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喜欢和田玉的人越来越多,但各自的喜好程度与出发点却不尽相同。让我们来看看玉友们玩玉都有哪些目的并乐在其中吧。
喜爱传统文化
我所认识的玉友中,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先生,他对市场上炒得如火如荼的籽料原石、名家雕刻等等无动于衷,唯独钟情于很多人认为“不好看”的老玉件,什么红山玉、战汉玉,什么粗大明、乾隆工,玩起来津津有味,说起来头头是道。更与众不同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玩玉都会局限于某一个玉种,比方喜欢和田玉的人对翡翠就不是太感冒,喜欢玛瑙的人对岫玉也基本上是敬而远之,而这位老先生则不管什么玉种都来者不拒:“只要比我老,都值得收藏”。
“如果从兴隆洼文化算起,中国有着长达8000年的玉文化传承。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古玉的价格很多时候还比不过新玉?如今有的名家的作品居然卖过亿甚至好几亿,你啥时候见过老玉拍卖价这么高的?这不是本末倒置嘛!”老先生很是不服气。嘴上不服气,心里很多时候却是窃喜——老玉不受重视,价低正好吃货不是?
前段时间,在一位朋友的玉店里,见到了这位老玉友随身佩戴的一件艳红皮玉件,很是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但以我玩籽料的经验来看,这显然不是籽料的皮,于是心存疑虑地向他讨教。他告诉我,这是天然的沁色,无论玉质还是雕工都堪称完美。但一说到价格,一向健谈的他显得讳莫如深,只告诉我“拍卖买的,不便宜”。见我仍旧疑惑,又补了一句:“有人加价80万求购,没舍得出。”
无聊变“有聊”
有玉友说,玩玉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人可能认为无异于天方夜谭甚至自欺欺人,但却不乏事实依据。
我之前认识的一位玉友,是一家驻深机构的办事人员。由于工作比较清闲,老婆孩子又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成天无所事事,除了喝酒就是打牌、玩游戏,无聊至极。虽然不缺钱花,但总觉得生活没啥意义,后来夫妻俩也逐渐疏远,并最终离异。郁闷中的他一天偶然转悠到古玩城,偶然看到并且很快喜欢上了和田玉,并因此结识了一帮有着共同话题的玉友,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神奇而巨大的变化,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也从以前的十分消极变得逐渐积极起来,花大量精力研究和田玉并因此成为半个专家,并将不再打牌“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购买自己心仪的玉石玉器,不仅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还随着和田玉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增值,可谓两全其美。
“其实还不止这些。以前喜欢独处,或沉浸于牌桌、游戏之中,很少与人交流。而玩玉让我结交了许多玉友,大家在一起品鉴、交流,不仅使以前无聊的生活变得‘有聊’,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比较孤僻的性格。”这位玉友与人聊天的时候,手里永远把玩着一块和田玉。
后来,这位玉友回到了他户籍所在的城市,但仍然与我们保持着微信联系,并逐渐在当地又建立起了一个玩玉的朋友圈。
玩玉真的能改变一个人?也许吧,用这位玉友的话说,喝咖啡可以提神,而玩玉却可以提精气神!
玩的就是心跳
有冲着文化去的,有冲着爱好去的,有冲着保值增值去的,也有冲着心跳去的。
一位已经久不联系的玉友,之前最爱的就一件事:切料。不单单是和田玉,诸如翡翠、南红战国红、河磨玉、岫玉、绿松石等等,只要跟玉沾边,就没有他不赌的。我见他赌过一次翡翠料子,是托人从腾冲带回来的几块毛料,开料之前先净手祷告,期望“一刀涨”。那次虽没让他失望,但所赚也不多:总价22万买进的料子,切开后卖了26万,刨开运费等费用,估计也就够他喝几瓶好酒了。
后来他上河南、下云南,据说都在当地闯出了点小名头。不过最近两年却销声匿迹了,大家甚至不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江湖上倒是有他的传说,有说他一夜暴富之后金盆洗手,安心享受生活去了;有说他亏光了所有本钱,再也玩不起石头,悄悄跑到外地打工谋生去了;还有说他没什么大的赚赔,只不过结婚后被老婆管了起来,不让他再继续赌料而已……
那么,你为什么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