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吃药”,想必很多玩家都曾经历过,毕竟,玩玉的过程中是不太可能完全避免的。
何况,市场上的风险层出不穷,即便是经验老道的玩家也时不时看走眼。
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曾经不小心错买的玉,或是经过人工制造、动了手脚的料子该怎么处理?还有收藏价值吗?
一,作假的玉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份两种情况来看,玉器相对于字画瓷器来说,即使看走眼,将作假的玉当作真品买进,那玉本身也是有价值的,除非缺乏基本常识将石头或料器当作玉。
那么常见的作假方式都有哪些呢?
一是做假皮,假毛孔,比如有些就会拿一些好的山料手镯或者玉牌,雕件等等,如下图所示,就是做的假皮:
因为本身玉质就不错,有些甚至不输籽料的情况下,为了可以卖的高价,就会想办法在作品局部做一些假皮和假毛孔,而现在高超的造假技术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再加上局部留皮,面积也不会太大,所以对新玉友来说,辨认难度可能会更大些。
所以对于那些品质高价格低的籽料,大家一定要更加谨慎些,除非其油性和白度非常出色,或者个人特别喜爱,这也是为什么一面满皮,或者独籽作品的会更加保真一些。
这样的仿籽反而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能拿来做仿籽的对玉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磨掉局部的假皮后也是一块不错的好玉, 本身的玉质也不会受影响 ,也可以花点工费重做,无非是投入成本高了些,不至于啥也不是。
二是染色,洗色等作假手段,一般会选择品质较差的和田玉进行处理,以次充好。
就像下面这样的二上色:
主要是模仿和田玉籽料的皮色,例如红皮,洒金皮等等,染色玉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颜色浓艳、不自然,色调单一,浮于表皮。
但一般人很难仅仅靠着看皮色艳不艳丽分辨出来,还是需要综合玉质看结构才能做出判断。
其次,有一些特色料也会染色,例如把翠青料或糖料的玉色染得更浓更深,像下面的这张图就是染过的翠色,皮子也是做的,非常具有迷惑性,你看的出来么?
人工的染色一般来说会使染料集中在裂隙中,由深变浅渗透进来的,而天然沁入的玉色会呈现自然的过渡关系,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也很难做出判断。
洗色就不难理解了,比如说不够白的玉料用化学药剂泡一泡之后就会变白,有黑有杂质的玉料可能就会通过洗色来达到去除瑕疵的目的。
这些人工作假的手段都是 为了提升玉料的审美价值以及美化品质,从而提高售价,牟取暴利。
虽然染色或洗色可能一定程度上会破坏玉质,但伤害既然不可逆,只能坦然接受了。
如果不幸吃到这样的药,怎么办呢?还是得看玉质,相对好的可以当学习标本,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造假手段心中也有数了,再不济也可以当鱼缸的景观石,最起码漂亮的颜色也能多一道风景。
二,冒充的料
每当一个玉种的崛起就会有很多跟风冒充的玉料冒名顶替,首当其冲的,唐河料绝对算一个,常常冒充黄沁来卖,价值却天差地别,而有些唐河料是可以出证书的,无论是外形还是玉质几乎都能以假乱真,可以说是黄沁玩家的噩梦。
当然还有水石冒充黄沁的, 你能看得出下面这个是黄沁还是水石么 ?
除此之外还有岫玉冒充黄口的,料器冒充白玉,碧玉等等以不同的材料冒充和田玉的情况。
对于这种冒充的料来说,建议还是看价值,先确定是什么东西,如果是岫玉之类,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如果是料器,或者人工合成的物质,这种完全造假的基本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建议还是尽早扔的远远的,一方面避免有害健康,另一方面正如一位玉友所说:眼不见,心不烦...
三,吃过的药
如果说玩玉小白和老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可能就是一个正在吃药,一个已经吃完了药治好了病。
许多新手玉友,受限于专业领域知识的局限和信息传播的不对等,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陷入购买假货的陷阱,从而深感失望;或是切割原料后遭遇失败,导致一蹶不振;又或在回流过程中遭受价格暴跌的冲击,最终选择离场。
其实可能是因为懂的少,有时候也会因为自身的捡漏心理或者错误的观念导致上当受骗。
谁都不想吃药,但吃药似乎是进阶的必经之路。即使是行家,也都是在不断尝试和学习中逐渐成长。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玩玉也是如此,一切理论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从中获得的深刻的感悟。
尽管吃药可能会让我们暂时感到不适或不愉快,但我们要学会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吃药不可避免,但药一定要少吃,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再次吃药,从中受益。
玩玉,你吃过什么药呢?
相关商品
新疆和田玉籽料红黄皮独籽原石手链
新疆和田玉籽料黄皮原石手链
和田玉籽料马到成功
和田玉籽料洒金皮有凤来仪
和田玉籽料红黄皮龙龟荣誉而归
和田玉籽料红黄皮原料切料可接受私人订制
和田玉籽料洒金皮玉如意
新疆和田玉籽料枣红皮洒金皮笑佛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