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列傳。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陽也人。祖父良。習孟氏易。平帝時舉明經。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傳良學。為人嚴重有威。見敬于州里。初為縣功曹。捧檄詣從事。從事因安致書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郵驛。私請則非功曹所持。辭不敢(受)。(從)事瞿然而止。後舉孝廉。汝南先賢傳曰。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自出按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也。除陰平長。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舉安能理劇。拜左郡太守。是時英辭所連及繫者數千人。顯宗怒甚。按吏之急。迫痛自誣。死者甚眾。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獄。理其無明驗者。條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頭爭。以為阿附反虜。法與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當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別具奏。帝感悟。即報許。得出者四百餘家。歲餘。徵為河南尹。政號嚴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常稱曰。凡學仕者。高則望宰相。下則希牧守。錮人於聖世。尹所不忍為也。聞之者皆感激自勵。在職十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遷太僕。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雲上書。北虜既已和親。而南部復往抄掠。北單于謂漢欺之。謀欲犯邊。宜還其生口。以安慰之。詔百官議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譎詐。求欲無厭。既得生口。當復妄自誇大。不可開(許)。安獨曰。北虜遣使奉獻和親。有(得)邊生口者。輒以歸漢。此明其畏威。而非先違約也。雲以大臣典邊。不宜負信于戎狄。還之足示中國優貸。而使(邊人)得安。誠便。司徒桓虞改議從安。太尉鄭宏。司空第五倫皆恨之。宏因大言激勵虞曰。諸言當還生口。皆為不忠。虞廷叱之。倫及大鴻臚韋彪各作色變容。司隸校尉舉奏。安等皆上印綬謝。肅宗詔報曰。久議沈滯。各有所志。蓋事以議從。策由眾定。誾誾衎衎。得禮之容。寢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而尤深謝。其各冠履。帝竟從安議。明年。代第五倫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為司徒。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后兄車騎將軍憲北擊匈奴。安與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詣朝堂上書諫。以為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損費國用。徼功萬里。非社稷之計。書連上。輒寢。宋由懼。遂不敢復署議。而諸卿稍自引止。惟安獨與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爭者十上。太后不聽。眾皆為之危懼。安正色自若。竇憲既出。而弟衛尉篤。執金吾景各專擅威權。公于京師使客遮道奪人財物。景又擅使乘驛施檄緣邊諸郡。發突騎及善騎射有才力者。漁陽。鴈門。上谷三郡各遣吏將送詣景弟。有司畏憚。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擅發邊兵。驚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景檄。當伏顯誅。又奏司隸校尉。河南尹阿附貴戚。無盡節之義。(請)免官按罪。並寢不報。憲。景等日益橫。盡樹其親黨賓客于名都大郡。皆賦斂吏人。更相賂遺。其餘州郡。亦復望風從之。安與任隗舉奏諸二千石。又他所連及貶(秩)免官者四十餘人。竇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時竇憲復出屯武威。明年。北單于為耿夔所破。遁走烏孫。塞北地空。餘部不知所屬。憲日矜己功。(欲)結恩北虜。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為北單于。置中郎將領護。如南單于故事。事下公卿議。太尉宋由。太常丁鴻。光祿勳耿秉等十人議可許。安與任隗奏以為。光武招懷南虜。非謂可安內地。正以權時之算。可得捍禦北狄故也。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單于反其北庭。并領降眾。無緣復更立阿佟。以增國費。宗正劉方。大司農尹睦同安議。事奏。未以時定。安懼憲計遂行。乃獨上封事曰。臣聞功有難圖。不可豫見。事有易斷。較然不疑。伏惟光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單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備。故匈奴遂分。邊境無患。孝明皇帝奉承先意。不敢失墜。赫然命將。爰伐塞北。至于章和之初。降者十萬餘人。議者欲置之濱塞。東至遼東。太尉宋由。光祿勳耿秉皆以為失南單于心。不可。先帝從之。陛下奉承鴻業。大開疆宇。大將軍遠師討伐。席卷北庭。此誠宣明祖宗。立宏勳者也。宜審其終。以成厥初。伏念南單于屯先父舉眾歸德。自蒙恩以來。四十餘年。三帝積累。以遺陛下。陛下深宜遵述先志。成就其業。況屯首唱大謀。空盡北虜。輟而弗圖。更立新降。以一朝之計。(違)三世之規。失信于所養。建立于無功。由秉實知奮議。而欲背棄先恩。夫言行君子之樞機。賞罰理國之綱紀。論語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行焉。今夫信失于一屯。則百蠻不敢復保誓矣。又烏桓。鮮卑新殺北單于。凡人之情。咸畏仇讐。今立其弟。則二虜懷怨。兵食可廢。信不可去。且漢故事。供給南單于費直歲一億九十餘萬。西域歲七千四百八十萬。(今北)庭彌遠。其費過倍。是乃空盡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詔下其議。安又與憲更相難折。憲險急負勢。言辭驕訐。至詆毀安。稱光武誅韓歆戴涉故事。安終不移。憲竟立匈奴降者右鹿蠡王于除鞬為單于。後遂反叛。卒如安策。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權。每朝會進見。及與公卿言國家事。未嘗不噫嗚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恃)賴之。四年春。薨。朝廷痛惜焉。後數月。竇氏敗。帝始親萬幾。追思前議者邪正之節。乃除安子賞為郎。策免宋由。以尹睦為太尉。劉方為司空。睦。河南人。薨于位。方。平原人。後坐事免歸。自殺。初。安父没。母使安訪求葬地。道逢三書生。問安何之。安為言其故。生乃指一處云。葬此地當世為上公。須臾不見。異之。于是□(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焉。洪武癸丑(1373年)仲春五日。錫山王達書。
名家书法作品赏析 | 明代王达楷书《袁安列传》(2)
相关文章
-
书法长卷 | 稀世瑰宝王羲之书法《快雪时晴帖》全卷
稀世瑰宝王羲之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高清全卷,此帖是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信札,内容是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在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清乾隆皇帝曾说:“天下无双,古今鲜...
450 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 快雪时晴帖 书法长卷 -
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 清代王澍书法册页欣赏《临十七帖》
清代王澍臨王羲之十七帖,册页25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澍(1668-1739),字若林,號虛舟,江蘇金壇人。康熙五十一年進士,官至吏部員外郎。精通書法,推崇唐碑,一時所宗。王澍書〈積書巖帖〉計六十冊,此為其一。除了前段臨書之外,後方猶可見「敕」字花押、褚遂良跋尾以及「僧權」二字,臨書忠實完整。用筆細緻講究,時以章草筆法出之,結字則是整飭規矩。後方題跋曰:“此宋搨全本,為錫山秦氏所藏,不唯與世...
851 名家书法学习 书法练字 王澍书法 书法名家作品鉴赏 -
书法长卷 | 王铎行书作品欣赏为啬道兄书诗卷
王铎行书作品欣赏为啬道兄书诗卷,绫本,自作诗五律两首,307*24.6厘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北京荣宝斋藏,书法长卷图片4张.该文章所属专题:王铎书法标签:荣宝斋 书法长卷...
1168 王铎 王铎书法 荣宝斋 书法长卷 -
名家书法作品精选 | 衡山居士文徵明大字书法《事茗》
衡山居士文徵明大字书法《事茗》,此“事茗”二字为文徵明题唐寅事茗图卷引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该文章所属专题:文徵明书法标签:文徵明大字书法...
580 文徵明 文徵明书法 文徵明大字书法 名家书法作品精选 -
名人书法 | 沈周书法欣赏自题支硎遇友图卷
明代沈周书法欣赏自题支硎遇友图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标签:沈周书法 ;标签:沈周书法...
959 书法图片 名人书法 沈周书法 软笔书法作品 -
篆刻作品欣赏 | 香港举办日本篆刻家作品联展选刊
香港举办日本篆刻家作品联展选刊,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字,原载于1987年第2期《书谱》标签:篆刻家 作品联展 ;标签:篆刻家 作品联展 ;标签:篆刻家 作品联展...
1444 篆刻印章 篆刻资源 篆刻家联展 篆刻作品欣赏
栏目直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