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饮酒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人会问,同样是喝茶、喝酒的器具,为什么有的叫杯,有的叫盏?今天我们就从杯子的器型开始,了解它们的名字,领略古典之美。
盏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生活层面进入到了精神享受层面。
南宋 建窑黑釉兔毫茶盏
压手杯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清雍正 斗彩松竹梅压手杯
撇口杯
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这个形状也是最常见的。
明嘉靖 黄釉撇口杯
鸡缸杯
明代成化朝御窑厂创制的一种杯式。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六方杯
形状大小适中,杯型耐看,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施以汝釉,用起来更加圆润。六棱流直而上翘,方中带曲,有方有圆。
清嘉庆 粉彩高士折枝花卉纹六方杯
斗笠杯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清康熙 白釉暗刻龙纹斗笠杯
方斗杯
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明嘉靖(1522-1569年) 青花人物故事图方斗杯
高足杯
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明宣德 青花暗花【海水游龙】图高足杯
马蹄杯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清乾隆 青花如意卷草纹马蹄杯
铃铛杯
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清康熙 青花花蝶图铃铛杯
卧足杯
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明成化 青花折枝花卉纹卧足杯
鸡心杯
敞口,口以下内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圆涡状,底心凸起鸡心形,故名。明永乐时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鸡心杯和白釉鸡心杯两种。
艺林堂 粉彩八桃五福鸡心杯
罗汉杯
以佛教十八罗汉为主题,将粉彩工艺手法与釉下五彩工艺相结合,使之既具有粉彩细膩、粉润、柔和的画面效果,又具有釉下五彩晶莹光亮、润泽饱满的水份感。
清康熙 青花伏虎罗汉杯
花神杯
源自康熙时期的"十二花神杯"型,原是画花卉,后根据这种杯型,画出各式纹路,属于釉下彩,花纹清晰,简约大气。
清康熙 五彩芙蓉花花神杯
三秋杯
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素雅。
清雍正 斗彩兰蝶纹三秋杯
高士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清雍正 斗彩人物高士杯
看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器具也是有生命的?光是欣赏就觉得十分赏心悦目。原因于"礼"。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单手做事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以酒礼为例,强调饮酒应双手执杯,以表示庄重与尊敬。
另外,古人对饮酒的对酒之人、时间、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认为最好的喝酒之人,应该是风度高雅、性情豪爽直率的知己故交;最佳的饮酒场所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名山、荷亭;而最佳的饮酒时节是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等最富诗情画意之时。所以作为饮酒之杯,自然也追求一个"雅"字。
饮茶,更是中国古代四大雅事之一。四千年茶文化,孕育出国人独有的气质和心境,每一位爱茶之人,都有一份优雅充实的时光,一方安然闲适的心境。"洗墨鱼吞砚,烹茶鹤避烟",对茶器的讲究,让喝茶不仅是解渴静心,更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透过杯盏,我们依稀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山水清音中的简单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