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藏家刘益谦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和雅昌艺术网联合主办的“潮流与传统——中国收藏地理文化论坛”上透露,去年其委托嘉德拍卖以4.255亿元成交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跑了单,至今一分钱也没收到。
“拍而不付”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据香港媒体报道,一位女收藏家在去年10月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13亿元拍得吴冠中及赵无极的3幅名画,其中赵无极的《10.1.68》以6890万元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但这位藏家至今未缴付该画的成交价及佣金,遭苏富比入禀高等法院追讨7000万元欠款。据英国媒体报道,2010年11月在英国以5.5亿元创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的那只乾隆瓷瓶也跑了单,买家至今未付款,花瓶仍在库中保管,并面临二次上拍的命运。类似事件为什么隔三差五总会冒个泡?
适当变通:付款期限不妨延长
10年前的艺术品市场,单件拍品成交金额超过百万元已属了不起。不过,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投资客取代收藏家进军艺术品市场,同类单件拍品成交金额节节攀升,以百万、千万元成交,甚至迈过亿元门槛都屡见不鲜。
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买家7到35天的付款期限是佳士得、苏富比等老牌拍卖公司的做法,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刚刚起步阶段可以套用,问题是,这一制度执行了10多年,还适合今天的市场吗?”他认为,如今动辄竞价到上亿元的拍品,还要求买家一个月内把款付清有些不切合实际,因此规则需要修改,需要适当变通。
一位业界人士也坦言,拍下天价拍品的一些买家也并非恶意不付款,只是账面没有那么多流动资金。只是遇到突发情况,资金难以周转,才会出现不付款的现象。同时他提出,若买家和拍卖公司沟通良好的话,是不是可以将付款期限延后一段时间。
亮出红牌:提高保证金防小人
如今拍卖结束后,很多拍卖公司其实是备感追款压力的。目前各大拍卖公司最先想到的解决之道是事前收取保证金,买家一旦赖账,这笔保证金自然不予归还。去年秋拍期间嘉德拍卖将保证金从20万提升到50万元,特别竞买的保证金则提升到100万元。竞买门槛虽然有所提高,但赖账依然存在。
中国艺术品收藏网董事栾修琴告诉记者:“网络拍卖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和拍卖公司一样。我们的做法是以预付定金来制约这一现象。”虽然国内近年来出现不少从事网络拍卖艺术品的网站,但网络市场不稳定,许多人对网络交易艺术品存在质疑。栾修琴对此表示,“买家先付定金,作品在付全款前可看原件,一般规定在30日内付清全款,若是拍卖价较高的作品,可宽限在60日之内。”
疏堵与否:关键在于诚信
买卖双方是否能够成功交易,关键还是在于客户的诚信。任何所谓有效方法,在不诚信客户面前都是徒劳的。栾修琴说:“一些艺术收藏者或投机者,凭场上的一时冲动而频频举牌,一路竞价,落槌后却拖延付款或迟迟不付。凡此种种,都将导致诚信危机,落下不良记录,有的甚至对簿公堂。”据了解,在国外,商业诚信是普遍共识,一套行之有效的“黑名单”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买家一旦违约,其诚信将受到怀疑,由此波及的可能是其全部的事业和生活。一家国际大拍卖行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位买家竞得一件艺术品后因经济问题无法按时付款,最后连保险、银行等都拒绝为他提供服务,导致其自杀身亡。
实习生芮晴舟记者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