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托玉爵杯(明定陵出土)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明代,随着海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将金玉珠宝视为财富象征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风气所及,以金玉珠宝为原料的金镶玉嵌宝器物空前繁荣,不 仅传世文献和《金瓶梅》等小说中屡有记载,而且出土和传世的实物数量十分可观。从考古资料来看,上自皇亲国戚、藩王高官,下到一般文人小吏、富庶人家,皆 使用普遍,且形成了各自特色。
合葬着万历皇帝与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定陵,是迄今出土金镶玉器类最多的明代墓葬,有首饰、佩饰、服饰和 器皿等。其中,首饰包括万历皇帝所用的簪6件,孝端皇后所用的簪、钗22件,孝靖皇后所用的簪、耳坠8件,佩饰有金链桃形龙凤戏珠纹玉坠,服饰有金镶玉嵌 宝龙纹带饰,器皿则包括金托玉爵、金托玉执壶、花丝镂孔金盒玉盂、金盖金托玉碗等多种。这些金镶玉器物以及诸如梁庄王等一些藩王或功臣墓中发现的同类器 物,金玉珠宝相互衬托,无论构思、设计、工艺、造型,还是用料、配色,无不争奇斗艳、富丽堂皇,显然代表了明代金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
与皇亲国戚、高官达吏所用珠光宝气、竞奢斗侈的金镶玉制品不同,江南地区明墓出土的金镶玉器物,基本上以首饰、佩饰、服饰等各类小件装饰品为主,珠宝使用 大多仅起点缀作用,因而反倒显得小巧精致、清新脱俗。如以打浦桥顾从礼家族墓、陆家嘴陆深家族墓为代表的上海地区明墓,墓主人并非显赫的勋臣,出土的各种 金镶玉器物包括霞帔坠、耳环、簪首、头箍饰片、扇坠等装饰件。其中,玉器以镂雕和圆雕较为常见,题材多吉祥喜庆,镂雕题材有绶带鸟牡丹纹、松鹿纹、“寿” 字纹、莲荷纹等,圆雕题材见观音、童子、鱼、葫芦、蝴蝶等。多数金镶玉饰件也镶嵌宝石,最常见的镶红宝石、蓝宝石,虽然不及皇家制品富丽堂皇,但小巧玲 珑,喜庆祥瑞,充分体现出明代民间金镶玉嵌宝工艺的高超水平。
明代金镶玉工艺在皇家和民间的双重推动下,俨然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时尚和趋势,“金玉满堂”、“玉振金声”等祥瑞观念,在金玉的交相辉映间,得到进一步发酵并寻得了现实的落脚点,其影响,甚至泽及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