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加盖了“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的收据。一张为15000元图录费,一张为200元鉴定费。
在拍卖业近年迅速发展之时,各种围绕拍卖而生的行业乱象也层出不穷。假拍、拍假时有发生,非法机构以拍卖之名收取高额服务费、图录费的现象更是频频上演,而由于现行《拍卖法》不完善,被骗服务费的藏友大多只能自吞苦果。近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接到多起投诉,称一家名为泓宝拍卖的公司“化身”泓宝、弘盛、鼎藏三家公司,为拍品虚高估价,骗取高额图录费达约数千万元。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关注此事,上海市工商局也已展开调查。
陆斯嘉
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交出了2108亿元成绩单,艳惊全球。然而,披着华美袍子的艺术品拍卖业近年来却在闪光灯的照射下不时现出袍服上的虱子。假拍、拍假时有发生,非法机构以拍卖之名收取高额服务费、图录费的乱象更是频频上演。而由于现行《拍卖法》尚不完善,被骗服务费的藏友大多只能自吞苦果。
近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分别接到荷兰华裔藏友陈力和上海藏友季小军的举报,一家名为“上海泓宝”的拍卖公司,时而化身“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时而又以“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居,为陈力、季小军等一大批藏友的藏品进行巨额估价并收取估价1%的高额图录费。而拍卖会上陈力送拍的50多件、估值超过1亿多元的瓷器全部流拍,而他为此缴纳的图录费总计30万元。
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下简称上拍协)副秘书长朱建平告诉《艺术评论》:“自两年前开通拍卖投诉热线以来,我们接到的类似投诉至少有100起,投诉电话更是每天都有。”究其原因,朱建平认为不完善的《拍卖法》导致非法经营的公司打着法律的擦边球招摇撞骗,工商部门却难惩这些中介机构。同时,对拍卖行业缺乏基础性了解的消费者和藏友盲目入市,有的人更受到利益诱惑而降低判断力。
这样的诈骗并非个案,2009至2011年,一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拍卖闹剧,安徽汇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骗取古玩藏友缴纳高额服务费、委托上海久鼎拍卖有限公司组织拍卖会,拍品的大量流拍缘于汇德公司虚高估价,也是一次恶意诈骗行为。
被骗图录费藏友联合取证
旅居荷兰多年的陈力有收藏古玩的雅兴,从荷兰当地拍卖行、古董商处陆续购入一批青花瓷器。在他看来,这批“够年份的老东西”在国内红火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应该能换到一个好价钱。通过在网络世界一番搜寻,他与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下简称“泓宝”)取得联系,该公司二部负责人杨志刚在看过陈力发送的瓷器图片后表示,这批收藏十分珍贵可以通过泓宝卖个好价。
此前仅在拍卖场上买过东西却从未卖过的陈力,在2011年圣诞节回沪度假时,将46套逾50件青花瓷带到泓宝,杨志刚表示让公司鉴定人员看一下。趁此空闲,陈力询问得知泓宝既往拍卖成交率在45%~50%,他又翻看既往的图录,图录中显得粗糙不堪的瓷器让他稍许愣了一下,但他并未作声。
经过泓宝的一番鉴定,结果令陈力大为吃惊,这批瓷器的总估价高达1.2亿元。在一份名为《大拍服务合同书附件》上,记者看到,这些瓷器的估价少则30万、50万元,多则500万、700万元,两件未标注年代的青花盘的估价也达到或超过700万元。面对高估价,陈力心中有喜但也生怕价格太高而流拍,他建议把一件原估价900万元的青花兽面葫芦瓶降价到700万元。此外,对泓宝给出的估价区间,陈力也多取区间内的最低值作为起拍价。
根据杨志刚的说法,拍卖公司要收取总估价的1%,作为基础服务费(即展览展示、图录、宣传推广服务费)。陈力先后两次,分别缴纳了17万元、13万元,总计30万元的基础服务费。根据泓宝与陈力的约定,46套瓷器将分别于2012年4月和6月分两场拍卖会拍出。
陈力在拿到合同与报价附件时,留意到合同章为“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字样,而不是他最初在网上看到的“泓宝”。杨志刚对此解释:“鼎藏是投资公司,下属有两家公司,一个为泓宝拍卖,还有一个为弘盛展览公司。”
2012年4月,陈力送拍瓷器的第一场拍卖在位于番禺路的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开槌,展板上写着“泓宝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陈力亲临现场却看到这样的场面——第一件英国花瓶以650万元成交,随后他送拍的一件标价350万元的青花釉里红双凤酉瓷瓶流拍,此后他送拍的瓷器也全部流拍。“我看到场内就几个人在轮番举牌,根本没有正规拍卖会上竞拍的场面。我自己统计了成交率,根本不是杨志刚说的45%以上,最多10%。”陈力说。
结束了颗粒无收的这场拍卖会,陈力将未送拍但属于同一品相的一件瓷器带到北京请嘉德拍卖的人员鉴定,估价约2万元。随后,他也在偶尔听说了一家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名为上海泓盛拍卖公司后,请泓盛的瓷器部负责人再次鉴定,所得到的数字与嘉德极为相近。此时的陈力不仅明白了遭到恶意骗取服务费、图录费的“泓宝”,也了解到这家所谓的“泓宝拍卖”、“弘盛展览”极有可能是真“泓盛”的克隆公司。
为了不打草惊蛇使自己的几十件瓷器被拍卖公司扣下,陈力还是忍气吞声熬过了6月又一场遭全部流拍的泓宝拍卖会。6月24日,陈力在与泓宝拍卖业务员杨志刚交涉数次后,终于取回了送拍的46套拍品。
9月10日,目前回到荷兰北部城市S-hertogenbosch的陈力与记者进行了1小时电话交流后,次日又将全部拍品的估价单和合同原件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记者。因与泓宝(鼎藏)有合约,对追回30万元已不抱希望的陈力,最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也将矛头直指泓宝、鼎藏、弘盛,控诉他们为“骗子公司”。陈力希望能获得更多受害藏友的信息,合力起诉该公司,讨回被骗钱财。
陈力所说的网友是在新浪微博注册为“上海豪企”的季小军,8月28日起他开始陆续发帖,其中一个较为完整的版本为:“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以上三家所谓的拍卖公司都是假的,是骗子公司,骗到卖家的基础服务费就完事了,拍卖会根本就没有成交量,那几个买家都是托。”
季小军的遭遇与陈力如出一辙。2009年,季小军花12.5万元购得两块玉,由于今年建筑行业的生意不景气,他打算出手其中的一块。泓宝拍卖的鉴定人员在未使用任何观测工具,仅凭双眼看了一眼后即断定“这是一块汉代高古玉,价值150万元”。泓宝公司十部的业务员胡某表示要收取1.5万元服务费,并在随后数天内每日致电季小军向他征集拍品。双方在多次协商后,胡某和王姓业务总监商议后同意只收取5000元服务费,双方约定拍卖成功后将拍卖收取的佣金从13%上浮到15%。交了5000元钱的季小军只拿到一张收据,收据上盖着“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8月19日,玉石在拍卖会流标后,没有得到泓宝任何音讯的季小军曾用QQ、手机联系胡某,但对方不接电话或称无暇。8月22日,季小军到泓宝取回那块玉,对方借检查合同之由收走了季小军所持有的服务合同。
对泓宝一系列行为感到愤慨的季小军,8月底在微博上发出消息后,得到了与他一样被骗的江浙地区藏友的响应,他们纷纷将手头的证据集合起来,部分藏友表示要通过诉讼状告骗子公司,部分藏友表示只想取回被骗钱财。记者看到截至9月11日汇集在季小军手中的5张加盖弘盛展览公司的收据,金额从5000元、1万元、1.5万元至1.8万元不等。此外,荷兰华裔藏友陈力的哥哥也支付了近6万元作为另一批拍品的服务费。
记者从相关途径获得一本2012年8月的泓宝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图录,拍品数量共882件,每件估计多为几十至上百万元,千万元也比比皆是,若以每件服务费5000元计,一场拍卖图录费就有数千万元,另还有每件200元的鉴定费。泓宝今年已举行3场拍卖会,各类收入可想而知。
泓宝已涉嫌违法经营文物
几天前,《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曾拨打泓宝网页显示的电话,表示有几块“袁大头”机制印币想拍卖,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可以拿到公司鉴定,鉴定费为每枚币200元。当记者表示想直接与业务员沟通后,接电话者坚持说“到公司面谈”。
在陈力与季小军的遭遇中,“泓宝拍卖”、“弘盛展览”、“鼎藏投资”始终纠结其中。拍卖会展板上显示“泓宝”,开具的收据和合同上却交替出现“弘盛展览”、“鼎藏投资”的盖章。记者比对2011年12月27日及2012年8月19日陈力、江苏省某卖家签字的两份合同发现,前者的甲方为“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甲方为“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除第二部分服务方式与期限略异,其余条款如出一辙。而上述卖家的拍品全部在泓宝拍卖会上流拍。
与此同时,上海知名的泓盛拍卖因与“泓宝”一字之差,正在遭受困扰。泓盛方面透露,今年以来公司的邮品、纸币、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等业务部门多次接到客户电话,询问“泓盛”和“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是不是同一家企业下属的两家公司,客户称在网上查询时,多次看到“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的字眼,电话询问泓宝后得知该公司为全球知名拍卖公司,业务甚大、业绩极好。部分客户在参观“泓宝”时曾发现他们公司内挂有“上海泓盛(或为弘盛)旗下企业”、“上海泓盛(或为弘盛)授权拍卖行”等广告招牌。当客户询问“泓宝拍卖”和“上海泓盛拍卖”是否有关系的时候,均被“泓宝”的工作人员告知“两家拍卖公司”为同一企业的下属拍卖公司。
记者打开与泓宝、弘盛展览相关的8个网站,有的显示泓宝拍卖、鼎藏投资版权所有,有的显示泓宝拍卖、鼎藏投资版权所有,有的又显示为弘盛国际古董展览交易有限公司,但所有网站的联系方式都指向同一个地址,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2020号中星经贸大厦3/4楼。这里也正是陈力、季小军送拍品鉴定、签合同、付款的地方。
就在《艺术评论》对上述3家公司进行了解时,9月10日国家文物局网站上挂出了“关于暂不批准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申领《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函”,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9月7日签发此函。10日下午,记者致电上海市文物管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称尚未收到该函。
国家文物局在函中称:“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曾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请你局(编注:上海市文物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我局。在此之前,我局暂不受理该申领事项。”并有附件《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材料》。材料中截取了泓宝拍卖的多个网页,证明该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古玩鉴定、古董拍卖、展览展销等,还证明泓宝拍卖隶属于鼎藏投资,以及泓宝为加强拍卖成交率,特成立:弘盛国际展览公司。
国家文物局9月7日公布的最新版《文物拍卖企业名单》中并无“泓宝”,有“泓”字头的全国仅有“泓盛”一家。
根据记者查询,尽管“泓宝”于2010年注册了资本金为1000万元的企业营业执照,可以经营商品拍卖,但经营范围中写有“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商品”,而如明清瓷器和宣德佛像在内的一批已经上拍的拍品正是国家文物局在《拍卖法》中规定的,需要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才能上拍的物品。泓宝显然越权经营,构成“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
上海市工商局相关人士上周告诉《艺术评论》,该局也收到对泓宝的投诉并已展开调查。
法律漏洞致乱象迭出
类似泓宝收取高额服务费或图录费的行为,近年来层出不穷又屡禁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艺术评论》,安徽汇德、久鼎拍卖事件最终并未在安徽汇德公司所在地的工商部门立案,受到财务侵害的藏友无法起诉汇德。因为现行的《拍卖法》只对拍卖人进行了规定,而未对拍卖环节上的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加以规定,该案中的汇德的行为虽有诈骗成分,但它作为一个中间人,俗称的“二道贩子”,与藏友有合同约定,双方是自愿交易的,《拍卖法》没有对中间人(委托人)的相关规定,只能依据《合同法》认定交易事实。因此,尽管汇德公司的骗局与久鼎拍卖有关联,但由于汇德不属于久鼎,既不能起诉久鼎也无法状告依合同行事的汇德。
“目前《拍卖法》的法律漏洞,在业内是广受争议的,大家都呼吁要将委托人、竞买人、买受人也加入到法律中,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非法的拍卖机构或某些文化公司利用法律漏洞打擦边球,坑害消费者。”上拍协副秘书长朱建平说。
朱建平表示,协会两年前开通拍卖投诉热线以来,投诉电话每天都有,其中诸如以拍卖为名收取高额服务费的文化公司案件至少有100起,但现行《拍卖法》管不了,文物局和工商部门也很难执法。
但是,业内人士特别指出,此前汇德文化公司委托久鼎拍卖的案件,由于两家公司属独立经营,前者至多是“二道贩子”,而非久鼎拍卖进行虚假估值、骗取服务费,因此无法进入诉讼程序。泓宝、弘盛展览和鼎藏投资虽注册三家公司,但公司简介表明三公司实际上为一家公司,主体为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进行的商业活动构成了诈骗以及非法经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对其进行起诉的。
几天前,由季小军组建的QQ群已召集了多名江浙沪的受骗藏友,讨论如何拿回被骗钱款或起诉泓宝。9月11日,季小军告诉记者:“泓宝公司也有人潜入了我们的群,不能让他们了解我们下一步的想法。”但同一天,上拍协工作人员无奈表示:“我们加入了群并亮明身份,本想帮助他们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净化上海的拍卖市场,让非法经营的文化公司少坑害消费者,但群主误以为我们是泓宝拍卖的人,把我们及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给‘踢’出了群。”
事实上,近些年来在不健全的拍卖环境中,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简称中拍协)和上拍协陆续做了不少工作提高普通市民对拍卖业的认知。
今年7月,上拍协组织了拍卖宣传周活动,印发资料宣传“如何到拍卖行买艺术品”,并举办“拍卖大讲堂”介绍投资收藏理念。8月,还撰文提醒藏友:“警惕在拍卖前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的行为、警惕聘请‘所谓的专家’进行收费鉴定、选择具有资质的拍卖企业进行委托拍卖。但似乎这样的提醒还未深入人心。”上拍协新闻发言人范干平向《艺术评论》表示,拍卖公司确实有收取图录费的规定,但正规拍卖企业从来没有1%的图录费之说,最多收几十元到几百元的图录费,此外还有拍卖成功才支付的佣金,收上万元服务费或图录费的都是不正规的公司。
泓盛拍卖业务人员表示:“我们公司的所有费用都是在拍卖后才收取的,不会事先收图录费,有的客户委托物品较多,也会酌情免除图录费。”
朵云轩的业务人员透露,朵云轩的图录费是整版1000元,荣宝斋整版是1500元。但是图录费也是在成交后才收取,拍卖前是零收费。当记者追问封面作品是否加收费用,对方表示,“封面没有额外费用的,封面都是好东西,我们欢迎都来不及。”
范干平告诉记者,在行业协会加强宣传力度、拍卖行业自律的同时,收藏者、投资者也要摆正心态,增加对行业的认识,不要贸然选择拍卖行,也勿要因为贪婪之心埋下了吃亏上当的种子。
记者截稿时了解到,迫于季小军的强硬态度,9月13日泓宝将5000元全款退给他,当天与季一同前去的几位藏友从泓宝拿回了全款80%的退款。但一位获得部分赔偿的藏友将用于维权的QQ群账号透露给了泓宝人员,目前的QQ群几乎将失效。而在荷兰,陈力还在整理资料,必要时将以司法途径解决此事。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陈力和季小军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