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为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征,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即可获得解脱。他还会就众生的因缘、化作种种不同的身份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种别称,合计约33种不同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相,唐朝以后常做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观世音或译作观自在,古译作观世音,唐朝因避讳太宗李世民的“世”,故略称为观音。所以现在和田玉雕刻中仿唐的观音一般雕刻成为男相,而且高档的观音的坠饰也常雕为男相,可能有追本溯源的意思。
送子观音多为怀抱小孩的观音,或观音手持翠竹的迅速成长玉器寓意人们可以顺心如意地添子。
“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本无出处,可以说是中国人攀附佛经而新造的佛教神祗,作为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水月观音在受到广泛尊崇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佛教的“万神殿”。佛利尔美术馆藏北宋《水月观音菩萨像》的题记中明确记录了“大悲救苦水月观音菩萨”的名称,也就表明至迟从北宋开始,水月观音就已作为佛教的正式神祗而名正言顺地登上神坛。
这种题材的玉雕观音坠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憧憬。观音大慈大悲的形象,告诫人们应该有慈悲之心。
在佛教典故中,普陀山原是个蛇岛,观音菩萨斗败蛇王、赶走蛇子蛇孙后,找到了一个山洞,要在这里落脚居住。观音为了整修这个山洞,忙得浑身泥灰,她趁夜色想洗个澡,正用淡水冲洗的时候,只见海水发黄,千万个浪头向普陀山汹涌而来,观音一看,知道东海鳌鱼不肯罢休,张开大口作怪,便轻轻一挥玉臂,挂起漫天的烟云水气,将鳌鱼拦在莲花洋外。动了邪念的鳌鱼不肯罢休,张开大口,喷吐万丈水箭,射向支帘。观音震怒了,伸脚在石盆口一踢,飞出一块石片,不偏不倚打在鳌鱼嘴唇上。鳌鱼大叫一声,负痛狂逃。观音洗好澡,穿上衣服,才发现两只鞋子都没有了,便坐在磐陀石上发愁。继而一想,笑了:“普陀山即是佛国净地,赤脚而行无可非议!”想罢,“唰”的一声跳下磐陀石,赤脚走回观音洞。从此以后,“赤脚观音”就流传开了,雕刻出来的观音也总是赤着脚的。
这种题材的玉雕观音象征着人们对正义的憧憬,对不拘小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