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凯琳新照
于4月初举槌的苏富比香港春拍,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其中力推的一个名叫“墨源新思”的当代水墨私人珍藏专场。这个专场共呈现83件珍藏,总估价逾3500万港元。这个新专场不仅大大提升了当代水墨这个跨媒介、跨文化与跨板块的新板块,也意味着香港将成为其主战场。笔者为此专门采访了香港苏富比当代水墨艺术部主管唐凯琳(KatherineDon)女士。
新专场全球第一
她表示,当代水墨艺术推出这样大规模的单一藏家专拍,是全球第一次。这次精心挑选的83件重要拍品,无论在作品尺幅、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这个收藏的多元与丰富。
从水墨及压克力纸本,到影片及多媒体作品,这些藏品涵盖不同媒材,展示了当代水墨艺术的丰富潜质。其中不少作品尺幅恢宏、发人深思,代表着水墨艺术逾30年来的发展缩影,体现了20世纪末至今水墨艺术技法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
专场所涉及的艺术家,包括谷文达、高行健、李华弌、李津、刘丹、刘国松、仇德树、王冬龄、徐冰、徐累、曾小俊、杨诘苍及张羽等名家的重要作品。其中不少作品更是首现拍场,难得罕见。唐凯琳特别提到了刘丹、徐累的作品,她还表示,之所以用刘丹的《罂粟花》作为专场图录的封面,因为艺术家在过去的30年中画过很多很多的作品,但像这一幅《罂粟花》可能只有四到五个版本,而这个用作封面的版本,可能就是这一系列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
展览呈多元面貌
从艺术家阵容看,一方面是那些知名的大家,被公认为当代水墨的先锋,无论是创作上的工艺、灵活旷逸的笔墨技巧或对水墨媒材的熟练,都可透过作品中唤起传统水墨画的风格;另一方面,也包括许多热衷于当代艺术实验的艺术家,他们运用压克力颜料、油彩、影片、拓本、版画、钢笔及铅笔,与传统开展生动的对话,挑战观者对水墨画本质的预想。
唐凯琳特别指出,这个新专场有不少尺幅接近3米的大尺幅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虽然这并非所有艺术家的创作常规,但尺寸如此显著的作品往往能凸显其构图及媒体的运用。而且这些作品的估价也不是特别高,可以挖掘到其市场价值,相信还是会有买家来购藏的。
她还指出,有一些作品可能目前还没有一些非常漂亮的拍卖成绩,但他们对当代水墨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比如说像艺术家张羽、王冬龄,他们在艺术媒介的一些实验中给了水墨一种新的尝试。类似的艺术家还有郑重宾,早在1980年代就在上海开始水墨创作实验,但是早期就离开了上海到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其中她还特地强调,王冬龄也有大尺幅的作品,他的作品可能目前在拍卖场上还不是那么起眼,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高质量作品会越来越多,会把买家慢慢引进到拍卖场来。
藏家具国际视野
唐凯琳还表示,2015香港秋拍中所推出的当代水墨专场,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水墨,还推出了更多国外的艺术家包括日本的艺术家所创作的水墨作品。这次的收藏专场依然分享这种概念。她还强调,这个专场中的中国人也居住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背景。
谈到这个收藏的主人,唐凯琳透露,他是美国的藏家,之所以会收藏这些作品,是因为收藏家并非只是从传统的眼光看待中国艺术,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具有国际的当代视野与品味。正是这样,他才会注意到中国的艺术正在发生些什么。这些收藏是他在过去的十年中形成的,她还透露,这位藏家今后还会继续收藏当代水墨。
出于保密的原因,唐凯琳不愿意透露更多藏家的信息,她表示,媒体和公众只能从目前已经面世的他的藏品中来了解一些情况,比如在伦敦的萨奇画廊里曾经展出过他的藏品。不过那些展览上,他的藏品都是以匿名的形式呈现的。
香港成为主战场
美国藏家的珍藏为什么选择香港上拍?苏富比中国艺术部副主席、苏富比当代水墨艺术部环球主管龙美仙(Mee-SeenLoong)回顾了苏富比开拓当代水墨市场的历程。她表示:“作为当代水墨艺术领域的先锋,苏富比自1980年代已举办相关艺术拍卖,以满足全球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强烈需求。3年前又把这个新板块引进亚洲拍场,自此吸引不少藏家青睐,市场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日浓。今年4月,我们非常期待能藉‘墨源新思’收藏专拍,推动当代水墨更上层楼。”
苏富比欧洲及美洲区亚洲艺术主席司徒河伟(HenryHoward-Sneyd)则表示:“这个专场拍品丰富多元,质量优秀,香港收藏品味国际化,绝对是推出此顶尖珍藏的不二之选。”而唐凯琳(KatherineDon)则补充道:“‘墨源新思’收藏凭其革新视野,汇集当代艺术家从传统水墨媒材所纳的各种巧妙技艺,并以畅达灵活的风格吸收水墨精髓。这场拍卖将为熟悉当代中国水墨的藏家以及初次接触这个丰富门类的同好,带来精彩难得的购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