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拍摄风光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的碰到一些大光比的环境,而相机不同于我们肉眼可以自动调节,相机有限的宽容度并不能很好的兼顾高光与暗部。比如天空和地面,如果光比过大的情况,我们拍摄完后就会发现要么暗部一片死黑要么天空一片死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了。
方法有很多,如:摇黑卡技术,渐变镜使用,HDR后期制作等,各种方法有它的优缺点。各种方法我都试过,下面来说下个人的感受。
摇黑卡技术:
优点:明暗部过渡自然,色彩还原真实。
缺点:成功率较底,要在曝光较长的情况下才容易成功,当然,熟练后成功率会提高很多。
个人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但一般是在日出前或者日落后才用。适当保持较长的曝光时间,保证成功率。
如下图,拍摄参数:手动曝光,光圈11 曝光时间4秒
渐变镜的使用:
优点:方便,而且渐变镜的价格有很便宜的,能一次性成像。
缺点:色调容易变化,画质容易变差,而且渐变镜也存在着光线档位问题,每一种不同的光比要用不同的光比档位的渐变镜。
个人而言,我不太习惯使用渐变镜,虽然我每次出门都带着。
如下图,拍摄参数:光圈11,曝光时间1.3秒。天空的色调明显产生了变化。(图片是我放弃的一张片子,只是拿来做个例子)
HDR后期制作:
优点:用包围曝光拍摄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较方便和容易把握,通过后期制作,能较好兼顾明暗部细节。
缺点:不太自然,特别是边缘容易产生亮边。
个人不太喜欢使用HDR制作图片,因为我更喜欢自然和真实的感觉。
如下图:拍摄于涠洲岛天主教堂,包围曝光拍摄三张不同的曝光图片,佳能DPP软件后期HDR制作。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下面分享下我个人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也希望各位能多多指点并提出不足的地方,共同进步。
个人方法如下:
拍摄两张不同曝光的相片,或者采用RAW格式拍摄,通过后期调整出两张不同曝光的相片,之后通过PS后期蒙板工具处理相片来兼顾高光与暗部的曝光。
1:分别对高光和暗部测光,记下当时的参数,把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构图。手动M档曝光,分别调整出两种不同的参数并拍摄两张不同照片(一张高光曝光正常,一张暗部曝光正常)
高光曝光照片:天空曝光正常,暗部太暗。
拍摄参数:手动曝光,Tv(快门速度)1/13,Av(光圈值)11.0
暗部曝光照片:水面曝光正常,天空过曝,
拍摄参数:手动曝光,Tv(快门速度)1/4,Av(光圈值)11.0
2:后期方法如下:
(1)打开两张图片,叠加起来,得到背景图层与图层1。给图层1添加蒙板。如下图:
(2)选择渐变工具,如下图:
(3)在图层一的蒙板上用渐变工具拉出渐变,让高光与暗部过渡自然(这个步骤要细致处理,可多尝试,直到满意为止)
(4)适当调整后合并图层,完成后并输出照片。(因为以上几步我全是用小图进行大概步骤处理并截图,可能画质不太理想。原图我是用大图处理并较细致,所以得出的图片画质较好。但步骤是一样的,见谅 )
如下图:得到的最终相片。
此方法无论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方法我认为较为简单,而且能保证高光与暗部曝光正常,并且能保证优秀的画质与色彩。当然,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技巧分享,如有不对,请指出。
同样的拍摄方法与处理方法的照片:
东江若梦:
观看日出姿态各异的人儿:
2:在没有三角架的情况下,拍摄RAW格式,在后期调整出两张不同曝光的照片,再通过以上的后期方法合成。前提要保证高光和暗部都能保留一定的细节。
(1)拍摄RAW格式原片,此片高光并没有过曝,暗部也能保留一定的细节。
如下图:拍摄参数:拍摄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曝光 Tv(快门速度)1/200 Av(光圈值)11.0 测光模式评价测光
(2)调整高光到满意效果,这个时候暗部完全一片死黑,但高光正常。
如下图:
(3)调整暗部到满意效果,这个时候高光位置一片死白,但暗部正常。
如下图:
通过上面的PS方法合成得到图片。(方法同上,在此不再重复)
如下图:
此方法是要在拍摄RAW格式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要保证在拍摄时光比不能过于大,在后期适当补救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相片。但无论怎么补救,这样的处理都会损失一定的画质。如暗部提亮会有明显的噪点,所以,我还是强烈建议,如果条件允许,不要怕麻烦,尽量用第一种方法来拍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光比环境,是我们风光摄影中不可避免碰到的情况,但如果光比已经超过一定的程度,就算你用何种方法去拍摄和处理都没有任何意义,这也是我们风光摄影师起早摸黑拍摄的原因所在,因为清晨与黄昏的光线光比相对而言较小,而且色彩丰富,变幻无穷。在此,向所有风光摄影师致敬。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拍摄经验与技巧分享,欢迎指出不足的地方,欢迎讨论。大家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