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古书《瑞应图》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兔”不仅是吉祥之物,也是长寿的象 征,月中有兔的传说由来已久。玉兔捣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题材,历来表现嫦娥月宫的画面,都少不了安置一幅玉兔捣药的图像,以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以“玉兔”贺中秋的诗词颇多,如晋代傅玄在《拟天向》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唐代白居易《中秋月》有“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又有宋代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词:“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大约到了唐代,玉 兔不但被正式命名,而且还成了月亮的代词,如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因其吉祥与长寿的象征,古代留存下来的兔文物颇多,瓷、玉、木、水晶等各种材质的兔文物皆有。中秋即将到来,玉兔也下凡来闹中秋了,小编特盘点那些有代表性的萌萌哒玉兔(玉材质),以飨读者。
明代金环玉兔耳坠
据悉,目前所见最早的玉兔当属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兔形饰属于凌家滩文化,距今5300年,起始年代大致与良渚文化相当。 玉料受沁呈黄白色。饰件由兔形的上部和榫形的下部组成,兔呈伏卧状,但无足部表现,嘴前伸,似在嗅着什么,耳朵向后伸,背部呈弧形上凸,尾巴不似兔子反若 鱼,上翘分叉;榫部长条形,上面对钻成四孔。
关于玉兔捣药题材的玉饰,明代定陵孝靖皇后的棺内出土有一对金环镶宝石玉兔耳坠,玉色青白细润,兔子直立,双耳上竖,以红宝石嵌饰双眼,两前爪抱杵作捣药 状,下有臼,兔身上以细密阴线刻出毛发。金环玉兔耳坠,通长8厘米,兔高2.4厘米,出土自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地宫,现藏于定陵博物馆。
商 青玉兔
流传后世的玉兔文物,其中青玉和白玉材质的颇多,商周时期青玉兔较多,自汉魏始白玉兔渐渐多起来。
西周青玉兔
西周青玉兔,长4.9厘米,宽2.1厘米,厚0.3厘米,重量5.1克。山东刘台子西周墓出土,现藏济阳县博物馆。该玉兔通体扁平,圆眼,分嘴,有鼻,头前伸,耳后展,曲身弓背,屈肢蹲踞状。
明 白玉兔形佩
白玉兔形佩,明,长4.8cm,高2.8cm,厚1cm。佩白玉质,玉料表面略有麻坑点,圆雕一兔,圆眼,回首,口衔灵芝,灵芝镂雕。兔耳相交,中 套一圆环,可悬挂。玉兔前腿前伏,身上毛纹竖立,回首之态显得十分机敏。此器雕琢简洁明快,抓住了白兔回首的那一刹那神态,惟妙惟肖,极具动感。兔子在人 们心目中常是机灵敏捷的象征。明清时期,玉雕设计中常常又让兔子口衔灵芝,灵芝更增添了吉祥长寿的寓义。(故宫博物院徐琳)
明白玉十二辰之卯兔
白玉十二辰——兔,明,高4.5cm,宽3cm,厚1.7cm。玉质洁白莹润,十分细腻。器型立体圆雕,兔首人身。玉兔杏眼,尖嘴,嘴分瓣,耳后搭,身穿 交领衫,腰中束带,坐姿,右手持折扇,左腿支起,左手肘放在左腿膝盖上高举,呈持握状,但手中无物,可能原有它物后脱落。清代类似十二辰的卯兔坐像为右手 持扇,左手持树叶。这种摇扇玉兔形象好似一副古代书生的神态,悠然自得。整器抛光精亮,滑润可爱。古代生辰系统中,清晨5-7时为“卯”时,这时,太阳还 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玉兔因是月亮的代称,所以就同卯时搭配,常称为卯兔。(故宫博物院徐琳)
清 青玉十二辰——兔
青玉十二辰——兔,清,高5.3cm,宽4cm,厚3.2cm。器型立体圆雕,兔首人身,呈坐姿,左腿竖起,左手肘放在左腿膝盖上,左手高举,持两 片树叶,右手摇扇。十二辰中,兔子的造型通常为兔首人身、手持玉杵。此件玉兔手持的却不是捣药的玉杵,而是两片树叶,这来源于“吴刚斫桂”的传说。相传吴 刚是汉朝西河人,因修仙有过,玉帝就罚他在月宫砍伐桂花树,直止砍倒为止。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高五百多丈,每次砍下去,被砍之处就会立即合拢。几千 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相传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坠地面上。如果谁拾获这片月宫中桂树的叶子,谁就 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宝石。李白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诗句。此件玉兔手中握着的便是这种树叶,寓意带来无尽的财富。(故宫博物院赵桂玲)
清青玉嵌宝石卧兔
青玉嵌宝石卧兔,清,通高8.5cm,长13.5cm,宽5.1cm。兔青玉质,局部黄沁为人工染做。玉兔呈伏卧状,四足弯曲向前,背部、双耳处有数道阴 刻线刻画出毛绒质感,口衔灵芝,更显玉兔之温顺可爱。玉兔嵌有红宝、碧玺等彩色宝石八颗,颜色明艳洁净,从青玉的底色中透出闪闪的斑斓,赋予玉兔灵动之 感。此兔造型圆润,雕工洗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兔为月宫灵物,灵芝是传说中的仙草,兔衔灵芝的形象更增添了吉祥长寿的寓义。(故宫博物院赵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