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常可发现骨珠项琏、绿松石项琏和玉管项链。分布于浙江、江苏一带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颈饰很多,江苏武进寺墩出土的项链,由玉牛鼻孔珠、大中小玉珠、玉管、玉锥形坠等18件串成。头戴玉冠饰、脖上挂玉项链、身上穿丝着麻,佩带各种白玉管、玉珠、玉璜和玉坠组成的美丽饰件,这些高贵的服饰使得更加高贵,威风凛凛。
殷商时代墓葬中,也发现用蚌珠、琥珀、松石、软玉制成的珠形颈饰。如在河南辉县琉璃阁第140号墓发现了由灰色玉管珠(长1.5厘米,直径1.15厘米,孔径0.6厘米)串成的颈饰。山西保德县林遮峪也发现了18枚用珠状、梅花状、圆盘状的琥珀、绿松石、玉、骨制成的串饰,置于人架颈部及胸部。
西周时代的颈饰出土比较多,形状也富有变化,由多种器形组合而成。如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出土一件长110厘米的珠串,其中有白玉龟饰13件,白玉棍饰1件,红玛瑙串珠5粒,其余是绿松石及黑白串珠,最小的仅有芝麻粒大,但中间穿孔正规。陕西西安沣西张家坡188号西周墓,人架颈部有11件小玉片、4件贝、1件小玉饰连成的串饰,同区406号墓出土小玉块86件,内11块含于口内,其余均在胸前,也可能是串饰。洛阳中州路西周墓发现淡绿色圆球状珠甚多,都在头部附近,可见也用料珠作颈饰。
春秋战国时代的颈饰出土不少。山西侯马上马村春秋墓出土两玉串,大的一串由玛瑙珠、骨珠、玉珠、玉环、玉兽等20枚组成,珠的形状有枣形、管状、珠形、六棱形、长方形等,都有穿孔。小的由11枚组成,形式质料相同,出土时置于人架胸部。
汉代以后,颈饰的形状变化更多,工艺也极精美,一直到现在,仍是人身上一种重要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