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任熊大梅诗意图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任熊大梅诗意图页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01255-10/1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任熊大梅诗意图页❖图片
任熊大梅诗意图页❖简介
《大梅诗意图》页,清,任熊绘,绢本,设色,纵27.3厘米, 横32.8厘米。
“大梅”,指晚清文学家姚燮。姚燮(1805—1864年),字梅伯,一字复庄,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工诗文,尤精填词,善写墨梅及白描人物、写意花卉,无不奇特。但当时人们更为推重他的诗词,有《大梅山馆集》问世。任熊与姚大梅关系友善。清咸丰元年(1851年),时年29岁的任熊应姚大梅之邀,寓居姚家为其诗句配图,共绘诗意图120页,分别刻画了仕女、花鸟、楼台、鬼神等各种物象。兴酣落笔,二月余而成。
此为《姚大梅诗意图》中的一开,是任熊依据姚大梅“内家汉戏秘秋千”诗意所绘宫苑女子荡秋千的场面。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之态。打秋千时,人在空中荡来荡去,翩翩若飞,饶有趣味。图中女子着汉装,为宋时形制。其中一女子身穿盘领窄袖袍,腰系抱肚,束红色革带,为男装打扮,暗指女子也谙熟武艺,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神采。
此图在绘画技法上以传统的状物勾勒敷色法为主。线条用逸笔写出,设色明丽,有平面效果。局部采用西法,秋千柱子架构比例合理,女子间的位置经营适度,有透视效果。作品反映出画家对中西结合绘画风格的探索。
相关知识科普
任熊
任熊(1823—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其受父影响,自幼喜爱绘画,曾从民间塾师学画肖像。后赴各地卖画为生,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五代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等,画艺日益精深,又在浙西名士周闲和宁波姚燮的家里遍临前代名家的书画佳作,逐渐形成自己兼具传统绘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富有创造性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技艺多样,人物、花卉、山水无所不能,工笔、写意兼长。其人物画法学明代画家陈洪绶,线条圆劲,形象夸张,多以历史故事和仕女为题材。其花鸟画工笔重彩与没骨写意兼收并蓄,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的笔墨融为一体,格调清新。所作山水数量不多,但均构思妙异,布局奇巧,笔墨精微,色彩缤纷。他以笔致清逸、画风高古及构思巧妙为画坛所重,与同时代的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又与任薰、任颐、任预并称“海上四任”。
白描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秋千
游戏器械的一种。明代宫中荡秋千为清明节的重要娱乐活动,以清明节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宫皆安秋千一架,宫人相邀嬉戏。清朝,宫中后妃们也非常喜欢玩秋千。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