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性消费的今天,我们买玉的时候,不单要考虑玉质的优劣,还要考量和田玉雕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在这其中,俏色巧雕类的和田玉带皮玉雕作品最受欢迎,被誉为最具艺术欣赏性的和田玉雕刻作品。和田玉俏色巧雕市场在近几年发展的如鱼得水,热度始终不减。今天藏玉就来说说玉雕中的俏色巧雕。
什么是俏色
俏色,又称巧色、巧雕,是指利用玉石天然色彩及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俏色作为玉石雕刻工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玉石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能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得到和谐统一,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种技法。
我们知道,籽料经过天然的搬运、氧化等作用,形成了从黑、褐、深红、黄到浅黄各色各样、深浅不一的皮色。这些皮色的形状和分布又不尽相同,有的整片覆盖,有的斑驳陆离,还有的可能只是局部的零星一点。其结果,就是色彩的赏心悦目。 在皮色天然之美的基础上,玉雕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借助于皮子的造型,俏色巧雕,将皮色融为作品的组成部分,从而为单一的白玉增添了色彩变化,使其在视觉上更为丰富——所谓“俏”皮当如是,皮色在近年的走俏,也正离不开这一番“俏”模样。
俏色营玉鳖
自古以来雕玉之前,是要先去除玉皮、夹石、绺裂和色泽不好的部分,才能施以工艺。但是用玉皮的颜色作为玉器的巧色来点缀玉器,增加玉器的观赏性、艺术性,早在古代已有。最早的俏色作品为河南安阳小屯村北出土的营玉鳖,为距今3000年前殷商时代之玉器。工营玉鳖美妙地掌握玉料的天然色泽和纹理特征,将原有的黑褐色皮保留下来琢成鳖的背甲,头、腹、足均为青白色,黑色双目和白爪上都藏着黑色爪尖,神韵天成,妙趣横生。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玉雕,俏色作品确实在中国的玉器图谱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而现今由于人们对玉石的喜爱,造成了玉石原料被无止境的开采,玉石原料越来越稀缺,作为一种能够很大程度保留玉石原有体积分量的雕刻工艺,俏色巧雕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于玉石雕刻之中,在现代绝大部分的玉雕作品中,都能看到俏色巧雕的影子,这已经成为了现代玉器玉雕的主流。
俏色的利用
俏色玉雕,一般是以玉石的主色作底,兼色作俏,以色不混、不靠,物象逼真为好。这种艺术不同于绘画、彩塑,也不同于雕漆、珐琅,这种艺术只能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依材施艺”进行创作,创作是受料型、颜色变化等多种因素限制的。主色是玉石中基本的大体积色彩,兼色是杂于主色中的其他色。
俏色是玉石雕刻中难度极高的绝活,讲究一点为绝,二点为俏,三点为花。将俏色融于玉中,不见其形却进人心,用最少的雕刻、虚实的结合、繁简的搭配来表达出富有想象空间的画面。
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是每一位玉雕师傅刚入门时就听师傅讲的八个字,这也是玉雕工艺最核心、最传统的原则。玉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光泽都是玉雕作品的重要艺术元素,都要物尽其用。
如果玉料中出现斑点或脏色,可以重新构思设计出合理的题材,巧妙地将斑点脏色加以利用,反而能让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更加逼真。使其不但不成为瑕疵,反而能使制成的玉器独具自身的特点而更加生动起来。
此外,俏色多是以玉石的主色作底,兼色作俏,色不混、不靠,物象逼真为好。俏色中不能匠气,必须巧妙利用原有的皮色。在玉雕中如果只是在皮色上进行阴刻或减地阳琢,使皮色突现出来形成玉雕图案,严格来说,这种雕琢不能称之为“俏色”。设计不能俗气,俏色的运用体现出了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素质。设计要有灵气,要依据玉料颜色进行设计,并将其强化,使得颜色的利用充满灵动之气。我们对那些颜色不协调,不伦不类玉器的评价时,要充分认识到那不是俏,反成为“拙”了,不但无增值,反而会贬值。
俏色的创作过程
可以说,巧雕是一门造诣很深的学问。它要求雕刻者兼顾材料的颜色与适当的雕刻题材,使得两者和谐统一,这对雕刻者的考验是相当高的。就俏色利用而言,巧妙、俏丽是较为基本的功力,但若更上一层楼,要对“色”利用得更为精妙绝伦,才能被称为珍品。并不是每一件巧色雕件都是必定成功的。
俏色作为特殊的玉雕艺术,除了需要应用玉雕艺术的全部技巧,关键还在于选材和构思。
俏色玉材不限材质。适合俏色巧雕的玉料有多色玉料、带皮玉料等,俏色不宜用纯色玉料,而要求用色彩丰富的玉料。一块适合俏色的上等玉料,一定是色泽典雅、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质感、层次、光泽、色度都是上乘的,既要有上下前后色彩的区别,又有内外纹理的异同。
俏色玉雕中先要确定出俏色部位的色质与走向,然后尽量以俏色部位为核心,规划出原料其他部位和整体形象的比例,这样就能使底色、俏色与整体形象协调一致,从而产生和内涵契合的立体感官美。俏色必须将鲜明的颜色突显出来,不仅将原石鲜明的颜色保留下来,更要将其活灵活现地表示出来,使它成为整件玉器的闪光之处,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用。
在白玉巧雕中,特别常见的是做巧红皮的浅浮雕,薄薄的做一层皮,相对于浅浮雕,深层巧雕更具挑战性,正所谓一分深一分险,大部分都要做深层立体巧色雕,那就太难了,因为玉料内里的颜色变化很大,可以说玉料只有在切开或压得很深的时候才能看见颜色去向,只有根据这种走向去构思造型,和田玉本身价格昂贵,有些石材无须下刀就已是精品,若雕工未能使精美之石材锦上添花,则应谨思而行,正如一位智者所说;有多少石头可以重来!
俏色的另一个关键是作者的构思,也就是构图设计。俏色工艺制作的作品由于与众不同,其艺术特色也十分明显,综合性与肖真性应是其特色。这些作品既具有生动传神的雕琢形体,又具备了绘画艺术艳丽的色彩,综合了雕塑、绘画的艺术精华,因而具有更深层次的审美价值。
雕刻家对作品的把握偏向于表现个性的巧雕,并更擅长取巧,所谓“取巧”技法,是在利用巧色和纹理之外,还利用质地取巧和结构取巧。想起石壶雕刻大师陈明志,关于“取巧”之说:“取巧贵在取舍,该除就除,该断就断”。如果见石就用,见色就留,就会使造型显得笨重、繁杂。取巧要突出主题、保证重点,将多余的主色或旁色清除,才有突显主题的效果。
巧雕的作品要色泽分明,富有灵性,就是作品上点睛部位要有喘气的东西。两色之间不能有一点掺杂,有了杂色就不称其为好的巧雕作品了。
在实际创作中,并不是每件巧雕都是很成功的,有时一不小心一刀下去,一件精品之作就不复存在了。所以雕刻时不但要把握深层巧雕的几点规律,更要掌握其技法。料有变化,思想上要马上跟进,要凝心聚力完成每一个细节。玉雕是减法作业,在整形的时候不能用快口的工具,用水落石出的原理,以形就色,要留住色,结构准确,用色分明。
俏色巧雕,说到底,就是一个“巧”字。巧用料形,巧用颜色,巧施技艺,巧的是手法,是构思、是前提,只有“巧”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作品才有艺术感染力,才能令观者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皮色之美不等于玉石之美,而只是它的一个方面。玉石的本质不在皮,也不在色,而在于玉质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润”。既然皮色的功效在于“锦上添花”,形成更好的视觉效果,那么对其利用就应该是扬长避短、符合玉石本身特色的。如果一味偏好皮色,将皮色在一块玉石中所占的比例夸大,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不加选择地大面积保留,结果反而忽略了玉石之美,跟人们喜爱玉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故而,巧用玉色做到精益求精。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与各种艺术一样,一刀石上舞,意境自心生,博采众家长,艺品冠天下;触色生情,便是对色的回归,以巧石构思,以巧色布局。藏玉要说的是,如今和田玉价格涨势过高,不少卖家也同时用尽心机做假皮,以假乱真,俏色的原则是遵循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成色。如果做假皮,那巧色雕刻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