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纯洁温润,以其特殊的质地和与众不同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崇尚和喜爱。以和田玉为载体进行雕琢的玉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技艺,自古就有体现不同琢制风格的“南派”和“北派”之分。“南派”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如轻清柔缓的评弹一样飘逸、儒雅、灵秀;“北派”则以北京玉雕为代表,与景泰蓝、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绣、宫毯并列为“燕京八绝”之一,端庄、大气、浑厚、精美。2008年,北京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代北京玉雕大师名家和玉雕工作者,传承传统玉文化的精髓和北派玉雕的技艺特色,展现了这门京城“绝活”新的辉煌与风采。
一 北京玉雕的历史与传承
北京玉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北京地区考古发现,商代玉器在北京地区已有出土。1977年在平谷刘家河村一座商墓发现了玉礼器和玉佩饰。目前所知北京建城的历史从西周初期开始,是西周的诸侯国蓟国和燕国属地。后燕国兼并了蓟国,燕国都城迁到蓟城,直到战国末期,蓟城一直是燕国的都城。琉璃河燕都和蓟城是古代北京地区的王城,北京玉雕业的历史当从琉璃河燕都和蓟城开始。北京考古工作者后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燕都遗址出土的玉礼器有璧、琮、圭、璜等典型玉器,玉兵仪仗器,循周礼之制,器型规整,体现了西周琢玉工艺和艺术风格特点,为北京玉雕始于西周以前提供了实物依据。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玉雕作为一种特殊的手工艺术在北京得到了传承发展。北京玉雕的真正兴起则开始于元代,元朝政府专门设置管理官办玉作的机构。祖始人为元道人邱处机(道号长春),至今在北京著名的道观“白云观”中还树有一块“玉行长春会馆碑记”碑。现陈列在北京北海团城的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玉器制品《渎山大玉海》就创制于元朝。
《渎山大玉海》
明清两代是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宫廷设置造办处玉作专门琢制宫廷玉器,并且部分工匠由皇帝钦点分派给南方的官办玉作来完成,与此同时,不断有南方玉作巧匠来京城落户开业,逐渐融入北玉作,因而北京玉器融南、北派玉作之美,集两家之长,形成独特的治玉风格。清王朝结束后,宫廷造办处的工匠流落于北京民间玉器作坊,成为民国时期北京玉器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经历了上古的简朴、夏商周三代的古拙、汉代的爽利、唐代的飘逸、宋代的巧拙、元代的豪放,到了明清两代,达到了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清朝乾隆时期北京玉雕的技艺达到了顶峰,其代表作就是现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治玉历史上用料最大、耗时最久、费用最高、雕琢最精、器形最巨的玉雕珍品。它的出现为中国封建时期的北京玉雕创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晚清开始,大量宫廷玉器匠师转向民间,在北京花市、崇文门、前门外一带开设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玉器作坊。
大禹治水
在封建社会时期,虽然玉器产业繁荣,但这种繁荣基本依附朝廷与王公贵族需求,并未深入民间。北京的玉器制作基本上由皇家控制,归宫廷造办处统管,从原料到生产都有严格的限制,私人作坊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发展。北京玉雕真正繁盛起来应该是民国以后,正是中国结束了数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的时期。随着清朝的覆灭,宫廷中的玉器艺人结束了他们为宫廷服务的历史,将自己的技艺带到了民间,开创了北京玉雕新的时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北京玉雕产业发展至鼎盛时期,从业艺人达到六千多人,北京玉雕也终于出现在寻常百姓人家。随着社会的变化,北京玉雕艺人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玉雕成为了众多北京工艺类别艺人中社会地位较高的行业。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玉器成为出口创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始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政府将失散的个体玉作艺人组织起来建立玉雕合作社、玉器厂,从业人员达千人。老一辈师传手艺得到充分发挥,技艺高手脱颖而出,在前人艺术精华的积淀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现代北京玉雕的雄浑、厚重、宫廷气息浓厚的风格,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58年成立的北京市玉器厂是全国规模最大,技艺最好,作品最佳,在评比中获全国奖项最多的玉器生产基地。帮助培训其它省市玉器技术人员,派出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帮助多个省市建立了玉器厂。创办工艺美术研究所,安排部分有造诣的师傅在所内从事琢玉研制。创建工艺美术学校,培养一批从事玉器雕刻的人才,北京玉雕进入辉煌发展的阶段。
90年代开始一度走向低谷,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品收藏市场逐渐持续火爆,北京玉雕行业开始恢复发展。尤其是北京玉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大力宣传与保护传承,当代北京玉雕也再度受到世人的关注,在北京玉雕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玉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荣发展时期。
二 北京玉雕的发展与演变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元朝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传统北京玉雕无疑代表着中国玉雕最顶尖的技艺。由于传统北京玉雕的需求者主要是宫廷权贵,多为宫廷作坊工匠制作,极少民间工匠制品,以庄重古朴、稳重大气的风格为主,做工精细。动物形圆雕,不管是兽类,还是禽类,大都刻画得丰满圆润、栩栩如生。器皿类则较为厚重平稳,虽然有时也作花草缠绕的艺术处理,但仍不失端庄典雅。北京玉雕以其内敛雍容的质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掌心摩挲的小物件,还是通体润洁的大摆件,都透着过往的温柔与敦厚。
北京玉雕这种主流的风格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创作完成传世之作《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群芳揽胜》、《四海腾欢》等四大国宝的创作和表现的艺术风格,就是具体的体现。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北京玉器厂的企业改制,北京玉雕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的标志在一下四个方面:
(一)从皇家风范到风格多元
北京玉雕技艺精湛,雄浑大气,庄重规范,深厚精湛。在制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艺,遮瑕为瑜成为琢玉的重要法则。能工巧匠利用玉石的自然形状、色泽、质地、纹理和透明度,创作出许多巧夺天工、妙趣天成的珍品。玉器制作的工艺过程,概括为“议、绘、琢、光”几个阶段。表现手法有:圆雕、浮雕、镂雕、线雕等。玉雕以大件和摆件为主,在炉瓶器皿、人物、山子、花卉等品种上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具有宫廷艺术特色和皇家风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有北京玉雕大师名家领衔的玉雕工作室相继成立,外地的玉雕大师也进京创作与创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当代玉雕艺术创新发展的潮流中,北京玉雕的艺术风格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以传统北京玉雕的皇家风范为主,到以皇家风范为主的多种风格共同发展的局面。我们欣赏当代北京玉雕的泰斗级领军人物宋世义大师的的作品,就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宋世义大师的作品《江南情怀》
我们欣赏宋世义大师的作品《江南情怀》,一种淡雅、清幽,古典水墨画一般的意境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作品的正反两面彼此统一又各有风情,一面依山,一面傍水,那些江南楼阁因山而俊秀、因水而婉约的曼妙风情尽将托出。巧妙的布局和细腻的刀笔把江南的山水、江南的生活甚至江南的性情都透彻地描摹下来,还原出一份醇厚的水乡古韵,让人感之十分恬静与惬意。
(二)从“四怪一魔”到群星璀璨
清末以后,宫廷造办处的工匠流落于北京民间玉器作坊,成为民国时期到上世纪80年代北京玉器行业的中坚力量。以北京的“四怪一魔”最为杰出。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艺著称的潘秉衡。以立体圆雕花卉称奇的刘德瀛,以圆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荣,以“花片”类玉件清雅秀气而为人推崇的王树森和“鸟儿张”——张云和。
潘秉衡《白玉薄胎盖碗》
北京玉雕一代宗师潘秉衡,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就以精湛的技艺而独树一帜,成为北京玉器行业的名家。潘秉衡研制出失传的“压金银丝镶宝石”的工艺,恢复并提高了我国古来已有的“金镶石”工艺水平。潘秉衡技艺卓绝,创作题材广泛,作品造型庄重,古朴,气韵生动,纹样装饰瑰丽清奇,无论器皿,人物,花卉,鸟首翎毛,都给人和谐,典雅的美感。潘秉衡的创作不仅列为国宝,而且被法国巴黎卢浮宫、美国费城博物馆、日本名古屋博物馆珍藏,为世界艺坛所瞩目。何荣在神佛创作上,强调清、静、神。注重刻画神佛性格,各司其职的神佛,要各具特点,不能千篇一律。何荣遗世作品不多,大部分已经销往海外。王树森技艺全面,尤以花卉、人物见长。他琢玉几十年,未创作过重复的作品。他的作品擅长于“小中藏大”、“薄中显厚”、“平而反鼓(有立体感)”,王树森的玉雕作品有三绝:一绝是艺术精品,料、工、艺三合一;二绝是善用俏色;三绝是思路广泛,做工精湛,极富艺术魅力。
当代北京玉雕是大师名家云集、精英荟萃、群星璀璨。50多年来,仅北京玉器厂一家,培养造就15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8名北京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及众多优秀技术人才。现当代北京玉雕的前辈大家有蔚长海、宋世义、李博生、郭石林、张志全、王金兰、柳朝国、杨根连、宋建国、吕騉、袁广如等,活跃在当代玉雕艺术创作领域的中青年主力有姜文斌、田健桥、苏然、刘卫国、李东、赵琪、谢华、王希伟、崔奇铭、董毓庆、胡毓昆、张铁成、孟庆东、王俊懿、苏伟、陈江等大师名家。
(三)从“四大国宝”到精品频出
上世纪80年代,有北京市玉器厂创作的四大国宝,见证了当代北京玉雕的辉煌。北京玉器厂组织技术骨干,历时8年时间制作完成了四件翡翠国宝:山子雕《岱岳奇观》、花薰《含香聚瑞》、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插屏《四海欢腾》,是我国当代玉雕的巅峰之作,被国家列入国宝珍藏
山子雕《岱岳奇观》
由王树森、高祥、蔚长海、张志平、郭石林等北京市玉器厂老中青三代共40多人组成了国宝车间,78张设计图纸经过再三审议讨论,确定了其中的4张作为最终方案:一号料做泰山、二号料做花薰、三号料做花篮、四号料做插屏。这就是后来创作而成的山子雕《岱岳奇观》、花薰《含香聚瑞》、提梁花篮《群芳揽胜》和插屏《四海欢腾》。
花薰《含香聚瑞》
20多年前,四大国宝创作完成,北京玉雕大师名家们写下了北京玉雕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20多年后,他们或他们的传人,对玉雕的专注与执著丝毫未减,对北京玉雕的传承与创新的传奇仍在续写。近十几年来,北京玉雕大师名家和玉雕新秀创作的作品,频频出现在中国玉器“百花奖”、“天工奖”、“百花玉缘杯”等国家级大奖的榜单之上,北京玉雕创作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提梁花篮《群芳揽胜》
(四)从“一枝独秀”到“花开满园”
位居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首的北京玉器厂,是中国北派玉雕的发祥地。建厂初期就拥有北京玉器工艺传承的第一代大师——著名的“四怪一魔”:潘秉衡、何荣、刘德瀛、王树森、刘鹤年。1979年,北京市玉器厂成立技工学校,培养历练了一大批既有高超雕琢技艺,又通晓艺术理论,创作设计理念的玉雕行业的新秀,成了培养北京市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市级工艺美术和玉雕大师的基地。2008年,“玉雕---北京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北京市玉器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宋世义、柳朝国、李博生、郭石林、张志平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插屏《四海欢腾》北京玉器厂人才荟萃、技艺精湛,被誉为“工艺美术的发祥地”、“特种工艺的摇篮”,连续八届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是在全国工艺美术和玉雕作品评比中获得奖项最多的玉器生产企业,为京城皇家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国家出口创汇、为全国玉雕行业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玉雕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全国聚集大师名家最多、获奖作品最多、生产规模最大、文化底蕴丰厚、玉雕技艺精湛的著名玉器创作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全国玉雕行业有较大的影响。
在北京玉器厂的辐射和传承带动下,伴随着中国玉雕行业的高速发展,北京的玉雕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北京玉雕大师名家和玉雕新秀主导的玉雕工作室,成为北京玉雕创作的主力。北京市内的玉器商铺遍布各个城区,市场上的玉器产品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根据调研统计,截止2013年6月,北京市从事玉器创作生产和经营的单位1000多家,玉器古玩市场200百多家,其中,市场经营面积规模超过10000平方米的有11家,从事玉器生产加工经营的店铺7000多家家,从业人数10万多人。北京玉器市场的辐射范围除北京市区外,还辐射到附近多个省市和自治区,无论是玉雕创作生产和市场发展,可谓是从北京玉器厂的往日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花开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