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抽象大师赵无极,是二十世纪以来最早打入西方核心艺术圈、最被认可的中国艺术家。截至今日,海内外收藏其作的国立艺术机构逾138家,当中包括:巴黎罗浮宫、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等东西方博物馆界巨头。这样的资历,翻开亚洲现代美术史,无人能出其右!是次中国嘉德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很荣幸能呈现他两件创作于早年与晚期的重要代表作,分别是完成于1951年,出自其好友收藏家暨瑞士出版商贾克梅第(Nesto Jacometti)旧藏的《无题》,与气象万千、展现艺术家逾不惑之年心绪豁达、内蕴深厚东方精神的重磅之作——《25.06.86桃花源》。
写给巴黎的情诗
赵无极早期经典代表《无题》
赵无极(1921-2013)
无题
油彩画布l 一九五一年作 l 38.5×60cm
Zao Wou-Ki
Sans Titre
Oil on canvas l Painted in 1951
出版
2014年,《赵无极幸福生命1920—2013回顾展》,卢加诺市文化中心,瑞士,图版第12号
2014年,《同文之变——路不只在两点之间1900-1950》,大未来林舍画廊,台北,第125页
展览
2013年8月10日至8月25日,“同文之变——无终始的越界之境”,大未来林舍画廊,台北
来源
瑞士出版商耐斯图·贾科梅蒂旧藏
2011年11月27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102
亚洲私人藏家购自上述拍卖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赵无极工作室开立之作品保证书
注:此作将收录于由梵思娃·马凯及扬·亨德根正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资料提供/赵无极基金会)
估价Estimate:
HK$ 4,500,000 – 7,500,000
1948年,赵无极已从杭州艺专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挽留在校担任助教,但他心中一直有个梦,要像他的老师林风眠与吴大羽一般,到当时世界艺术的核心巴黎,去亲炙西方艺术的灵光。到巴黎后,他从古典大师的作品,阅览到印象派、现代主义的创作,研究着前辈艺术家是如何在画中诠释空间、色彩,与其各自的特长,一时期他如海绵般地吸收欧洲文化的养分,并同时思索着要如何建立属于自我的艺术语汇。
名声初绽:石版画的启迪与开拓
在旅法初期的前两年,他刻意舍弃中国水墨,与他从小熟习的书法,单纯地不愿落入西方看东方艺术家既定的刻板印象,他坚持探索西式的油画媒材,同时去狄斯裘伯工作室(Atelier Desjobert)学习版画,在石版细腻的刻线与套色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接续创作了八件一组以风景、动物为主题的作品,也因这组版画,在机缘之下结识了法国著名诗人米修(Henri Michaux),米修为他画境中充满意象的开放性空间所感动,将他引荐给当时首屈一指的画廊业者和艺评家,打开了赵无极在法国的知名度,如画商皮勒伯(Pierre Loeb)便于1951年与赵无极签下代理约,建立了长达七年的合作关系;著名评论家暨瑞士出版商贾克梅第亦为他画中的世界倾心,在赵无极尚未真正成名之时,不仅身体力行地收藏其作,更于1951年在他设立于波恩和日内瓦的画廊替艺术家举了两次版画展,是次春拍呈现的《无题》,正是出自赵无极最早的伯乐之一——贾克梅第的旧藏!
1953年,赵无极与身兼出版商暨收藏家的贾克梅第(右一)于摩纳哥(版权所有)。
以简驭繁言天地大美
《无题》创作于1951年,为赵无极甫抵法的第三年,他曾说,当地的建筑与中国是如此的不同,令他感到极为新鲜。因此在初期他经常透过绘画去展现对于所处环境的探索与观察,并融入自我的转化与想像,注入他个人的美学观,《无题》便是一件这样的作品。
在画作中,他刻意把所用的色彩数量减缩到最低限,只以黑白为主色,营造出若在石版画制作中那迷蒙而内蕴深邃的效果,其间黝黑、若铜刻般带有金石意味的线条,划破迷茫,在水平线上头建构起城市的样貌,一个以穹顶教堂为中心,呈水平十字往左右、上下延伸的广场在我们眼前展开。赵无极在此将原本城市景观中复杂的建筑舍去,以简驭繁,以形写神,仅留下两栋最标志性的建筑物线条,为观者留下一个开放性的空间。而在画作的左下角,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形象瘦长站立的小人,他正挥舞着左手,若欢欣地向观者打招呼,迎接我们进入这个世界,与其一同展开行旅,《无题》仿佛一首写给画家生活与巴黎的情诗,令人神往。
巴黎城市一景,当中高起圆顶建筑为先贤祠及圣斯德旺教堂的塔楼。此与《无题》中的画境多有呼应。赵无极将原本城市景观中复杂的建筑舍去,以简驭繁,仅留下两栋最标志性的建筑物线条,为观者留下一个开放性的空间。(版权所有)
《无题》作品局部
瑰丽雄奇,顿入桃源
赵无极登峰钜作
《25.06.86 桃花源》
赵无极(1921-2013)
25.06.86 桃花源
油彩画布l 一九八六年作 l 195×130cm
Zao Wou-Ki
25.06.86
Oil on canvas l Painted in 1986
来源
巴黎Heyram画廊
欧洲重要私人收藏
2012年4月2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540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赵无极工作室开立之作品保证书
注:此作将收录于由梵思娃·马凯及扬·亨德根正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资料提供/赵无极基金会)
估价Estimate:
HK$ 34,000,000 – 56,000,000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顾古今中外,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总是不断寻求超越自我。赵无极正是当中一个鲜明的例证。他的创作经历了几个阶段的重大转变与突破,如从50年代初期的半具象,在1954年进入甲骨文时期,而至1958年转向完全抽象,仅用色彩与线条向观者展示他所见所感的世界。从甲骨文时期的神秘沉郁,到60年代初期的激越磅礡、力重如山,而至70年代在历经与亲人生离死别,对生命有更大的体悟后走向凌虚御空,回归自然与东方的哲学观、坦然地顺应自己的本性。他不断建立,后又跳脱在绘画上已得的成就。他的勇于超越、大破大立,成就了一代大师,并为他建立起了国际声名。
而走入80年代,其可谓达创作与成就之巅。在历经过去逾30年投身绘画的探索,赵无极说:“我变成熟了,过去累积的努力,有了成果,一切都变得容易多了。”在该阶段,他全然可以笔随己心,如入无人之境。技术层面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而亦是在此时,艺术世界向他回报了丰硕的肯定。如在1981年,巴黎大皇宫国家画廊邀请他于该处举办个展,如其自言,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官方场所”展览。大皇宫为法国一级的博物馆,此展揭示了他为法国艺术圈从上到下的全面拥抱。而在1985年,赵无极更被中国官方邀请回杭州艺专讲学,大师地位焉然底定。完成于1986年的《25.06.86桃花源》一作,即诞生于其人生、国际声望如日中天的时空背景中。作品除展现他在创作上的完满、挥洒自如,亦反映了他辽阔、悠然自得的心绪,与其终极的美学观。
赵无极与夫人马凯(Francoise Marquet)合影于台北,1999年(版权所有)晚年的赵无极心境开阔,悠然自得,他亦把这样的状态表达于其作品之上。
华光绽放,东西交辉
1971年,赵无极的第二任太太陈美琴病重,并在隔年过世,带给他极大的打击,让他长达一年半无法作画,而此时,帮助赵无极走出阴霾与苦痛的,正是中国的水墨!水墨像让他垂死心灵所攀附的一根浮萍,拉着他向上、重回创作的轨道,而中国水墨千年的深厚东方美学,更在之后深深地影响他的油画创作。我们见到他开始“以东方的方法追寻生命的表达”。
赵无极在1973年重拾水墨创作,水墨带给他极大的乐趣,而当中的东方美学及哲学思考也开始反映在他的油画作品中。
如在此《25.06.86桃花源》直式的宏大画幅中,赵无极奔放地在画布上施以亮丽的蓝紫基调色彩,大胆地让它占据画布近乎三分之二的空间。他刻意加入大量的松节油,让原本西方本质上以浓稠、厚重为特色的油彩变得流利轻快,透过层层的渲染、掩涂、泼洒,成就了我们眼前所见的光华,在那大面积的色块中,悬浮透亮的葡萄紫随着柔韧绵延、跃动飞扬的墨黑线条由地面蒸蒸上升,和宝蓝、靛青与墨色交织、迸溢出如山壁般的形象,层层向上递嬗,苍茫劲拔,柔中见刚,当中还有如琉璃洒溢的点点金光,为作品注入一丝温暖的气息。赵无极并在此将中国传统书画中“墨分五色”的概念,加之以西方绚丽的油彩重新演绎,以其极标志性的艺术语言汇融出新地展现东西艺术精粹交汇的灼灼之光。他的表现方式,与其所采取的路径,显然是在西方艺术家笔下,不可能出现的艺术格局与境界,此使他得以卓绝而立。
左:张大千《桃源图》彩墨纸本,209x92.2cm,1982年作(版权所有);
右:赵无极《25.06.86桃花源》作品局部
对照张大千的《桃源图》与赵无极的《25.06.86桃花源》,虽一以中式墨彩,一以西式油彩来表现,但两者在构图与用色上展现了有趣的对话,均显露其对传统的超脱与创新,以及两人在历经千帆过尽后,展现的人生智慧与其眼见的丰美世界。
《25.06.86桃花源》局部图
虚白的探索,道家哲学的反射:朦胧氤氲,如梦似幻
除此之外,赵无极更在此画中,挑战如何表现“空”以及道家的哲学。如若远观之,在《25.06.86桃花源》画幅的整个中心偏右,赵无极刻意留下了一个以白色为基调的空间,配合左方与右方浓重的色块,展现“虚”与“实”间戏剧性的火花,并试图营造出若中国水墨中对于烟雨迷离的描写、云霭蒸蒸的特殊境象。赵无极曾说:“在画布上表现实比虚容易得多,中国水墨画中的白,是虚白,可以不描绘任何东西但仍给人对于空间的无限想像,但在油画里,不能真的留白,油画中的白,往往需要花上加倍的时间来处理。”对照此作,近观之下,观者可发现在那片白色空间中,画家以不同方向的笔触施发相异明度的白色彩,并在其中融入粉紫、淡蓝、鹅黄与青铜绿彩,透过多层次的肌理与细腻的深浅韵律安排,创造出此氤氲朦胧,缥缈悠远之景,此或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的哲学——以谦柔之心坐忘于天地自然,以及东方的宇宙观。
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许江所说:“赵无极体悟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中'道'的型态。他将烟雨之虚,写作穿梭无定的实体,又将山壑的实体,写作若有似无的虚境,或者,将虚与实来往穿梭,使得他的艺术成为西方抽象表现运动中最富诗意的一个,东方的意象、西方的抽象,在赵无极的艺术中合二为一,实现划时代的精神提升。”点明了他标志性的非凡成就。
《25.06.86桃花源》局部图
展开的世界:垂直三涧式构图
在1986年,赵无极的创作首见垂直的三涧构图。在他其毕生创作中仅有三件,分别为《02.02.86向马谛斯致敬I》、是次上拍的《25.06.86桃花源》与《21.05.93向马谛斯致敬II》。此构图受马谛斯的名作《科利尤尔的法式窗子》启发,他曾赞叹该作“呈现了一个虚空和充实同时存在的门,在那面前,我们可以找到生命、灰尘和我们所呼吸的空气。然而在那后面发生什么事? 那里是黑暗的、巨大的空间,像是一扇真正朝绘画展开的门。”因而在1986年二月,参考其形式画下向马谛斯致敬的作品。接续在6月创作《25.06.86桃花源》。
马蒂斯《科利尤尔的窗子》油彩画布,116.5x88cm,1914年作,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收藏(版权所有)赵无极为野兽派大师如何运用色彩形塑空间大感震撼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