有铜绿,故在此归纳为附着非结合.
4.腐蚀;蚀孔;土咬:矿物中软弱包体或粗粒晶体在酸性环境下特别容易风化变成蚀孔或蚀斑.
南博 人面兽带
5.沁色定义:矿物颜色;硬度;密度;透明度;光泽等物理现象改变之通称.
(1).红化(含黄化;洒金黄等黄色系):
A:为褐铁矿之呈色.
B:血与朱砂皆不会沁入矿物内,仅会附着于玉表.
(2).黑化:
A:矿物内的含铁量增加或铁的型态改变,黑漆古内含主要成分为铁.
B:火烧(若火烧温度够高时间够久反而会深层白化).
C:石墨(由地底或墓中有机碳生成)造成,显色为教灰白.
D:水银不会沁入玉内,故水银沁为错误说法.
(3).其它色泽变化
(4).沁色为古玉于地底被其它矿物侵入而形成,其外显现象为:
A:通常入沁皆从玉表裂缝;断口进入,并沿晶形向内,故从沁色行进方向可知晶型脉哩,并可与器型配合判断.
B:玉色(成器前已存在---新)与沁色(次生变化----古)分辨要点须配合雕工,在雕工上之变化色为沁---古,反之为新.
6.白化 a.白化非沁色.b钙不会入沁,不会造成色变,故无钙化该名词.)
(1):深层白化:
a:白化程度严重,已无法恢复玉色
b:其易于潮湿环境中生成.
c:白化原因为晶体间隙变大或变粗或转变成不规则状造成散射现象(如雪-白色]与水-无色]区别),或断裂处(晶体断裂)亦为白色.
d:出土之深层白化玉器须于空气中干燥时日,若立即泡热水会有碎裂可能.
e:深层白化玉器常会有平行裂横.
f:极度白化之玉器硬度会变小,切忌以硬物刮削.
A.象牙白:生成过程为先红化(被赤铁矿入沁)再生成白化.
B.鸡骨白:白带灰,较常带黑丝或裂纹.
(2):浅层白化(内容同附着之白色粉末项).
7.变型:温暖潮湿环境下加上特殊原因之挤压会造成玉器之变形扭曲,该现象难以仿制.
8.气味:出土(墓)之玉器会有含氮之阿摩尼亚气味,若无泡热水或化学药剂情形下气味会保留相当时日,为鉴定之好方法.
9.玻璃光:其生成原因不明但显微镜下其晶体组织表面平滑,目视下为平滑光亮,类似玻璃,为确定为真之极佳方式..
逻辑分析:
1.逻辑本身之功用:逻辑本身不是辨识古玉的方法,但逻辑可藉其思考辩证所思考方法之正确与否,来判别对错.
2.矿物学与鉴定古玉之关系:矿物学提供古玉次生变化之种种状况,虽然有些状况只能于实验室中实验,有些观察只能藉由仪器,并非全部知识都能让玩古玉者用肉眼辨证,但玩古玉者须有认知,凡尚未经由科学认定之判断,绝不轻言相信,更不能拿来当鉴定标准,就是矿物学不等于鉴定古玉方法,但鉴定方法必须有矿物学证实.
3.考古学与鉴定古玉之关系:考古学主要目的是鉴定古器物年代,并纯粹对古器物做描述,但玩古者不仅要对古器物做正辨,还须对新作器物与古器物间差距了解,所鉴 定标准器来自于考古研究,但鉴定方法不仅止于考古学尚须有伪做知识.
A:型制之于鉴定:型制因其可模仿性故型制只能以其它方法确认为真后方借用型制断代.
B:仿间多数自认对古玉型制有独到认知者,经常以神韵;皮骨....不精确之形容词否定他人,并藉此建立自己权威,其实神与韵皆无法量化或认知化,纯属无知的自傲, 鉴定方法论之目的就是要去除权威,建立一个客观并可认知的平民化知识.
4:雕工之于鉴定:古玉与新玉最大差异点就是在古工艺三大局限(相对于现代电动钻石刀),速度;硬度;灵活度,
A:雕工之于鉴定古玉为必然且首要条件,因为只要是古玉必然是由古工具雕琢出,纵使因年代不同或有先进与否问题,但与现代电动工具相比,差异就不大,.所以玩古玉者务必精研雕工.且不仅古雕工痕迹须了解,对电动工具亦应有掌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为真知.
B:仿间雕工作伪者已对古工艺痕有很深入的认识,并且愈仿愈像,但了解的愈深入,观察愈仔细,被骗机率愈小,还有认识角度愈多,相对作伪者模仿成本高耗时久, 就像防止失窃最好方法就是多上几个锁,小偷不是打不开,是太麻烦.
C:雕工判断有些地方无法百分之百确认(现今伪作会针对古器文饰作模仿),但若发现有一处纹饰为错误,那么该物就应判断为错
苏富比拍卖 西汉 玉豚一对
5.次生变化与鉴定古玉之关系:
A:次生变化乃矿石在时间中之改变状况,对鉴定古玉器有非常具体且科学性帮助.
B:玉为矿石,所以古玉会产生现象矿石亦会有相同变化,玩古玉者喜欢以玉色;沁色等来辨别新或古,这是错误的观念,所谓沁色是玉器成型后,某些元素经裂(断)口侵入而改变玉的颜色,同样任何一块矿石都会有一样变化,而辨别关键在于若沁色在雕工之上(若有明显裂(断)口)更易证实,若颜色明显被雕工覆盖,那只是玉矿原色,只是一件带杂色的新玉罢了.
C:次生变化通常需数百年甚而上千年的时间,并且须配合环境因素,故非所有古玉器皆会具备该些现象,所以次生变化面对高古玉器中严重到雕工已难辨别状况时特别重要
香港苏富比拍卖 西汉 白玉辟邪
6:鉴定古玉与伪造之间的关系:
一个在完美的鉴定方法绝非万无一失还是会有判断错误的情形,因为作伪的目的就是欺骗,并且会随着定论的研究报告中去修改作伪的手段,所以鉴定方法只是增加参考依据,让欺骗增加难度.增加时间,增加成本,倘若不精研基本工,被骗只是应该,怨不得他人.
7.养成一个正确判断心态:不看出处;不听故事;不信权威;不管拥有者多有名气;不管是否在博物馆,要先建立一套公正客观判断方法,一贯的判断标准,每一步都按部 就班的看,抱着找碴的精神你也能变专家.
8.错误鉴定方法论:
A:型制不确定性:
a:型制可模仿.
b:型制确定逻辑难判定:型制随着考古发现会做更改.
B:神韵;皮骨;体会.....:这些玩玉者常用字眼都是毫无价值的形容词,也是一种无知者掩饰无知的说词,如果是确切证据,一定可以找到论述表明,如果不是肯定的答案,只有你看得懂,或是所谓的因为你玩了十年才看得懂.....,而无确切论述,那你必定是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并且害怕他人看出你的无知才会有的说词.所以既使是新进者,只要言之成理,那也是我的老师.
9.无老料新工这一说词:仿间有玩玉者喜欢讨论老料新工这一问题,其实古董的定义就是一百年,一百年内雕琢就是新品,所以东西和料无关,和雕工时间有关.
10.玉器如果过脏;过油;有一些奇怪杂质;奇怪颜色.....等导致无法判辨刀工或次生变化者,建议放弃.
11.如何盘完玉器:温水浸泡后以毛刷盘玩效果最佳,不建议使用腐蚀或有酸碱性物质浸泡但刚出土之鸡骨白玉器务必干燥时日,忌出土后泡水会碎裂
.四作伪:
(一).雕工作伪:
1.抛光作伪: A.腐蚀作伪:腐蚀后的玉器表面会造成蚀孔;凹凸状(参酌次生变化作伪酸腐). B.震荡机:当玉器刻成后放入震荡机内与硬度相近的圆形球珠碰撞,会造成表面凹凸. C.不抛光:以电动工具放慢速度雕刻,刻后不抛光,会造成表面有凹凸感
2.螺旋纹作伪:在转弯处故意留下冲出的切线.其判断方式为有没有稳定逻辑,会不会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则没有,是自然或人工造作.
3.喇叭孔作伪:
A.大小管钻二次(以上)钻孔:
B.先斜钻,后直钻二次钻孔:
C.挖削式钻孔:
D.球型钻钻孔:
4.直线纹作伪:
A.可判断是否纹线两侧较浅;较细,中段较深;较宽.
B.边锋是否有崩脚,是否太锐利.
C.纹内细纹有无逻辑性,是否杂乱,锐利.
5.斜刀纹作伪:
6.玉台阶作伪:
(二).次生变化作伪: 1.酸腐作伪:
A:现象:
a有蚀孔
b有白色硅质粉状物生成
c会造成玉器白化(白化程度视浸泡浓度与时间成正比).
B:辩证:
a不会生成矿物及褐铁矿
b人为酸腐蚀会快速吸收玉石内水分子造成脱水,所以其白化现象无自然光泽并有干涩现象产生(死白色泽).
2.加热作伪(白化):
a表面会产生黑色裂纹
b:器物造成脱水色苍白(较少使用火烧白化作伪).
3.颜色作伪(伪红;伪黄;伪黑):
A方法
a加染料或油酯染色
b烧烤作色(笔者未从任何书籍发现详细作法,故无法提供破解之道).
B辩证:
a热水浸泡后以布或纸吸水会掉色.
b笔者曾见一种作伪方法其有刀工处(线纹;孔洞...)会有一些淡黄色粉末,若将其浸泡热水会晕散,他不会掉落且会模糊刀工,其成分不明但伪妆效果良好.
4.加腊伪装包浆,若用毛刷盘玩会有包浆视觉感,若于下凹处刮削可发现白色腊掉落.五.研究盲点:
1.雕功伪造日新月异,虽对古器物刀工了解有一定分析,但对伪造能做到甚么程度尚无法了解,目前只能不断到市集去观摩了解,亦盼广大玉友提供最新信息.
2.酸腐蚀对次生变化及刀工都有很大杀伤力,混淆视觉效果极佳,且酸腐蚀作伪的专章书籍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