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雕刻的马,以唐马为蓝本,肥美之中有一种厚重感,此外。在唐马的基础上,张海又有创新,他采用虚实结合的做法,在厚重之中,透出飘逸之感。
据《文献通考》记载,从太宗贞观到高宗麟德的40年间,全国的马匹总数由不及万匹增至70余万匹之多。马大量用于军事、交通、贸易等方面。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唐人养马爱马的社会氛围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正因为如此,唐代以马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论是造型各异的彩绘陶马,身形骏逸、气势恢弘的“昭陵六骏,”还是阎立本笔下的“八骏图”都塑造得奔放俊美,无可挑剔。三彩匠师更是用熟练的技术和灵巧的刀法,塑造出各种骏马形象。
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海派玉雕大师张海作品
张海在陕西,见到唐三彩,其中有一匹马张海非常喜欢。这匹马在造型上遵循着“圆方圆”的传统构成法则,它四足挺立,头小,领长,膘肥体壮,结构准确,骨肉均匀,色彩纯正。马的身体看起来很肥壮,但腿部细小,着力于肌腱和骨骼的表现,正是这骨与肉的变化对比,使得它浑圆而不臃肿,矫健而不失俊雅。完美的造型,高贵的气质,体现了泱泱大唐帝国的风范,是唐代艺术美的典型。张海说,唐代艺术家不仅以高超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创作了跨越千年而不朽的艺术佳作,而且还将大唐盛世的欣欣向荣凝固在了永恒的瞬间。
张海雕刻的马,一别众人风格,他从现存的唐三彩获得灵感,借鉴彩绘三彩釉陶马,并运用传统国画写意的表现形式,造型动感十足,膘肥体壮,骨肉健美,并极具动感,赋予艺术的概括力。张海将马的桀骜不驯之态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这些作品是立体的马,是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处处都透出一种内在的、真实的美。
在雕琢手法上,张海多采用阴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形式,如果说平面作品更讲究美术设计和艺术理念,那么立体作品则以难度取胜,对制作者的技术要求更高,并且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张海作品《马上有福》,马用透明柔润的和田白玉雕成。奔马昂首嘶呜,张口露齿,鼻部隆起,双眼前视,双耳竖起。马肋阴刻线雕双翅,马尾高扬。在造型上注重起伏,能表现出内在的美感,强调突出动物形体的肌肉、动态、力量和体积感。还有另外一件和马有关的作品《马上封侯》,玉质细腻油润,结构紧密,成色均匀,色泽柔和,精光内蕴,手型好手感温润舒适。玉体圆雕一匹骏马,抬蹄奔腾,鬃毛贴背,回首张望,马首处雕一灵猴,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整体画面和谐,线条简单流畅,作品下部,保留大面积糖色,使整个作品增色不少,寓意“马上封侯”。原石是僵硬的,冰冷的,没有生命的,但原石在张海眼里,却是通透的、鲜活的。张海认为,一件好的玉雕不仅仅也不应该只是原料价,当被赋予文化、艺术价值时,附加值才会更高。张海在选材时就注意对应那些和田玉的特点,做到量料取材、因材施艺。
神似是中国玉雕最初也是最高的境界,像距今5000年之前的红山玉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神似,张海把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神韵,粗中有细的雕刻手法更受到大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