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家 欧阳秋眉
欧阳秋眉,知名宝石学家、翡翠专家, 地生钠铬辉石发现者,热衷翡翠研究;香港宝石鉴定所及香港珠宝学院创始人,珠光宝气学院客座教授,已出版多部著作。
相信直到今日,很多人对翡翠还有很多疑问,这个不属于中国的石种是怎样在中国发扬光大的?其实可以以时间分段来对翡翠进行剖析,谈谈翡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什么叫翡翠的过去呢?从时间来说,从明清时期开始到国家开放之前这段时期,称为翡翠的过去,翡翠的过去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明朝末期开始,中国与缅甸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开始逐渐频繁,到了清朝康熙元年,翡翠基本是作为贡品献给朝廷;因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非常喜欢翡翠,也称“帝王玉”,毕竟是供给宫廷跟达官贵人享用的,此时的翡翠原石的选择、设计、雕工都很考究,中国的翡翠文化进入了鼎盛时代,至晚清时期出现了翡翠开发、鉴赏、收藏的高潮,这算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民国时期的翡翠,民国承清而立,延续了对翡翠的喜爱,达官贵人大多以收藏、玩赏、显摆高档翡翠为其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翡翠加工雕刻而成的艺术珍品,大规模输出到了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收藏家手中和博物馆陈列室中。但是民国时期时局动荡不稳,好的翡翠制品也只有当时的四大家族、大财阀、大翠商才有,平头百姓轻易得不到,所以价格依旧居高不下。
第三个阶段是解放后,正是反封资修的时代,迫切需要的是外汇而不是翡翠,反而是国家收购翡翠卖到国外赚取外汇,所以一般人也没有翡翠或者并不佩戴,只有香港、台湾和国外人收购翡翠,这个阶段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国内的翡翠市场基本是休眠状态,翡翠文化几乎断代。
现在说的所谓的现代翡翠,是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的这段时间。这个时候国家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大家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自己的形象跟身份地位,追求时尚彰显个性,也带动了珠宝行业等高消费品的快速发展。
我将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宝玉石市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一片黄”阶段。什么叫“一片黄”?就是国民追求最多的是黄金,因为它是世界各国银行的资金储备,作为一种储值手段,它不仅可以保值升值,还可以起到佩戴装饰作用。这个阶段大家只是知道存点钱买黄金,对翡翠还不太认识。
第二个是“一片白”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国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购买黄金饰品了,大家开始追求钻石,那个时候白钻由白金来镶嵌,翡翠还不是大家追求和认识的宝石。
到后来,大家买完钻石就想买一些别的宝石,因为中国文化和翡翠很有渊源,翡翠开始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这个时候就是第三个阶段。
2003年我去中国考察,市场上销售翡翠的商家还很少,整个市场连10%都不到,款式也比较陈旧保守;慢慢地国人对翡翠的认知越来越多,才慢慢发展起来,市场上销售翡翠的商家达到了30%,销售钻石金饰的时候也会搭配着销售翡翠;最顶峰的时候是2008年,市场上开始有人专门买卖翡翠,市场比占到了50%-60%;到后来,国内商家开始组团到缅甸选购翡翠原石,四会、揭阳、平州等地的翡翠市场也活跃起来,蒙头毛料、片料或者成品应有尽有,就跟雨后春笋一般,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开始做翡翠生意。
那个时候的翡翠市场其实很混乱,很多人对翡翠的认识不足,但是巨大的利润空间依旧吸引着各种各样的投资人,因为对翡翠原料、成品质量高低并不十分懂,反而把原料的价格炒高了很多,市场上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
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是一个乱象,造假也是一个乱象,不仅是以次充好,还有B货(经过漂色的)翡翠和B+C货(经过漂白加色的)翡翠,这种行业的不健康发展让大家开始出现“害怕买到假货或者次货”的心态。
另一个乱象是翡翠的价格问题,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种”什么是“色”?什么样的品质大约值什么样的价钱?成品定价没有标准,市场上销售翡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加盟、拍卖、会所和微商等形式,整个市场不够有序,一旦出现问题,比如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很多商家就受不住了,实力不足的只能倒闭。
不仅成品价格乱糟糟,原料也是。因为翡翠原料的价格很难界定,有人会认为缅甸的原料拍卖会上材料的拍卖价格高,那么这类品质的材料成品价值也高。其实不是的,拍卖会上也会有价格作假情况,比如说某些不法商人可能从几年前就开始囤积玻璃种,等到拍卖会的时候找一些人做假拍卖,故意抬高会上出现的玻璃种材料价格,但是他们并不是真的买下来,只是在拍卖会上哄抬玻璃种的价格,成交之后却不付款提货(那个时候进入缅甸公盘拍卖还不需要交付押金),造成“玻璃种价格猛涨”的假象,但是很多翡翠商家会把缅甸拍卖会当做一个价格的风向标,以为真的涨价了,立刻将成品的价格提高,当初囤货的那些人再把手里的材料投放到市场上,自然是赚大了。
后来国内的一些商会跟缅甸方面讨论之后采取了“交押金再进场”的措施,也就是说投标前要先付押金,中标后不付款不提货的以后将不再允许进场,以此抑制这种胡乱叫价、哄抬价格的乱象。我觉得这些投机取巧的现象慢慢地将会被制止,整个市场经过不断的调整会更加正常地发展。
相比之前的高峰期,现在的翡翠市场慢慢开始回落了,归根结底和全球的经济大环境还有中国的政治走向都有关,这并不奇怪,因为一切经济都是在循环的,有高峰也有低谷。现在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作为高消费品的翡翠就会发展得更慢,这是一个正常的规律。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翡翠市场会越来越好。
我的一个学生问过我一个问题:“对于国家的打击贪污腐败政策,有什么看法?是否会对翡翠市场造成影响?”其实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是全力支持的。
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大约五六年前,北京某会所聘请我去讲课,会所中所展出的翡翠作品标价高得吓人,鸽子蛋大小的一个戒面标价一两个亿,真是吓了我好大一跳,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价格,对整个翡翠市场而言绝非好事;负责人则表示这不是摆出来卖的,而是给某些特殊人群“欣赏”的,有人看中了自然有人会来买单,因为某些人想要通过送礼,包括赠送这些高价翡翠,获得一些仕途或者其他方面的便利。
这个政策正好打击了这种不健康的翡翠市场,慢慢地让这个不正常的价格回落正常,这是好事,让整个市场恢复正常,再好不过了!
现在的翡翠市场正处于一个调整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更多人在思考怎么样能更好地体现出翡翠的价值?其实翡翠不仅是商品,也是艺术品,其独特性不仅体现在文化底蕴或者质量上,出彩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这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站在一个行家的角度来看,我对翡翠市场的未来依旧充满信心!我觉得目前有几点是需要调整的:
一是从业者的思想调整,翡翠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产物,而不是一个生钱的工具,合理的利润是应该的,但是切忌贪得无厌;
二是提高消费者对翡翠的认识。因为大多数消费者不太懂翡翠的质量好坏,不敢贸然入手,即使有心选购优质翡翠也会持观望态度,这也恰恰说明翡翠市场的未来还是很有潜力的。如今我大力推广翡翠相关知识的培训跟教学,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更系统、全面地认识翡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跟眼力,在选购翡翠的时候更有信心。
以前我的教学方向总是教大家如何鉴定、如何辨别真假,现在国内很多机构都可以鉴别翡翠真假了,有了证书做保证,大家对这方面的担心可能没以前那么多了,反而更担心“我是不是买贵了?到底值不值这个价?”我们也感觉到很多人更希望讲课内容针对“如何选购和收藏翡翠”。
我是真的感觉到消费者的要求随着市场的发展而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现在的课程重点是教消费者了解质量的高低,以此推断价格,如果你连质量高低都看不懂,就没办法懂得市场。
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总会问我价钱会不会跌回去?这要从供求关系来看。质量高低决定价钱高低,价钱就是供求关系,说到价钱,就不能笼统地讲翡翠的价钱,要把翡翠分为三个等级:低档次、中档次、高档次。
低档次的翡翠是市场上最普遍常见的,现在市面上的翡翠不单单只有缅甸产的,还有俄罗斯翡翠、危地马拉翡翠等等也慢慢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它们都属于档次比较低的,供求关系不紧张,所以价钱不会有太大变化;中档次的翡翠,因为现在有色有种质量好的不多,所以随着经济的好转中档次的翡翠价格慢慢会升起来;高档次的翡翠更少,而俄罗斯翡翠、危地马拉翡翠等等很少能出高档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所以从供求关系看,高档翡翠是供不应求的。
我认为高档翡翠会保持高价甚至升值,其材料本身价值不菲,故令人不敢冒险做太多工艺制作,俗话说:“好料不上工”。至于翡翠未来市场走向,我认为高档翡翠会走向更小众的市场,成为一小部分金字塔尖人士的收藏之物。
现在很多人藏有高档翡翠都不肯售出,收藏起来,总有一天价钱会越来越高的,就看你以什么目的来购买翡翠,是要投资?还是收藏?或者日常佩戴?不同的目的选购不同档次的翡翠,所以我才大力推广相关的教学课程,让消费者做个聪明人,懂得如何品鉴质量高低,也不至于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