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卷,纸本22.1×284.7厘米。天启六年(1626)作,辽宁省博物馆藏。
褚遂良为“初唐四家”之一,其《枯树赋》为630年所书,原迹不存,仅有刻本传世,《听雨楼帖》所刻尤精。董其昌刻《戏鸿堂帖》亦收。此卷用洒金笺临,书于1626年,董氏72岁。虽为临书,但自家笔意时有流露,结体疏朗,气脉贯畅。开始笔势柔缓,温雅自如,进而渐趋迅疾,连绵相属。褚书劲挺腴润、摇曳多姿,美如瑶台婵娟,对董氏书风影响颇大。
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董其昌行书《临褚遂良枯树赋》卷,纸本22.1×284.7厘米。天启六年(1626)作,辽宁省博物馆藏。
褚遂良为“初唐四家”之一,其《枯树赋》为630年所书,原迹不存,仅有刻本传世,《听雨楼帖》所刻尤精。董其昌刻《戏鸿堂帖》亦收。此卷用洒金笺临,书于1626年,董氏72岁。虽为临书,但自家笔意时有流露,结体疏朗,气脉贯畅。开始笔势柔缓,温雅自如,进而渐趋迅疾,连绵相属。褚书劲挺腴润、摇曳多姿,美如瑶台婵娟,对董氏书风影响颇大。
苏轼书法墨迹欣赏《书和靖林处士诗后》,约书于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有现代文人把苏轼称之为诗人、书法家、画家,是皇帝的秘书、是慈善家、是佛教徒,是一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还是一个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大好人。林语堂在其《苏东坡传》的序言中又给出了两条苏轼受人喜爱的理由:一是苏东坡的人品,具有耶稣所说的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憨厚,这是历史上其它文人不能望其项背的;二是苏...
1080 苏轼 苏轼书法 苏东坡书法 毛笔书法作品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