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一种蛇纹石和透闪石共生的矿物,硬度在4.5度至5.5度之间。常见的有各种岫岩玉和南阳玉等。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中期的古玉,大都使用此类材料。
2、是“西方玉”,俗称“软玉”,是一种透闪石与阳起石混合的矿物,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主要指的是新疆盛产的和田玉及相类似的玉石。此种材料,从商代晚期开始直到明清时期,逐渐成为中国玉的代表和主流。
3、是“南方玉”,俗称“硬玉”,是一种钠铝硅酸盐的混合矿物,硬度在6.5度至7度之间,指的就是人们常说的“翡翠”。此种材料产于缅甸北部地区,从清代初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以上三大类,构成了中国玉石材料的主体,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主导地位。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块璞玉毛料,不管出于何种用意、何种用途,只有经过设计构思,碾磨雕琢,才能成为实用品或艺术品,才能具有生命力。中国玉器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史。因此,未经雕琢的玉石是不能称作玉器的。古玉之所以名贵,主要在于它的艺术价值。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玉石),献给厉王,说是石头,以欺君之罪断其左足。之后,献给武王,又说是石头,断其右足。待文王继位时才得以剖开,发现果然是一好玉,随后加工成“和氏壁”。“五城之都,仅可一观”,成为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和氏壁”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