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也讲,这个并非确指的“八”,是用来说明玉蝉(或琀)的刀法工艺简古粗放,是专门为殓葬“减笔”赶制的。可是我要问,中国人传统习惯的“三”就已经是个大数的象征了,“九”是极大的数位,“八”能是象征说明“减笔”朴素吗?这也就是我不得其论的地方。我知道的,“汉八刀”称谓是玩玉人的创造。我不知道的,是这一称谓发明在什么时候,如何发明。其实,称谓发明于什么年份并不重要,本来就是玩家的随意(总是在宋以后吧)。但是,它的发明总有道理。这道理是一定要弄明白的。前辈玩玉人的贡献,也许尽都储存于一个小小的习惯称谓当中。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了个中。先来看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如何释“八”。他说:“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再有,习中国书法的人多数知道隶书的发明故事。秦始皇时候,有一个县令程邈犯了罪,被关了十年监狱。程某才华出众,在寂寞中不废创造,将小篆字简化便于书写,这就是后来说的隶书。秦始皇的国家军事政务繁忙,小篆的书写速度跟不上趟,而隶书的写法出现,不啻于今天的电脑录入,很快就流行了。程某因此得到赦免,还做了御史官。隶书的样子同今天使用的汉字已经非常接近了。再后来,隶书中又出现了一种同今天字更接近的写法,叫“八分字”。“八”,在这里做何解?它就是“背”的意思,特指一些字左右笔划相背分开。写到此,应该清楚了。如若我们将“汉八刀”的“八”理解为简古朴拙,就错了。它不是数字的意思,甚至同任何数量都毫无关系。
综上叙述,可以明确得出结论,“汉八刀”应该特指汉代殓葬玉琀仅在蝉的背部施加工艺的那种, 不严格地说,背腹两面用工的玉琀也姑且可以算作“汉八刀”,那完全因为无论单面和双面,玉蝉的背部在双眼同敛翅的刻工上都应用了“八分相背法”,或许它还寓意着亡者同生人的永别。由此及彼,可以说殓葬玉握猪也叫“汉八刀”,但是作为佩件挂戴的玉蝉,包括汉代的玉翁仲等,雕刻再简古,也不好胡乱叫“汉八刀”,顶多说它具有汉代殓葬琀蝉握猪的“汉八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