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从白描到彩墨[图文]

时间 : 03-02 投稿人 : 小豆丁 点击 :

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从白描到彩墨 | 美术科普潘玉良披花巾坐女人体安徽省博物馆藏

文董伯信

1984年春,旅法艺术家潘玉良的4000多件遗作运回国内,这位曾活跃在1930年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家在20世纪50、60年代创作的一批中国彩墨画引起了艺术界的巨大反响。

潘玉良,1895年6月14日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贫苦家庭,幼时父母亡故,孤身一人流落到安徽芜湖。1912年,时任芜湖海关监督(正关道)的安徽桐城人潘赞化与潘玉良相识,后结为伉俪,玉良也从此改姓“潘”。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潘赞化被解职,潘氏夫妇迁居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此后,潘赞化先后投身“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独自在家的潘玉良开始跟随洪野[1]先生学习绘画。生性喜爱美术的潘玉良如鱼得水,绘画水平提高很快,到1920年9月,潘玉良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作为插班生编入第十一届西洋画正科班学习,这是上海美专招收的第一批男女同校生。

1921年7月,潘玉良从上海美专退学后考取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在国内招收的第一批留学生。在国外求学的八年间,她先后在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巴黎国立美术学校、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在此期间先后结识了徐悲鸿、常玉、张道藩、郭有守、苏雪林等一批有识青年,并创作了《白菊》《黑女》《酒徒》等油画,为后来立足国内画坛奠定了深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潘玉良由于学业优异,获得意大利教育部奖励津贴金,作品参加意大利国家展览会,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荣誉的中国女西画家。

潘玉良1928年回国后,受邀担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主任。同年11月28日,第一次个人画展“潘玉良女士留欧回国纪念绘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旅沪各国侨民咸到会评览,叹为中华女子作家之冠”。1929年3月至1935年7月,她在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与徐悲鸿一起担任油画教学,培养出郁风、张安治、蒋仁、张蒨英、费成武等一批优秀画家。潘玉良先后在国内及日本举办个展五次,被誉为“中国西洋画中第一流人物”,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潘玉良油画集》。

1937年潘玉良为了追求艺术再次赴法,直至1977年在法国病逝。在法国40年中,她的作品经常参加各类沙龙展览并远赴美、英等多国展出,先后获奖20多次,被授予比利时金质奖章、巴黎市长“多尔烈”奖、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等多项荣誉。潘玉良作为一个全面的艺术家,油画、国画(主要是白描和彩墨)、素描、版画、色粉画、雕塑无所不能,她坚守“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的艺术准则,坚持“合中西与一冶”的艺术追求。尽管,潘玉良在早期以“西画家”著称,然而纵观其一生,最令人称道的成就却是中国画创作。无论是白描,还是彩墨画都获得极大成功,尤其是她的彩墨画成为她后期最主要的创作手段并形成特有的绘画语言。

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应首先从她的白描谈起。大约在1937年潘玉良开始尝试用毛笔进行人体写生。1937年6月10日,她出国前的最后一次个人画展在南京华侨招待所举行,画展中陈列了陈独秀为她题词的三幅白描作品(现藏安徽省博物馆),这三段题词为:

“玉良女士近作此体,合中西于一冶,其作始也犹简,其成功也必巨,谓余不信,且拭目俟之。”

“余识玉良女士二十余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不止也。”

“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入中国之白描,余称之曰新白描体,玉良以为然乎?廿六年初夏独秀。”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岳州路永兴里11号第五次被捕,很快被押解到南京。次年6月底,国民党政府最高法院“判处”陈独秀有期徒刑8年,被关进南京第一模范监狱(又名老虎桥监狱)服刑。陈独秀与潘赞化为相识几十年的同乡和至交,他的很多家事都是潘赞化出面帮忙解决的。当时潘氏夫妇在南京定居,因而,他们多次去狱中探望陈独秀,这三幅画作的题词就是陈独秀在狱中所写。从陈独秀的题词中我们能看到他给予潘玉良的评价是非常专业的,而绝非一般泛泛的溢美之词。陈独秀学贯西,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敏锐地观察到潘玉良的白描是不同于传统的白描,除了绘画对象为西画中较常出现的人体外,潘玉良利用中国绘画线条中的粗细、顿挫变化,以西方绘画基础训练中的造型技巧和透视原理,用传统白描人体画的形式来表现人体,因而具有“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这种表现效果完全符合陈独秀“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澄》,《新青年》1919年第6卷第1号)的主张。当时的《中央日报》评论道:“由于陈独秀先生的评语,我们至少可以认识潘女士这种‘新白描体’的价值。张道藩先生也说:‘这一次画展内使我们最惊奇的是她的白描人物,这显然是她的一种新试作,但是我们由那些画里已经看得出她对此种作品成功的确证。’真的,在这种画里,我们见到一种中西画理的天衣无缝的溶合!以东方的精神入西洋画法,结果在绘画艺术上开辟一片新园地,一个艺术家不是应该孜孜努力寻求新园地么?”(《潘玉良画展巡礼》,《中央日报》1937年6月12日第7版)。

“以东方的精神入西洋画法”也是对她一生艺术追求的最准确评价。多年后,潘玉良正是以白描为基础展开彩墨画实践,在“合中西于一冶”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的艺术成就,应验了陈独秀“其成功也必巨,谓余不信,且拭目俟之”的预言。

从现存潘氏的作品来看,她在1937年出国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油画创作上,只是在1937年左右开始“新白描”的尝试并获得了陈独秀和张道藩等人的褒奖。她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态度更多地偏向一种自觉的借鉴和融合,这可能不同于她当年在法国的学友后来又一起在中央大学共事六年的徐悲鸿明确提出的用现实主义画风改造中国传统绘画的目标那样激进和宏大,因为她也对自己的绘画基础和社会地位有清晰的认识。徐悲鸿在中大努力地培养一批围绕在写实主义大旗下的干才和在教学中植入写实主义的绘画实践的时候,同样在中大教学的潘玉良就温和许多,她更注重学生对绘画道路自我的选择和发展。她对自己亦然,更多的是一个人勤奋地在绘画实践中去探索艺术发展的道路。从1928年学成回国首次个展中都为油画和色粉画作品,到1937年出国前的最后一次个展中引人注目的“新白描体”作品出现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潘玉良是在自觉地进行“合中西与一冶”的绘画探索。尽管,潘玉良再次出国直到1977年逝世的40年间一直生活在国外,但是她的中西绘画融合的探索不仅并未中断,反而成果也更加显著,尤其是1950年代以后开始大量创作的彩墨画,到1960年代逐渐成熟。

她的彩墨画主要是利用中国书法的线条勾勒对象(主要是人体)的外部轮廓,将用墨线的变化去把握对象形体和质感的手法成功的引进画面之中。在背景的处理上,她突破了传统文人画“布白”的理念,用交织重叠的短线组成肌理,加上擦染做出油画般的多层次的背景烘染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技法去反映空间的虚实和光影,突显主体对象,增加画面层次的厚重感。中国绘画工具、书法线条加上西方的造型原理和油画创作理念、技法的糅和,使作品喷射出神州的泥土芳香,表现出强烈的东方艺术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彩墨画风格,为中西艺术交融展示了新的成功的方向。巴黎东方美术馆馆长叶赛夫曾说:“潘夫人应时代潮流迈进,而绝未改变其对艺术的见解,独立于具象与抽象两派之间。她用中国书画的笔法,来形容万象,对现代艺术的贡献已够丰富的了。”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她本人没有用文字表述过彩墨画创作历程和艺术思想,因此我们现在只能结合作品去了解她的创作轨迹。

《椅子上的女人体》作于1952年。画面中的女人体依然保留了潘玉良白描的一贯韵味外,肌肤上明显的晕染痕迹。整个画面的背景是大面积的红色,线条的层次清晰可见,但是整体感觉比较杂乱也缺乏空间和光影的变化,看得出作者处在寻找背景处理方法的早期阶段。作品还是体现了“后印象主义”的一些特点,不太注意形体的体积和结构变化,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空间不明显,作者更多是借助色彩来揭示人物精神的一种诉求。

《侧卧的女人》作于1960年,也是彩墨画的代表作品。作者先用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典雅素静的女裸体,表现出人体的结构和质感,背景部分运用点彩和交错的短线来制造层次。她将传统技法中的国画渲染和“印象派”点彩技法合而为一,呈现出秀美灵逸、坚实饱满的画面效果,较之1950年代作品背景中的短线条色彩变化更加丰富,线条更加流畅自如。画面构图以对角线划分,上部大片留白,下部侧卧的女人体充满画面,并以白色的床单作为女人体的烘托,使这一虚一实的对比流露出东方女性的含蓄、温柔。作品中微微夸张的形体,丰满滋润的肌肤,委婉生动的神态,给观者带来极大的精神感染力,完美地呈现了东方女性外在的曲线美和内在的人性之美。《带头巾的裸女》作于1963年,是她彩墨画成熟期的又一力作。作品中的人物作为整个画面的主体占据了中心的大部分位置,一个女人右手弯曲放在头上,使画面构图有了律动感。头巾和身下的被单都装饰粉色的小花,形成上下空间的呼应。背景的处理技法上,点和线运用自如,非常有节奏感,背景中注意了光影的变化,将裸女突出得更加富有东方美的意境和诗情。作品中点、线、面创造丰富的肌理效果,色彩绚烂、宁静,成功地将中国的笔墨精神和西画的实体质感融于一体,具有极具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也标志潘玉良在彩墨画上由探索走向成熟。

潘玉良用中国的线描,结合西画中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创造的白描女人体有很深的造诣。她以刚中见柔的精练线条,虚实相宜的准确造型和缓急得体的中国书法笔致,成功地表现了人体的柔美与坚实、力量与韵味,令人叹为观止。潘玉良不拘泥于形似,而着意于神似,线条成为画面上发挥造型、表达情感、构成形式感的主导,她把传统绘画中富有情感的线条造型和西画具有表现力技法,对中国绘画进行了自己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佳作妙品。这正如张大千1959年为潘玉良的国画《豢猫》的题词:“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但从纸上讨生活,是以每况愈下,有清三百年更无逃者。今观玉良大家写其所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的为国画正脉,尤可佩也。”

注释:

[1]洪野(1886年-1932年),字禹仇,安徽歙县人,行伍出身。1917年到1922年,他两次在上海美专任教,曾任神州女校美术科主任、上海艺术大学专门部美术科主任,讲授西洋画、色彩画、透视学等课程,其学生有潘玉良、唐蕴玉等。

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从白描到彩墨 | 美术科普潘玉良读书女105cm×71.5cm1954年安徽省博物馆藏

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从白描到彩墨 | 美术科普潘玉良观猫女人体1964年安徽省博物馆藏

相关文章

  • 鹤在中国美术中的吉祥寓意[图文]
    鹤在中国美术中的吉祥寓意[图文]

    “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这句描写鹤的诗是明代画家谢缙为其画作《松竹白鹤图》所题。仙鹤因其体态优雅、羽色朴素、性情温和,成为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与装饰题材之一,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鹤的形象受到不同背景、信仰以及人们精神追求的影响,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吉祥寓意以及富有吉祥内涵的图像组合。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塑造完好的鹤造型的礼器出现,如故宫博物院藏莲鹤方壶制于春秋中期,壶盖上赫然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12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用数字化技术揭示宋代壁画的神奇[图文]
    用数字化技术揭示宋代壁画的神奇[图文]

    图:开化寺壁画《清凉图》东序山西高平开化寺壁画是宋代壁画的精品,数字化技术不但让观众在千里之外领略其风采,而且也揭示了它的更多神奇,专家认为其艺术价值不亚于《清明上河图》。“绝学之路——中国壁画艺术展”正在杭州西湖之畔的浙江美术馆举行,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团队展示了开化寺壁画1比1高清扫描数据成果以及依托这一数据成果开展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图:开化寺壁画《清凉图》西序在当地支持下,这项研究...

    83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东京国立博物馆:从文物中汲取灵感[图文]
    东京国立博物馆:从文物中汲取灵感[图文]

    自1月16起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展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将世人的目光拉回到书法与文化交流之上,随着展览的闭幕,这样的探讨并没有消退。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被誉为“美术馆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博物馆”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听听馆长钱谷真美对于博物馆以及文化交流的看法。东京国立博物馆内的日式庭院。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有最多国宝和重要文物的机构,...

    41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三:《跋从军先生八仙图》[图文]
    刘艺先生“序•跋•书信”选萃之十三:《跋从军先生八仙图》[图文]

    杜甫《饮中八仙歌》脍炙人口,所记人物因豪饮而青史留名,尤以斗酒诗百篇及落纸如云烟最足称道。酒与诗文书画之关连由此可见。从军先生对老杜此诗感悟颇深,剖析甚详,有感而发,遂以泼辣笔法用浓墨重彩写成八幅。当像饮者跃然纸上,仙气十足,图后所作跋文,见解深刻,笔墨老到,连同卷首之《八仙歌》及图间文字表明,画家兼擅书法,笔底厚重,率真之意贯穿书画两方,此一巨制,尽显作者才华,诚可贵也。己丑新...

    96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吉瑞森:我的版纳情结[图文]
    吉瑞森:我的版纳情结[图文]

    吉瑞森,一九六三年生,中国美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公党党员。作品《海芋》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画新人新作展;《芭蕉》获2002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美术作品展河北展区金奖;《晨风》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百年老干醉高风》获2003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版纳三月》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版纳三月》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159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作品赏析[图文]
    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作品赏析[图文]

    黄公望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有待考证),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同时,他著有《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

    148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构建脑洞 科学解释幽灵[图文]
    艺术构建脑洞 科学解释幽灵[图文]

    艺术与科技的相遇是脑洞与幽灵的相遇,艺术构建脑洞,科学解释幽灵。从艺术史和科技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艺术与科技是同步发展的,艺术提供观看世界的方法,科技解释所看到的世界背后的本质。2019创客艺术节展览现场在诺兰导演的电影《星际穿越》中,墨菲最终意识到书架后面的幽灵其实是身陷五维空间的库珀,这像是这部电影的隐喻:所谓幽灵就是人类自己。所谓神秘主义中的幽灵在电影中的现实最终可以诉诸“五维空间”中产生的现...

    192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近距离[图文]
    近距离[图文]

    忻东旺古风堂380×260cm2012年当代中国油画有一片属于忻东旺的天地,20世纪90年代,青年油画家忻东旺率先在城市里画农民工,以他的前瞻性和敏锐性打开了描绘农民的新视角,在文化界引起关注和影响。同时,他精湛的绘画技艺令同行赞扬,他的写意而不失精细的风格也赢得众多年轻的追随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剧烈的变化,城市向现代化发展,农村向城镇化进展,在社会建设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当中,...

    76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观颜真卿《祭侄文稿》思传统文化的回归[图文]
    观颜真卿《祭侄文稿》思传统文化的回归[图文]

    最近几年,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先后办了两个十分火爆的书法大展,一个是王羲之《大报帖》的展览,再就是眼下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均因为各有争议引起东亚文化圈的强烈反响,观者如潮:日本收藏的《大报帖》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这次展览需要探讨的是颜真卿是不是超越了王羲之?有人认为,通过这一系列展览可以看出,回归传统是世界文化的大趋势。对于颜真卿《祭侄稿》的展出现场,他认为,策展方营造出具有悲...

    78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巴黎画派为什么至今无法超越[图文]
    巴黎画派为什么至今无法超越[图文]

    19世纪末,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铁路和巨型游轮大量的使用拉进了各国在空间上的距离,从而各国之间的往来学习日益频繁,而作为当时全球文艺中心的巴黎很自然便成了各国艺术家的朝圣地。当印象派对传统古典绘画革命取得成功后,绘画或艺术一词被无限的扩大:绘画不再是上流阶级用来证明自己存在的肖像作品,艺术也不再是对美的享受和崇敬,艺术家开始脱离传统艺术上的美学观,前往异地寻找自我价值;梵高去了...

    45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处处顺心——刘春明庚子新作欣赏[图文]
    处处顺心——刘春明庚子新作欣赏[图文]

    刘春明刘春明,1964年2月13日(正月初一)生于无锡,祖籍江苏南通,现旅居北京。80年入无锡二泉画院从事艺术创作,84年入江苏文艺学院美术系,90年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高研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修班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联合大学书画研究所特聘专家、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

    41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带来了什么[图文]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带来了什么[图文]

    黄宾虹《匡卢白云图》2016年文化部发布了《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引起了各方关注,业内专家西沐在接受专访时对《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产生的背景、核心 关键点、对市场的改善、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突破的地方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该《办法》突出了基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热点、现状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要求, 让办法更加容易落地并发挥相应的效能。坚持了利用现实的有限条件来解决有限的问题的这一实用原则。...

    112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一花一世界  一指一乾坤  —— 手指画家彭清风的艺术常青之道[图文]
    一花一世界 一指一乾坤 —— 手指画家彭清风的艺术常青之道[图文]

    彭清风个人简历彭清风,中国人像摄影协会会员;湖南省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一级摄影师。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协会会员,北京红旗飘飘书画院会员,兼旗飘飘顺义分院艺术顾问,中国艺术家协会,南方艺术人才委员会会员,湖南省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书画篆刻分会会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会员。 一...

    104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墉:内心里有一种冲动不得不写 不得不画[图文]
    刘墉:内心里有一种冲动不得不写 不得不画[图文]

    提起刘墉,很多人对他印象还停留在他的“畅销作家”身份和那本畅销书《我不是教你诈》。4月18日起在浙江美术馆举行的“书卷江山——刘墉作品展”展示了刘墉的画家修养和游子乡愁。刘墉,书卷江山,纸本水墨,106×257cm,2014题记:甲午年,刘墉写《书卷江山》于氤梦楼。刘墉的祖父是民国时期首任临安县长,刘墉对临安、对西湖的感情和他的家国情怀体现在“山水园林篇”之中,其中既有描绘台湾旧时风情的八尺大...

    94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功贯中西修大技 德艺双馨绘春秋——记著名画家张三水[图文]
    功贯中西修大技 德艺双馨绘春秋——记著名画家张三水[图文]

    张三水近照张三水作品黄公望八十二岁时,游历富春江两岸300里,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经由四年笔耕,绘成富春山居图,成为艺术史上的千秋奇功。当代著名画家张三水七十一岁时,游历长江两岸6000公里,先后两次采风,坐船拍照搜集素材,徒步、坐汽车写生卓绝,积淀丰足,经由六年创作,完成252米的山水长卷,续写黄公望笔墨的千秋奇功,立下山水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制丰碑!张老前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他...

    10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