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李晶
分析2013年的拍卖市场似乎总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北京匡时和上海恒利的合并、北京华辰的公开征集、香港保利的雄心勃勃……拍卖公司的表现让人有理由相信2013年的拍卖市场依旧充满正能量。但是,明年也被称之为艺术品信托的生死年。众多艺术信托产品到期,能否顺利兑付,其风险是可预见的。而且,暂行一年的三类艺术品进口关税下调6%的政策也在明年到期。(2011年12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了《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11〕27号】,决定自2012年起,将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1年】)。这使得本就受“查税风波”重创的艺术品市场在2013年更加“风雨飘摇”;不少高位入货的艺术信托产品,也在苦苦寻觅接盘人。每个问题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也因此让人心存疑虑。
退潮了才发现坎儿高
在最近的一次朋友聚会中,一位藏家朋友形容2012年的拍卖市场是“你冷了,倦了,我哭了。”虽是玩笑,倒也形象。众人嬉笑之余,请他对2013年的市场发表看法。该藏友信心满满地说:“明年是中国嘉德20周年,香港苏富比的40周年,艺术品拍卖必然稳中有升,迎来新高潮。”谁料,这一观点迅速遭到反驳。“明年是艺术品信托的退出大年,大概有30款的信托产品面临兑付期。粗略估计将有20多亿元资金。这些信托产品80%都是通过拍卖渠道退出,试想,拍卖市场一下涌入这么多信托产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僧多粥少是目前拍卖市场最大的困境。一方面艺术品资源正在枯竭,另一方面新的拍卖公司、艺术机构却层出不穷。征集难、结款难、拍假、假拍等问题始终存在,明年也看不到有解决的好方法。”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拍卖公司始终活在‘有坎儿’的环境里。”
“市场火爆的时候,我们看不到这些坎儿。因为河流涨潮,能很容易地漫过这些‘坎儿’。现在河流退潮了,坎儿就露出来了。我们发现要游过去比较难,才开始关注这些坎儿,但事实上,这些坎儿一直都存在。”刘尚勇说。
刘尚勇说,他们也在积极寻找解决这些“坎儿”的办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拍协’)艺委会最近在筹备一份恶意拖欠货款的‘黑名单’。这件事情呼声很高,由中拍协牵头,在采集信息、监督实施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具体想落实下去才发现没那么容易。”刘尚勇介绍,“如果真要出具这个‘黑名单’,首先会有很多得罪人的情况,而艺术品市场的盘子较小,拍卖公司一般不愿意去做这个恶人;其次,该如何断定哪些人是恶意拖欠,应该进入‘黑名单’,哪些人是因为客观原因,一时拖欠属情有可原。再退一步,即使可以断定。那谁来断定呢?这些大量细致的工作有哪个机构可以承担,产生的费用又由哪个机构买单?”受这些因素制约,“黑名单”的出台似乎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在2012年,调整楼市、拯救股市之后,艺术品市场也遭遇了调整时期。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不可能永远高速运转,适当的调整是投资市场的规律性表现。艺术品市场虽然表现相对滞后,但它毫无疑问也受宏观市场环境的影响。受国内外经济逐渐复苏的影响,明年艺术品市场虽然还会继续调整,但是肯定好于今年。”这与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艺术品市场如同爬山,爬一段时间后总要停下来调整和休息,休息是为了爬得更高”的观点不谋而合。但董国强认为2013年拍卖市场也许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拍卖公司自己不能生产东西,它只是一个中介机构,在市场上资源匮乏的时候,它的日子就很难过了。拍卖行不怕行情不好,但是资源匮乏的问题却是没法解决的。”
除了征集难、拍而不买、经济不景气等原有的旧疾,新的一年,拍卖市场也面临了很多新的问题。“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每当政府高喊‘加强管理’的时候,市场就越发混乱。2013年,我们也面对着很多政府‘加强管理’的情况。”甘学军直言,“林业局、工商局、文物局、版权局,现在大家都在‘加强管理’,于是,象牙制品拍卖不仅要有工商局的拍卖执照,还得申请林业局的许可,这其中的复杂程序可想而知;新出台的《著作权法》要求:‘美术、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文字、音乐作品的手稿首次转让后,作者或者其继承人、受遗赠人对原件或者手稿的所有人通过拍卖方式转售该原件或者手稿享有分享收益的权利,该权利不得转让或者放弃,其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这对拍卖市场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而且规定里的‘不得放弃’很值得玩味。”
“我们现在正面临一些很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在欢呼回流了多少文物;一方面,我们在查税、在约谈。艺术品市场现在还在一个需要扶持的阶段,但人们似乎只看到了它的有利可图,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甘学军表示,拍卖市场最需要政府高屋建瓴地给予一些政策指引,而不是条条框框的管理办法。但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资源整合助力2013
12月25日早晨10点,记者只因两个小时没上网就被认为落伍了。原因无它,因为一个半小时前,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发布的一条微博已经引爆艺术圈。“经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股东会批准,从即日起,北京匡时与上海恒利进行合并,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长吴斌先生出任公司总经理。”随后,记者的微博页面迅速被它刷屏,可见其引发的喧嚣。有趣的是,从“过云楼”藏书到“收藏寻城记”再到“梁氏档案”,北京匡时在2012年一直占据着媒体关注的焦点位置。就在记者刚刚以为,年末了北京匡时应该“消停一下了”,它就“不服气”似的爆出与上海恒利合并的消息。对此,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笑着说道:“绕不过我们吧,那就对了!”这种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被董国强认为是他和吴斌共同的特质,也是促成他们合作以至合并的重要原因。据董国强介绍,北京匡时和上海恒利的重组,将使新匡时同时拥有两家公司的藏品及藏家资源优势。“北京匡时一直擅长古代书画,上海恒利的加入将在近现代书画方面对匡时做出有益的补充。”
董国强说:“在其他的行业,合并是司空见惯的。但是在艺术品行业就比较少见。因为拍卖公司一般是一个变俩,两个变仨。像合并重组的情况相对而言比较罕见。所以这次和上海恒利的合并就很受关注。”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文物艺术拍卖市场年报》中指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就有309家,比2010年增加了56家。统计显示,这309家文物拍卖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达37.66亿元,从业人员共计5714人。在市场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这么多数量的拍卖行对拍卖资源的争夺战可用惨烈来形容。新兴的中小拍卖公司为了生存也常常会使用些“非常手段”,如假拍、拍假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当下,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资源将近枯竭,拍卖行业储备人才也严重不足。如甘学军之前所言,拍卖公司的人才出现严重断层。新员工缺乏系统培训和拍卖工作实践,难以承担大任。众多的问题一直缺乏解决之道。但此次匡时和恒利的合并,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线拍卖行和中小拍卖行联合,共同分享拍卖资源,实现品牌竞争。
激烈的竞争中,中小型拍卖公司的拍卖资源和渠道都无法与大型拍卖行相提并论,除了极少数杀出重围者,它们大部分或被淘汰出局,或因屡屡犯规而自取灭亡。兼并重组不仅能取得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还能有效规范小拍卖行的一些不合规行为。与其奋战至死,不如合作共赢,企业兼并重组,在其他成熟行业中是增强实力、互助共赢的常见例子。但在拍卖行业,匡时和恒利成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今秋艺术市场一直在探讨“探底与否”“投资者是否离场”的话题,但在业内人士眼里,虽然2012年市场在调整、下滑,但这不过是“去泡沫”的过程,是一种健康的回归,甚至很多人乐观估计:“2012的冬天已经过去,2013的春天还会晚吗?”,但也有人惴惴不安:“成交额相比去年缩水近半。未来两三年拍卖市场恐怕仍处‘滑坡期’。”2013的拍场究竟是稳中有升,还是继续调整。面对瞬间万变的拍卖市场,我们该如何应对?刘尚勇的一句话也许可以给我们启发:“我们一直在有‘坎儿’的河里生存,水面上涨,我们可以顺势游过‘坎儿’;水面下跌,我们只有慢慢爬过‘坎儿’。无论怎样,保持好的心态,一步一步慢慢来。总有潮起潮落,我们应该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这说明市场正在回归它的常态,这市场正在向更为健康、稳定、扎实的方向发展。2013年,艺术品市场依旧会继续调整,继续。
分析人士认为,艺术品作为一种另类资产,其投资价值已形成共识。然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00年到2011年间的迅速扩张,使得市场在还没能培育出足够且优质的收藏群体之前,已渗入了太多的投资甚至投机元素。2011年突然袭来的“阵痛”正好可以挤掉许多泡沫和水分。2012年艺术品市场经历了“去泡沫”的过程,2013年,还将继续“去泡沫”的阶段,整体趋势会是好的东西价格继续攀升,中等的可以稳定持平,而差的东西恐怕就要一落千丈了。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人们习惯于将投资目标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确商业价值和社会共识的艺术品资源,但随着名人名作价格逐渐攀高,其投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那些目前不知名,但艺术水准高、具备市场潜力的新人新作,由于其价位比较低、风险比较低,更适合于普通投资者、收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