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三月 点击 :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在遥远而漫长的古代,展阅一纸信笺如同与远隔千里的亲友当面交流。尺牍书法,不仅保留着文人灵动的指腕技巧,亦收藏着其曾经的交往与多变的心绪。它既是引领书画初学者入境的不二法门,亦是久浸丹青之人反复咀嚼的美馔佳肴。

尺牍与书法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是魏晋还是后代,使用毛笔书写的书信都是构成书法史的主要成分,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三希帖”这三封信:《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完全显示出尺牍在书法史中的重要性。唐代留下的名人尺牍墨迹较少,不像宋代基本上是以尺牍作品为中心,元、明时期书法作品开始增加,以信札为主的状况就开始产生变化,到了清代与近现代,尺牍反而成为配角。显然,尺牍就是构成早期书法史的主力,也顺势成为后代书法发展的基础,其地位之重要完全无法忽视。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晋)王珣 伯远帖

尺牍在书法史研究中经常被单纯视为书法风格的材料,对于信札本身的功能性不够重视,使得许多书信中的文化现象都被忽视。例如晋唐时期的书信在书写上有特殊的格式与用词,很多在后代尺牍中都没有沿用,因此文句解读上往往产生困难。当然,信中内容的隐晦也成为研究的难度,毕竟很多事情都只涉及彼此,往往点到为止,身为第三者的观众确实很难完全理解。以书圣王羲之为例,尽管很重视他的书法,不过许多尺牍中的内容却长期无法正确识读,最简单如“不一一”或“不具”“力不次”等词语,已经造成书法史上诸多的误解与困扰,直到祁小春的王羲之研究成果出现才豁然开朗。祁小春透过归纳与分类,并参考同时期的文献数据,将晋人尺牍的几个主要格式确定下来,解决了不少书法史上的争议。不过,这仅是悠久尺牍文化中一小部分,还有相当多的模糊地带需要澄清。

整个尺牍文化并非单指信札本身,还涉及许多相关的实际操作层面,例如信稿、信封、传递等等,然而因为书信的日常性让很多东西都难以流传或是保存下来,造成今日对于古人的尺牍文化一知半解。笔者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涉及尺牍书写文化的议题,特别是信稿与信封的问题,在此提出一些观察与探讨,希望能对书信书写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一、信稿

在书法史上,信稿显然是一个有趣的议题,而且有着时代上的区分与意义。以宋代尺牍为例,流传下来的书信中确实很少发现涂改的痕迹,也就是基本上都能判定并非底稿,而是寄出的正本。这些信件因为书法、内容等等的原因而被妥善保存下来,但是信件的底稿都到哪去了呢?很可能这些稿本在完成阶段性的功能后便被丢弃,或是基于其他因素未能流传下来,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现代。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于右任 致隆吉尺牍稿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年购藏一件《民国于右任墨迹》册,经折装共六十一页,收录《第二次大战回忆歌》《致隆吉尺牍稿》等,全册以小草书写两千五百余字,长达十三米多,为于右任长子望德(1910-?)之旧藏。册中除了长达一千八百余字《第二次大战回忆歌》的完整珍贵抄本外,还有一封富有教育意义的《致隆吉尺牍稿》,是属于比较难得见到的信稿。

《致隆吉尺牍稿》为私人信件,却真实地反映出于右任的为人处事与教育态度。此信目的是请孙维栋(1895-1969)帮忙处理一批从南美寄来的鱼翅,这些鱼翅是于望德出使南美时所购买,希望帮父亲祝寿,不料引起一连串的麻烦。孙维栋曾参加靖国军,为于右任旧部属,1937年任财政部天津海关总监,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信稿中提到当于右任获知儿子买鱼翅为其祝寿时并不开心,虽然立即去函阻止,无奈却已经运送至中国,不得不拜托曾任天津海关总监的孙维栋前去领出这些鱼翅,并交代务必要妥善小心处理,鱼翅只留一小部分,其余都想办法卖掉以捐助孤儿院。由于当时政治混乱,时局也十分艰难,于右任对望德提道:“汝在南美三国做事,倘与国家有益,即等于请我吃鱼翅。我是穷小孩子出身,不要贪吃这种东西。”表明自己出生寒微,并不习惯吃这种东西,还认为这些鱼翅恐会引起世人批评,必须谨慎处理此事。信中对于整个事件的态度与对于望德的责难之辞,完完全全反映出一位政治家的情操与身为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事后更直接将此信稿转交至儿子手上,无非是希望他可以汲取教训。一封不属于正式作品的信稿,字里行间完全流露出书家的真情与个性,让观者体会到书写者的真实存在感,这种亲密的观赏经验是那些冠冕堂皇的诗词歌赋所难以企及,也是尺牍书法引人入胜之处。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晋)王献之 中秋帖

晋人法书无疑是书法史的核心典范,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也就是尺牍。过去因为流传数量的稀少,加上年代久远等因素,使得这批尺牍一直未被好好地研究,仅仅是当成书法学习的对象。然而,数量不多的晋人尺牍所反映出来的书写文化为何?确实值得深入考察。

目前所见的晋人尺牍中很多都具备一样特色,就是节笔的出现。关于节笔的原因与意义在笔者《晋唐法书中的节笔现象与折纸文化》一文中有详细讨论,简单说就是毛笔碰触到高突的折纸痕所产生的特殊线条,此现象也是到了近代才受到日本学者的注意。这样的现象之所以长期被忽视,就是因为书写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宋代开始习惯利用桌子来写字后,节笔就几乎完全消失于书法史上。

折纸明显并非为了美观,否则不会屡屡写于突起的折痕上,产生奇形怪状的节笔,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纸张强度以便持拿于手上书写。晋唐书法中可以找到规矩地写于折线中的正式作品,例如智永《真草千字文》、唐玄宗《鹡鸰颂》。相较之下,写在折痕上就显得随意且漫不经心,书法的美观显然不是书写者所在意,内容的构思与记录的顺畅才是重点,也就是具有草稿的特性。

根据祁小春的研究,当时确实有保留信件副本的习惯,以供将来不时之需,这样的功能需求使得很多信件的稿本或副本都保存于自己家里,因而出现寄往多处或是不同时代的信件被收藏在一起的特殊状况。若考虑东晋士人对于个人形象的珍惜与爱护,节笔所具备的随意性显然很难出现在正式的信件中,毕竟有损本身的形象。也就是说,这类带有节笔的尺牍基本上都是信件的稿本,这也可说明这类作品在书风上所呈现的洒脱与狂放,例如《万岁通天帖》中的几封书写得相当夸张的尺牍,很难想象收信者真的收到时的反应会如何,即使在后世也很少出现这样的作品。

若是从稿本的角度来看待这批晋人尺牍,很多书法上的议题便迎刃而解,例如节笔的出现、狂放的书风等。当然,也会衍生出一些不同的思考角度,例如这些草稿书法与正式信件的风格差异,这些风格对于后世的不同影响层面等等。

二、信封

现代的信封大家都见过,无论西式或是中式,总之就是长方形,寄收件人的讯息写在平整面上,而非纸张合缝处。传世的尺牍书法作品中,基本上很少见到信封流传下来,晚期作品比较容易见到。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今日大家所习惯的信封在古代是所谓的外封,相对就是还有一个内封,不过内封就是信件的一部分。目前传世书信中可以见到最早的内封就是苏轼(1037-1101)《渡海帖》: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匆匆留此纸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绍圣四年(1097)苏轼以罪贬往海南,至元符三年(1100)五月才诏徙廉州,此札书于六月十三日,也就是渡海前七日(《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当时他在澄迈(海南岛北面)准备渡海北上,也作了《澄迈驿通潮阁二首》等诗。帖中“梦得”乃是赵梦得,他对流落海南的苏轼相当照顾,还曾经为苏轼奔走中州探望家属。苏轼与这位友人交往甚密,不仅曾题其澄迈住所二亭“清斯”“舞琴”,还书写陶渊明、杜甫诗及旧作数十纸赠之。由于苏轼路过澄迈时,赵梦得正好北行,才会留下此札交给他的儿子,期许能在海康(广东雷州市)相遇,否则“未知后会之期”。苏轼此语露出些许无奈,似乎也预示他来年七月的过世。虽然短短数语,字里行间却充分流露出两人深厚情谊。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北宋)苏轼 渡海帖

此札目前被裱装成立轴,尺牍上方由两条拼接而成的横书小纸条为此信札的内封,现被移到尺牍上方。内封方式是将写完书信左卷,沿合缝线糊上后直接于骑缝上书写受信人姓名与“谨封”字样,这种卷封的方式多流行于唐以后。苏轼提到自己“匆匆留此纸令子处,更不重封”,并且希望对方不要怪罪。显然,宋人在卷封的内封之外还有更加盛重的重封(外封)做法,《西楼苏帖》中收录了苏轼《与宝月和尚书》的内外封题,内封:“手启上宝月大师老兄。轼谨封”,外封:“书上成都府大慈寺中和院宝月大师。眉山苏轼谨外封”,可知外封主要供书写地名等信息之用。多数宋元时期的钤封都未能保存下来,故此北宋墨迹例证就格外珍贵。

由于刻帖往往对于作品上的细节加以变更与修改,只保留编者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很多重要讯息往往被去除掉。尽管如此,苏轼这件外封还是相当珍贵,至少外封的格式可以确定是长方形的。

内封因为与信札书写在同一张纸上,比较容易被顺便保存下来。信札的外封则是以另外的纸张书写,在缺乏刻意保存的观念下,收到信后往往随手丢弃,这也导致大家对于外封的概念一直都是处于瞎子摸象的状况。尽管利用一些文献数据与刻帖上视觉材料的网罗,看似已经成功地还原了外封的形式,然而却又不是这么明确。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呈举郎中札子》外封

目前可以见到的宋代外封应该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程元凤(1200-1269)的《呈举郎中札子》,虽为官牍却也足以反映当时的外封使用格式。此外封高度约略与尺牍相同,中间题写名衔部分可见一纸缝,纸缝的右边(观者的右边)从字上可以见到还有一纸痕(左边超出中缝的部分被右边的纸盖住),最为珍贵的是外封上下的折边,就是书有“札提”跟“封”字的两个长方纸条,或许是因为有字才得以被保存下来,长方纸条很清楚是折向前面弥封,形成一个长条状的信封外观。实际制作方式是,书信写完且完成内封以后,将信纸完全压平,此时找一张能够左右包覆内封且更高的纸张,左边的纸先折往中间,右边的纸再折往中间并粘贴于上面,接着弥封上下开口。当然此外封也可能预先制作好,留下一弥封口,就如同今日信封一样,待放入信纸再封上。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 | 美术文摘

(南朝)王慈 汝比帖

与书信本身被珍藏的状况不同,信封显然因为阶段性功能的完成而受到轻视,至少从传世尺牍上看来如此。尽管信封与信笺同样隶属于尺牍书写文化,也都是出于同一位书家所写,却因为本身承载的功能而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小结

从纸本身的适写性到加工装饰,从信笺的讯息承载到信封的弥封与寄送,在这些不同的功能交互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尺牍书写文化,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书法史的样貌。尺牍书写文化的复杂当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加上现代人也已经逐渐远离传统书信的使用脉络,这些都让尺牍变得更加神秘不可解。书信在书法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书法艺术的部分,却长期呈现被孤立的状况,毕竟尺牍本身具有强烈的功能性,要将所有不同功能与目的的信件混为一谈,确实有相当大的风险。尺牍本身还有许多议题可以深入,除了最基本也最困难的内容解读外,关于书风的表现、纸张材质的选用、信件的传递方式等等,这些都是过去的研究者不太关心的环节,使得许多信札都直接升华为纯粹的艺术品。事实上,与作品相关的所有部分都可能涉及风格议题,唯有透过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与视野,才可能呈现出风格所代表的丰富文化史意涵。

相关文章

  • 《梦》序言:请给我一炷香的时间[图文]
    《梦》序言:请给我一炷香的时间[图文]

    我和谌洁雪相识于一首具有阳刚之美的诗歌《酒桌划拳》。制造一个闪电雷鸣的夜晚//因为我渴望声音和光线//制造一个山崩地裂的局面//因为我需要暴动和呐喊//制造硝烟和恐怖//因为我的思维渴望实现//制造海潮和帆船//因为我的灵魂需要张望遥远!读这首诗,好有一种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般的雄壮与豪气。谁也不会想到这首诗歌是出自一个黄毛丫头的手笔。现实中她却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少女。是啊!谌洁雪...

    18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深入探索翟原良老师的人物画艺术[图文]
    ​深入探索翟原良老师的人物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翟原良,原名翟爱明、又名月石、三桥、是非、梓余居士等。1960年4月29日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并出任北京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书画鉴定顾问等。自幼受祖父薰陶酷爱书画,70年代初师从张伯驹、关松房先生学习书画,幼年时曾获全国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并涉足油画版画水彩画。八十年代进入北京市文物系统,从事书画鉴定及整理工作多年,从师徐邦达、...

    99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红木市场低迷 企业开始自救[图文]
    红木市场低迷 企业开始自救[图文]

    随着红木市场的不断探底,行业生产与市场消费逐渐趋于理性,回归产业本来形态。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近日,2015年三季度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出炉。通过数据发现,今年1-9月份,中国红木进口量与去年同比下降超40%。从木材市场也可 以看出,国内红木市场消费需求不旺,整体市场行情持续低迷。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市场还未“到底”,红木市场困难之局一时难解,行业正在“寒冬”期。红木进口量跌入谷底...

    44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华嵒翎毛作品赏析:百鸟争鸣机趣天然[图文]
    华嵒翎毛作品赏析:百鸟争鸣机趣天然[图文]

    华嵒《古木寒禽图》华嵒《锦鸡华嵒《锦鸡竹菊园》竹菊园》浙江骆风华嵒(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县人。华嵒少年为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杭州卖画为生;中年后,他流寓杭州、扬州间。其小写意花鸟画笔意纵逸,可并驾于恽南田。华嵒技法全面,还擅长人物、山水。其一生生活困顿,而声名潇然,有遗作《离垢集》。华嵒的花鸟画主要是受恽南田的影响,但他同时也广收博学,既融合了南田的没骨写生...

    69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我们逛博物馆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图文]
    我们逛博物馆的速度是否太快了[图文]

    讷言敏行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欧洲人是单独一人前往参观,并带着书本坐在角落,看会儿展品又继续沉迷翻书,极少拍照;而中国游客,多数是团体前往,在导游的带领下急匆匆地来到几个著名展品前,拿出相机或者自拍杆一轮拍摄,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因为是自由行,记者跟一位坐在角落看书的老先生闲聊了一会儿,他正在翻阅一本厚厚的欧洲历史。老先生是德国人,但他对整个卢浮宫的展品如数家珍。原来...

    79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关于躺着旅行 古代文人有话说[图文]
    关于躺着旅行 古代文人有话说[图文]

    说到躺着旅游这件事,其实也不算新鲜。早在没有电视、电脑、网络的古代,中国的文人们就用自己的创意展现了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美的办法,还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逐渐影响了后世绘画和艺术鉴赏的发展。究竟他们是如何玩出了风雅呢?不妨读读历史,品品这些画,找找答案吧。“卧游”的源头一位名叫云谷禅师的僧人云游至潇湘之地,让画家画下了那里的风,并以此为主题召集了一些居士(在家修行之人),办了一次类似文人雅集那样...

    32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个山美术馆之桃园雅集[图文]
    个山美术馆之桃园雅集[图文]

    风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精神气韵。这种姿态“发乎情,止乎礼”,从而缔造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太平当下,盛夏之时,对于文人雅士而言,雅集是消夏的上佳之选。由个山美术馆主办、绍兴书画社赞助协办的桃园雅集在宋庄桃园悠然举行。桃园之中有古树百棵,树势茂盛,绿叶成荫、果实累累,醇香如蜜。本次雅集特邀隐逸在画家村的文人雅士畅游桃林。一起走进自然,在自然界中创作。...

    173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庞贝古城——一处令无数游客驻足流连的神秘遗址[图文]
    庞贝古城——一处令无数游客驻足流连的神秘遗址[图文]

    意大利古谚云:朝至那不勒斯,夕死可矣。据此可以想见那不勒斯的美。作为意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匹萨、歌剧的重要诞生地,关于它有太多浪漫的传说、故事。但今天暂且不表这些,我们将目光转向位于那不勒斯不远处的庞贝——一个令无数考古人神往的学术家园,一处令无数游客驻足流连的神秘遗址。 庞贝遗址,将所有想象的空间留给了每一位参观者从意大利那不勒斯市区出发有直达庞贝古城的火车。庞贝古城位于那波...

    162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新城公主墓中的《天象图》[图文]
    新城公主墓中的《天象图》[图文]

    唐昭陵陵园已发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绘有壁画,这些墓葬墓室穹隆顶上大多绘制日月星辰等天象。唐太宗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图》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顶东南方所画的黄褐色太阳,这样的太阳在昭陵墓葬天象图中仅此一例,颇具研究价值。《天象图》(未揭取)龙朔三年(663年)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东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园已发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绘有壁画,这些墓葬墓室穹隆顶上大多绘制...

    85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势在必行的美术教育革新[图文]
    势在必行的美术教育革新[图文]

    当代艺术学者对教育的新时代革新如今,不少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和国外艺术家的作品相像,即便是在我们内心非常认同的国内艺术家,也可以看到其创作的模仿来源。更有甚者,国内有一定认知度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成名的西方艺术家作品几乎雷同,不得不为此思虑。“抄袭”和“借鉴”虽然类似,但形式上的照搬、照抄同基于理解对象的精髓、与自然特点有机结合地进行的再创造,有实质性的区别。形式上的照搬、照抄称之为“抄袭”,...

    132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16年书画市场面临考验[图文]
    2016年书画市场面临考验[图文]

    随着嘉德、保利、匡时秋拍的结束,2015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到了收官阶段。可以说,2015年的书画市场总体上是在低迷中有亮点、机遇和希望,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需要应对这种变化并进而调整自己的市场方略。笔者认为,2016年的书画市场会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市场的大气候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这是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的,反腐仍将继续,多数人对市场仍处于徘徊和观望的状态,前些年形成的市场泡沫仍需要继续...

    147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感悟画僧石涛的艺术境界[图文]
    感悟画僧石涛的艺术境界[图文]

    江南名秀、千秋万壑,在清代画僧石涛的笔下尽显大千世界的千情万态,他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石涛,剩水残山江南名秀、千秋万壑,在清代画僧石涛的笔下尽显大千世界的千情万态,他以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画风。近日,在北京匡时十周年春拍“澄道——古代绘画夜场”上,石涛《剩水残山》以2500万元起拍,4050万元落槌,最终以4657.5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30,00...

    21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王南屏:21岁名动天下 以一己收藏定义文人画传统[图文]
    王南屏:21岁名动天下 以一己收藏定义文人画传统[图文]

    王南屏与王有林(1984年上海)王南屏,斋号玉屏,与其父王有林俱为中国书画收藏大家。书香门第与收藏世家王南屏, 1924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出身于书香门弟。祖父是前清秀才,生有两子,长子王有林,即王南屏之父,次子约在20岁时去世。其祖父在上京考试途中不幸中风病逝,因此,王有林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王有林(1900~1989),年轻时做过私塾老师, 对中国书画有浓厚的兴趣。因...

    14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丛建滋[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丛建滋[图文]

    【艺术简介】丛建滋,1956年生于山东威海。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骨干美术教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美术创作院画家,丛建滋中国画工作室导师。参加国家美术展览1988年《成长》获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优秀奖。1992年《话税收》获全国《税收带来祖国美》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1997年《路》入选全国《环...

    60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村上,非村上[图文]
    村上,非村上[图文]

    宋思衡在演出中近年来,我作为音乐评论者和不少国内外的青年钢琴家打过交道,宋思衡是我一直关注的对象。当然,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圈内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也因为他坚持几年制作的“多媒体钢琴音乐会”引发的关注和争议。在他的微博上经常会看到他对其他艺术门类、历史、现实社会的一些言论,其中包含了不少独特有趣的思想和风格。3月1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他举行了一场名为《寻找挪威的森林》多媒体音...

    19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