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小刚 点击 :

艺术能成为什么?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节选)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杨小彦

杨小彦,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视觉文化研究学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曾担任国内众多大型展览策展人,近年策划的展览有:《再影像:光的实验场》,湖北美术馆,2015;《后学院:八大美院油画研究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天津美院美术馆、四川美院美术馆,2016;《回归本体:广东30年抽象形艺术研究展》,岭南美术馆,2017。出版著作有:《看与被看——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中华传统建筑》,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新中国摄影六十年》,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篡图 – 作为初级历史的艺术评论》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尚杨评传》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

关键词:坚持某种价值观 互相介入 在实践中尝试推动

半年前当我第一次踏足这个地方,是正在迅速拆迁的奇怪工地和田野,我当时在想这个能做吗,边走也边推动,究竟这个值不值得推动下去,他们也很虔诚,来谈了好几次,才决定继续推动下去。具体的实施过程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日后策展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做详细的交代。这也是社会变化的过程,我们身处其间,通过实践,通过对付各种奇奇怪怪千变万化的事情,来把这个实践变成个人的体验,同时通过体验再转化出来。我们更加以社会学的态度或者人类学的态度来介入社会,这样它的进程才跟我们密切相关,跟我们本身的工作和我们的创作,跟这个进程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这个特殊关系留待以后就会成为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我认为这个东西很重要,在做艺术、推进工作当中,我们认为自己要坚持某种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应该是一个无限制的妥协。所以我觉得动态过程,策展也是一个作品,来互相介入社会发展变化,非常有意思。

这几年,我也有同样感受,艺术下乡是目前整个中国的发展状态,但是如何做,如果泛滥成灾的话会不会带来一个负面效果我不知道,但是我们还是努力往正面方向引导。殷双喜的意见非常好,艺术要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不要过分繁殖,再好的艺术一繁殖就毁了。这是往后大地艺术继续延伸很重要的警号。同时艺术家应小心一个变相歌功颂德的状态,牢记艺术家的立场和牢记艺术家的价值观,还是要坚守。这次展览通过这么一个具体的案例,把它引向了更深的现实,某种意义上我们都共同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网络里,或者说更形象一点,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谜团当中,我们在前行,我们在实践,我们也不得不作出妥协。包括策展在内,我们一方面有理想目标,同时我们更强调这是一个实践,在实践中尝试推动。艺术能成为什么?这是一个社会课题,还真的不是艺术家或者策展人批评家,包括政府官员和国企都不能够单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更强调实践过程和现场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在这个机会中我们的收获、我们的认知,可以尝试着、鼓励着尽可能往前推。做总比不做好,资本愿意投入总比不愿意投入好,我们再继续往前。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贾方舟

贾方舟,生于山西省壶关县,曾任内蒙古美协副主席。1982年转向美术理论与批评,1995年后以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动于北京。历年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约两百万字,出版文集有《走向现代-新时期美术论集》、《多元与选择》及专著《吴冠中》,多次独立策划或参与策划重要的学术活动和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2002年主编《批评的时代》三卷本批评文集,2005年筹建并主持《中国美术批评家网》(现改名为《中国艺术批评家网》),2007策划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并担任组委会主任。

关键词:乡村改造 文化沙漠 艺术和自然紧密结合

乡村改造今年在中国成为一个现象,特别在四川,这已是我今年连续参加的第三个活动了,山西还有一个活动,刚刚结束。另外在贵州有一个,他们要用两年时间打造成一个国际艺术村。所以这个现象,让我感觉到现在乡村文化的复兴。包括我们这个活动,实际上也是来自于乡村,虽然这个好像是一个企业打造的环境,但是它跟乡村的关系很紧密,至少是这个镇的一部分。所以整个现象,我觉得文化是不是在向乡村转移,在向自然转移的这样一个倾向。似乎人们开始逃离都市,这是我的一个感觉,这个感觉来自于什么地方?我们想想过去文化精英,全部是在乡村,让我想到三个词,告老还乡,解甲归田,荣归故里。所有的人,在政界也好、文学界也好,做官做将军也好,最后都要回到乡村。其实乡村是一个文化大本营,现代化实际上是都市化过程,都市化以后,我觉得文化精英已经全部转移到都市去了,而乡村却成了一个文化沙漠,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们的行动实际上是重新恢复乡村的一种文化和气氛。至于乡村能不能重新复兴它的文化,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现象,可能至少会让我们觉得还有一些希望,不至于像前些年你到农村去以后一片败象,很沉寂,只有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全部不在乡村。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活动,让我联系到今年以来这么多活动,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它是用艺术的方式重建乡村文化,让艺术和自然紧密结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诗意化。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殷双喜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中国雕塑》主编、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专家组高级顾问、北京市城市雕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客座研究员、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特聘学术主持

关键词:从土地上长出来 在地性 和地域历史文化的一种关联

大地艺术也是公共艺术的一个类型,它是公共艺术从城市向乡村和更广阔的自然一个扩展,我们现在一般都提到日本的越后妻有这个公共艺术节,它的最初动机是恢复衰落的乡村,因为日本发展以后,青年人进城,然后留下了一些老人,乡村就衰落了,它的目的是通过艺术,使得这个乡村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变,吸引更多的人到这个地方,然后日本同时提出叫一村一品这么一个概念,就是每一个村庄都要推出自己的代表性的农产品或者手工产品,来吸引人。总体来说,这是日本在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向大都市高度集中,来应对乡村衰落的一个模式。

中国这些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也出现了年轻人向城市聚集的一个潮流,但是现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也遇到了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开发模式遇到了困境,好像今年传来的消息,全国的城市在土地拍卖方面流标的和取消的很多,房地产公司现在放慢了购买土地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下,很多城市的人把眼光转向了乡村,也就是说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开发力量和政府想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这种愿望,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认识。其实十多年前我就遇到过这个情况,当地政府希望把资金吸引到乡村来,我们艺术和公共艺术担当了一种开发的策略和先锋的探索,我觉得艺术家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让艺术到乡村去,这是我们的理想,本身是一件好事儿,我是非常理解和支持的,但实际上参与这个事的各方,资本、权力和艺术,应该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和分寸,应该是相互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谁把谁当工具。所以我们艺术家要积极的介入这个过程,但是这个艺术到乡村也应该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个人就艺术方面的看法,就希望艺术家的作品不能像一个乡村剧团,到一个乡搭个台子就唱你那出戏,唱完了大篷车拉到下一个乡村上台演出,你还是那台戏,我觉得虽然难,最好还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应该对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和地理,做一番调研,创作出来,我个人的看法,艺术作品应该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不是移栽的,这是我基本的看法,否则的话我们有一些优秀的艺术家很成熟的风格,很固定的作品类型,他就像播撒种子一样的,到处播撒同一个种子,公共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在地性,和地域历史文化的一种关联,要做点研究。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王林

王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批评家、策展人,现为四川美院教授,西安美院客座教授,美术学学科带头人,“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划”方向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美术形态学》、《当代中国的美术状态》、《从中国经验出发》、《美术批评方法论》、《追问——王林论当代艺术》、《在场——王林论当代艺术家》、《绘画与观念》、《王林论绘画》、《现代美术历程100问》等9种专著及20多种编著出版。曾在海内外发表美术评论及理论研究文章800多篇。曾策划1991年北京《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1993年成都《中国经验画展》、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广东《从西南出发——西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7》、香港《后先锋——中国当代艺术的四个方向》、东京《艺术慈善中国——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北京宋庄艺术节《底层人文——当代艺术的21个案例》及2008年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艺术不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的45份问卷》、2009首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2010年苏州《中国性——2010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破碎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等数十个展览。

关键词:礼失求诸野 在野 重生民间的文化权力 重建

我们这个时代正好遭遇到中国有一句话,叫“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当一个国家的理智失去的时候,他可能只能求助于荒野、村野和在野。在野是什么呢?在野就是重生民间的文化权力,重建我们这个社会、中国大陆公民的社会,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但是又是不得不经历的一个时代。民间的公平社会是建立在经济私有化和权力个人化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中国民间的知识也好,权力也好,重建是不可能的。我们这个展览,我觉得乡村的浪漫,要警惕国家体制的歌功颂德和政府过去时态的这样一种政绩和功德。当我们对乡村感到兴趣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最基本的前提和原则。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陈默

陈默,批评家、策展人,《大艺术》执行主编,四川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美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现代艺术馆客座批评、成都画院客座批评。80年代末开始介入现当代艺术批评与策划。先后策划《000,’90现代艺术五人展》、《“上下左右”艺术展》、《“残骸”当代艺术展》、《“老区经验”当代艺术展》、《“物象营造”当代艺术展》、《十匹火砖当代艺术展》、《“图式营造”:何多苓、庞茂琨素描展》、《往事印象:高小华珍藏手稿作品展》等几十个现当代艺术展,并为多个当代艺术展做学术主持和特邀批评。

关键词:彰显 不断的出问题 继续出问题

我还是就咱们成都或者四川艺术生态这个切入点来进行,因为我在差不多两个月前就接到小彦老师给我发了说有这么一个活动,希望我参与,并且给予大力支持,我说肯定啊,我一看他说的位置,在成都边上,属于成都片区,我说在我们的防区,当时给我说是大地艺术节,我很兴奋,因为直接想到了克里斯托、包扎美国的海岸、包扎德国议会大楼这种在艺术史上很重要的作品。所以这个大地二字,在现代艺术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一个专业学术性指代的这么一个名词。

王林老师清楚,成都这个地方,2003年陈履生编过一本书,叫《以艺术的名义》,对行为艺术进行大批判的那本书,第一重灾区是北京,第二重灾区就是成都,成都这个地方就是现场艺术,我们说行为艺术是发生的非常频繁的一个地区,所谓大地艺术在这里出现,我很开心,我给很多做行为艺术的艺术家说你们都过来看看,有点遗憾这个活动没有现场行为。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当然了我们还是回到作品,我觉得现场有喜有忧,我来了现场以后,和史金淞我们几个先去看了一圈,最后史老师的一个结论很有意思,他说所有的作品,现场摆得最正确的是傅中望老师的作品,确实我们拍了照片以后,确实他的最正确,最符合他的愿望,那个感觉也最好,因为我也了解,这个时间太短,太急促。据我了解,国外有类似的这种艺术节,应该是很长时间,应该艺术家到现场他自己来选,和主办方进行充分的磨合,你的作品在现场尽最大可能的一种彰显,如果想做得更好的话,应该有这些环节。总而言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代表成都,我是来自成都,我很开心,这么多艺术家,这么多批评家来到成都,我代表成都艺术家、成都的朋友,谢谢大家。成都这个地方必须不断出彩,就像陈履生说的,这个地方是有严重问题的地方,它是不断的出问题的地方,我希望继续出问题。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胡斌

胡斌,197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长沙县,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本科毕业后曾在广东美术馆工作,2005年走上独立策展道路,尤其关注广州的青年当代艺术家群体。策划的展览包括:“造城运动——东成西就艺术展”、“超级英雄——广州艺术新势力联展”等。

关键词:诉求 多方力量交叠 激活 多重关系 新的特质

整个过程当中,其实在艺术家这个环节上,因为时间的这种短促,我觉得占的比重在整个过程中略微小了一点,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做的很多工作,可能是艺术家看不到的,外界也看不到。最初我们是当做大地艺术来做的,我原来写的文章标题是《带着诗意贴着大地生长》,后来就改成了《带着诗意沿着田野行走》。实际上这个还不仅仅是一个标题的修改,其实有点违背了我们最初对于这个活动的起先的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做大地艺术,首先从我的角度谈一下对艺术史的梳理:大地艺术在美国60年代兴起,从形式上,大地艺术和极简艺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室内走向了室外,和大自然结合,同时也跟城市公共空间结合,带有反艺术体制的内涵在里面。对艺术体系的一种批判,具有艺术体系的一种批判,近些年来大地艺术跟60、70年代的大地艺术有很多不同,跟现在的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了,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同时有城镇乡村这样一个诉求在里面,包括台湾、香港等很多地方都在做类似的艺术活动。这个语境和六七十年代的大地艺术有很大变化,那个带有系统批判作用,这个带有包括跟政府、区域、艺术家,这种经济政治多方力量交叠在一起的行动,我们提出这个大地艺术,肯定对这两种情况都有思考,我就想说,艺术现在越来越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不是一个单个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我们要思考艺术在里面到底带来的是什么,它真的是好像文化配合经济这样一个意思,还是多方力量交叠过程中我们能够给艺术带来不一样的特质,这是我们要思考的。艺术和这一块区域之间的关系,艺术能不能激活艺术对于这个区域的重新认识,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面貌。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

这次在很短时间内也想组织艺术家来考察这个地方,由于时间太短了,包括制作都非常紧张,可能不一定能够达到最初的愿望,但是我们是有这样一个希望,我觉得这个可能也可以作为在这里项目的开始,也许还可以进行下一轮就会考虑得更充分。我始终认为在一个多系统的交叠当中,艺术既跟每一方发生关系,同时又不是一个配合的角色,能够在多重关系中生长出一种区别于独立艺术家,又不是一个服从者的一种形象,或者多方博弈本身就带给艺术新的特质。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蒙图里(图片由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蒙图里,法国策展人,现为“室内与收藏者空间”策展人。曾任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里昂孔岱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又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电影与多媒体艺术系获法国国立高等文凭艺术硕士学位,曾策划多个在法国和欧洲有影响力的群展,2011年曾参与策划里昂双年展巴黎分馆展。

关键词:纯洁 地域性 跨文化思考 冲突 融合

首先我表示歉意不能说中文,只能用法语来说,我们这个乡野艺术节是跟自然发生关系的,整个项目是置身在法式的花园里面这样一个地方,对我来说是很纯洁的感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环境像一个花园一样,有艺术品放在不同寻常的地方。我们的作品是跟整个自然环境、空间能够结合得很好,作品的含义本身也跟主题有很好的结合。不同的艺术家展现出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作品呈现的层面,有与镜像有关的,有与界限有关的,有与色彩有关的,还有与地域性和跨文化思考有关的。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作品和自然环境互相作用。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座谈会现场图(眉山乡野艺术节提供)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龙邃洋

龙邃洋,生于广州,2001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2005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同年留学法国;2009年 毕业于法国东巴黎大学电影与多媒体艺术系纪录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当代艺术项目策展人,广州市高雅文化传播公司艺术策划,广州儿童三年展“总策展人,加拿大温哥华非营利艺术机构“融空间艺术发展基金会”艺术总监。现为独立策展人,工作居住于广州、温哥华两地,沙甸咸水埠艺术机构创始人,当代视觉艺术培训中心创立者及教学总监,《天南》杂志2015-2018年度设计总监,广州美术学院外聘教师。

关键词:视觉和地理上的冲突 嫁接 五味杂陈

我们这次乡野艺术节所处的地方正如法方策展人蒙图里所说的,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法式花园,在中国的乡村里突然出现一个法式的花园,我想刘建华老师的《天外之物》就和这个园区的概念非常吻合,它真的就像是一个天外之物一下子砸在这片土地上一样。这种视觉和地理上的冲突似乎跟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怎么在中国的乡村会出现一个法式的东西呢?但其实也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出现一个法式的东西呢?这样就没有在地性吗?现在中国到处是假古董,假古镇,一个接一个,很多乡村他们看到别的地方的所谓特色“很中国”,结果就想都不想就复制过来了,在广东乡村突然出现了徽州的建筑,我也觉得很奇葩,但当地人觉得很“传统”和“中国”,没有问题,我也很无语。在这里突然出现一个法式的花园,很多学者可能看不过眼,但在这十几天驻场安装作品的过程中,发现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开车从大老远的地方来的,不少开的还是豪车。当地村民我跟他们交谈时,他们也很兴奋,很开心开发商搞了一个这么不一样的园区。都觉得很美丽,都非常接受。我就一下子矛盾了,在地性到底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的呢?是否不允许外来的嫁接呢?当代艺术对于当地来说难道不也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吗?诚如胡斌老师所说,大地艺术源于对艺术体制的批判,而我们在中国乡村的法式花园里做一个跟大地艺术有关的展览,既是一个多方合作的结果,也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我认为,这次艺术节至少,主办方体现了他们大度,给予了艺术家最大的自由,并没有要求作品一定要“怎么样”。诗意也不一定就是一味的赞美或颂扬。也可以是酸溜溜的,也可以是五味杂陈说不清楚的。我觉得在整个大环境下,说不清楚其实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眉山乡野艺术节批评家艺术家座谈会纪实 | 艺术杂谈何桂彦

何桂彦,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院美术学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人文学院,获博士学位。批评家、策展人,现任教于四川美院美术学系,教授。现任四川美院美术学系副主任、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雕塑学会委员、重庆雕塑协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有欧美现当代艺术、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等。曾在国内学术期刊《艺术评论》、《文艺研究》、《美术研究》、《艺术当代》等发表批评文章70余篇,共50万字。2008年以来,先后出版个人著作与编著13本,如《走向后抽象》(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建构之维:当代艺术家个案》(副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清晰的地平线——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社会风景:中国当代绘画中的风景叙事》(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前卫的没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副主编、重庆美术出版社、2017年)等。

2004年以来,曾策划数十个当代艺术展,如:“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清晰的地平线——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社会风景”——当代艺术邀请展、“当代雕塑的方位”——2013年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主题展策展人)、“日常之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日常话语与观念生成、“神话、叙事、想象——当代艺术邀请展”、“形式乌托邦”——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形式表达与文化观念、“叙事中国”——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社会剧场”——第四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展等。

关键词:二元对立 改造 融汇 核心 共识 学术规范

最近这几年我们确实感觉到跟乡村有关的各种艺术节做得比较多,把这个放在中国整个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改造、社会变革里面,在我们过去这40多年,我个人觉得,除了80年代初我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农村开始,整个1980年以来的所有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村和城市,我个人觉得是一个二元体,不是说二元对立吧,至少是农村在二元对立的话语中是边缘、想象、遗忘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思,去思考这个背后隐含的社会冲突或矛盾,或者改革进程中它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大背景我的一个看法。

这几年确实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会出现很多重要的艺术事件跟农村发生关系,在座很多老师都比较了解,比如说璧山计划,璧山计划最核心的东西是改造,对乡村的改造,包括北京的艺术家在甘肃做了一个义工计划,包括艺术村、美术馆,我们看到中国艺术里面有一波艺术家,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一种介入式的、改造式的,把乡村作为一个社会艺术生存的情景。而且这次参展艺术家中也提出一个参与,包括去年我们做了一个社会剧场,不局限在大地,可能包括乡村,包括城镇,包括社区,包括一些公共空间,在这个区域当中,我提出来的主张,它既不是一种改造,也不是一种参与,而是一种共享和互动,从这个角度讲,我就想说的是,当艺术介入到乡村,当艺术作为一种媒介进入的时候,艺术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一个装点,是一个陪衬,是一个点缀,还是一个策略。与此同时还涉及到另外一种关系,艺术家在创作主体在农村和场地发生关系的时候,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意思呢?就像当年乡土绘画一样,艺术家是高高在上的,我是文化精英,农村也好、土地也好都是被我描述的,并没有形成一种真正的互动,也就是说这里面隐含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的,一个是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一个是艺术主体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和大众之间的关系。艺术节作品非常有意思,背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这就让我去思考,当我们把艺术介入到乡村,把艺术跟大地进行融汇以后,它最核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在地性,没有它本土的关系,之间没有血脉的关联,我觉得这个艺术只是一个点缀,它实际上不跟这片土地发生关系,然后就是把这个作品放在美妙的环境当中,它也仅仅是一个看和被看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这个问题成为今天中国当下诸多的公共艺术也好、乡村改造艺术也好,一个共同的问题,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这样的艺术,它的法则一定跟我们学院里面做的雕塑,一个城市雕塑或者美术馆的作品,完全是两回事儿。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未来发展当中有没有可能大家形成一种学术共同体。批评家和策展人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参与的艺术家之间对于公共艺术能不能形成基本的共识,艺术家我也觉得有基本的共识,还有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还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机制推动这个行业往前面发展,不是那种零零星星的,能不能在今后就这些项目当中能不能形成一个基本的学术规范或者大家形成一个共识?

相关文章

  • 赵青仲:情洒雪景纵情水墨[图文]
    赵青仲:情洒雪景纵情水墨[图文]

    《虎穴寺》赵青仲的作品个人特点非常明显,他创作的山水画中雪景居多。自1979年进入燕京书画社创作室,接受了很多著名画家的指教,获益匪浅,遍游名山大川,通过大量的写生,形成了以冰雪山水为主的个人风格。赵青仲喜欢画雪,也擅于画雪。在他看来:“雪色洁净、凄美,黑白之间蕴育着顽强的生命,生活在北方,自然对雪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我画的是我心中的雪色,是我内心的黑白世界。&rdquo...

    102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内地古玩市场为何一片混乱[图文]
    内地古玩市场为何一片混乱[图文]

    季涛从古至今,古玩一直是社会上少数达官贵人玩赏收藏的市场。文化革命对于古玩艺术品的破坏和对于传统文 化的唾弃,使得懂得古玩的人群形成断层,古玩资源毁灭无数。改革开放以后,这一荒废多年的市场才开始慢慢恢复起来。最初的收藏人群常常是那些出身文化世家 和文革抄家退还家庭以及少量误打误撞喜欢上古玩的人群。这时的古玩交易没有什么明显的投资效益,人们都是出于喜好而执着于中。1992年以后,内地开始出现...

    101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一样追求 别样探索——韩墨彩墨花鸟画透析[图文]
    一样追求 别样探索——韩墨彩墨花鸟画透析[图文]

    刚刚逝去的20世纪,是中国画的体格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换的关键性时期。在此之前,中国画的体格尽管也代有演化,变动不居,但这种演化和变动基本上都是在传统型的内部进行,从未冲出过农耕文化和闭关锁国所设置的文化语境。而当时序进入到20世纪以后,情况却为之一改,由于社会环境压力和绘画发展本体化逻辑的双重作用,此种变化便带有某种脱胎换骨的性质,或多或少地打上了现代型的烙印。一般说来,在这场旷日持久,至今仍风...

    175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挥毫落纸,洒脱自如:画家姚舜作品欣赏[图文]
    挥毫落纸,洒脱自如:画家姚舜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姚舜(又名姚焕营、别署正舜,释慧月,号舜公,云鹤仲人,一砚斋主,水香阁,艺海堂人,祖号绍虞堂人),祖籍江苏徐州,毕业于无锡工艺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自幼酷爱书画,数十年痴情翰墨,博采众长,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谛。少年时代跟随祖父研习书画;并深得刘海粟、李可染、张立辰等大师的真传,受益匪浅。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画作主攻大写意花鸟山水,作品气势磅礴、水墨淋满,擅泼墨色...

    186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重现的黄河
    重现的黄河

    大河恒古138X68cm我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看法是: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呈现出这样一种情景,似乎任意一种艺术风格都能找到自己的笔墨江山,山水画界也似乎出现了某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繁荣景象。但是,就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整个面貌而言,并没形成真正可靠的艺术创作局面。山依旧是那座山,水依旧是那片水,山水画依旧是那种没有多大变化的视觉面貌,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在过分泛滥的水墨实验情景偏离了中国山水画的本...

    17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如何欣赏白石虾和悲鸿马[图文]
    如何欣赏白石虾和悲鸿马[图文]

    真迹真迹图片资料真迹赝品真迹赝品真迹赝品图片资料图片资料近日,深圳博物馆举办了“丹青之华——近现代十二家绘画大展”。展览共展出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溥儒、张大千、傅抱石等12位近现代大师珍品100多幅,全面展示了20世纪中国绘画史发展的总体面貌与继承创新的发展轨迹,也为书画爱好者与收藏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师精品的机会。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

    190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中国艺术品市场新拐点到来了?[图文]
    中国艺术品市场新拐点到来了?[图文]

    一件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的书画作品,无疑成为了2017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大亮点。6月19日,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拍卖会中,黄宾虹晚年创作的《黄山汤口》从720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3.45亿元的价格被来自山东某新能源汽车集团的李姓新贵藏家收入囊中。该作品上一次露面是在2011年的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当时成交价为4772.5万元,6年间价格涨幅惊人...

    5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长城颂》著名画家吴建潮谈“金山岭晨光”及长城系列作品的创作感受[图文]
    《长城颂》著名画家吴建潮谈“金山岭晨光”及长城系列作品的创作感受[图文]

    艺术简介吴建潮,画家、作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院长、中华英才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山水画学会副主席、俄罗斯彼得罗夫艺术科学院院士。代表作人民大会堂悬挂《金山岭晨光》、中国美协金奖作品《生命》。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钓鱼台国宾馆、法国卢浮宫、法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等悬挂或收藏。出版有国画、水...

    93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家梅一新年访谈[图文]
    艺术家梅一新年访谈[图文]

    问:关于美学的本质以及东方新美学,你怎么看?梅一:据说艺术,在东方古代是来源于打卦算命求吉避祸的方术。巫、祝、卜、医、王、士、史、文、艺、工等,先秦之后,理性化程度高的礼、乐、文、史与理性化程度低的巫、医、卜、筮区别开来,也与理性化虽高但文化地位转低的工匠技术区别开来。而新的知识分类,把艺术等同于方技,成为主流。如果人类是生物计算机?那么美学的本质自古到今其实都变化不大。就像是我们人类自己,软...

    164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惊世骇俗之器 昂扬帝王之风[图文]
    惊世骇俗之器 昂扬帝王之风[图文]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是在宫中产生并专门供宫中观赏的一种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它是釉上彩瓷瓷器的一种,它的工艺是先在已经烧好的素面胎上涂彩料做底,然后在底色上加绘纹饰,再经炉火烧制而成。“珐琅”又称“佛琅”,是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的一种铜质工艺品,珐琅彩又可分为“掐丝珐琅”与&ldquo...

    20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品的电商之路应该怎么走[图文]
    艺术品的电商之路应该怎么走[图文]

    201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全球拍卖统计年报》显示,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继续下滑,但超高端市场(成交价格在5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的拍品数量则同比上年增加超过200%。虽然市场整体略有下滑,但不可否认艺术品催生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艺术品电商是离行业最近的一方。因为艺术品具有特殊性,本文特别指出了艺术品电商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摸索新的在线发展模式,做起闭环,建立艺术品大数据,并给出了三个...

    106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人活着,分形式与内容之说。只有形式的,是行尸走肉,来与去空无意义;但若形式包含了内容,生命便将远远超越那个形式本身了。陈洪绶在艺术上的一念未毁,便是他超越了这有限的形式,永远对世间贡献了他的有内容的生命。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绘画里的人物画,从古至今,男人、女人、小孩子,帝王、将相、知识分子,以及仕女的模样,无论是简笔勾勒,还是细笔点染,看一眼就觉可亲可爱,接受起来毫无难度。顾恺之的洛神,周昉的...

    130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东镇雄风——读韩子富的山水画《大美沂山》[图文]
    东镇雄风——读韩子富的山水画《大美沂山》[图文]

    艺术简介:韩子富,字子夫。1950年生,山东潍坊人。六十年代受兄长韩子芬、韩子明影响开始习画,师从张宏宾、于衍堂、张绍良、于希宁、郭志光、韩国臻、郭怡孮、贾又福、李铁生诸名家。2006年,韩子富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跟着导师贾又福、李铁生赴太行写生创作。从二0一0年来,韩子富由画太行山转为画家乡山水,中国五镇之首的沂山,倡导潍坊人画潍坊山水,连续写生创作沂山系列作品,...

    143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孟云飞: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图文]
    孟云飞: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图文]

    中国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多种字体及丰富多变的书法风格使其极具审美价值。近代以来随着中国传统书写工具的改变,使得擅长传统毛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书法的实用性转移到了硬笔书法上来。近些年来,又由于印刷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信息化的极度繁荣,更使人们动笔书写的需求愈来愈少,因此传统的书法渐渐不为人重视。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再次带动了国学热、书法热。但参与的热潮,并不代表真正的理性和繁荣。真正...

    142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大国巨匠:金晓海献礼国庆[图文]
    大国巨匠:金晓海献礼国庆[图文]

    艺术简历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浙江临安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现为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务厅背景画作者。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网书画频道艺术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一级美术师、教授。金晓海艺术成就1...

    182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