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夸张的逆光拍摄
一般来说,拍摄人像的最佳时期,如果是白昼时间比较长的季节,最好在早晨10点之前和下午3点到5点的时间拍摄。这个时候,户外是自然的漫射光,没有强烈的光比,光线温暖,符合表现柔美温暖氛围的需要。但是,如果进入秋天,白天理想光线的照射时间会急剧缩短,到下午3点就会消失,所以要根据季节的光线特点提前安排拍摄时间段。
在本章实战中,将全面应用之前实战涉及的各项技巧和思路,更接近于一个日常拍摄的综合流程。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这是两张逆光照,具体的拍摄方法在前面的范例中已经有了较为详细地论述。注意观察两幅作品中不同角度的光线和不同光位对照片效果的影响。其中右侧这幅将逆光的光晕用到了最大胆的程度,虽然人物的面孔细节会有一点损失,但画面的感染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人像作品往往因构图、色彩、层次而拍得四平八稳不会打动人,但当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强烈的冲突因素,或是感人的情节,即使有构图、层次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却仍然会比各方面都得及格分数的作品吸引人。
二、合理处理现场光影
针对具体的拍摄环境,光影会出现良性和破坏性两种,但两种情况都会随着拍摄者的调度进行转换。在不适合拍摄的光影中,依然可以通过合理地调度获得理想的效果。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光线从画面的左侧照射过来,如果这个时候让模特背靠铜鼎面对阳光,脸上会出现强烈的光斑。所以让模特把脸侧过来对着镜头,这样,本来直射面孔的光变成了造型光,凸显了脸部的立体感。同时由于脸被光打亮,自然也成为了画面的视角焦点。铜鼎的厚重和女孩的娇小形成对比,各自反衬了对方。
三、充分利用环境色彩结构
环境人像拍摄与固定背景的拍摄不同,要充分发现环境中具有特色的元素,譬如鲜艳的颜色、优美的线条、明快的对比等,来与人物结合,拍摄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这是一幅典型的利用环境色彩的作品。光影在红门上打出斑驳的纹理,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配合朱红色的大块背景色,突出一种凝重、安静的气氛。画面左上角留取的门拱弧线的阴影很重要,破除了画面四四方方的格局,形成了方圆的节奏变化。这个画面还可以扩大取景,让弧线更完整。拍摄类似的场景时,可以尝试多拍摄几张不同焦距的作品,随着取景范围的扩大,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
四、沟通、放松,让照片的情绪说话
让被拍摄者处于放松状态是人像摄影师非常重要的能力,初学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个能力,太过于目的性的引导会让拍摄对象难于放松,要学会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拍摄氛围。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从这个场景开始,我们所要熟悉的是根据场景的不同特征,来调整拍摄角度,以获得最为理想的拍摄效果。我们观察拍摄现场的画面会发现,色彩最好的银杏叶在地面和树上,而按照一般人站立的平视角度拍摄时,这两个色彩最为鲜艳的区域都不明显,进入画面的只有黑色的树干,所以这个时候采取了仰拍的取景方式。这样一来,处于高处的黄色树冠就进入了画面,成为了金黄色的背景,与女孩柔美的面孔相互映衬。
这幅作品在构图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女孩放松自然的状态,拍摄的时候预先告诉女孩,不要看镜头,要放松,使其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抓拍她轻松安静的瞬间。尽管构图很简单,但画面情绪已经让作品有了成立的理由。
五、捕捉具有特色的瞬间小细节
瞬间的小细节之所以感染人,是因为无法预知、无法复制,所以瞬间的有趣抓拍能大幅度提升作品的得分值。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让模特的身体有所倚靠,就更容易获得自然的表现。让她把围巾铺在椅子的靠背上,让画面多了些装饰感,避免了椅背直线条的突兀出现。这张照片的特点是女孩挡住脸的这个手势,如果只是女孩脸孔的全面特写,画面会非常直白。这个手势是女孩在拍摄过程中自发做出来的,让她就势多停留了一下。这个小动作的出现让画面增加了俏皮、生动的情绪,给观看者留下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六、尝试不同视角的拍摄
曾经有摄影师说过,摄影师处于最舒服或者最别扭的拍摄时候的作品往往是好作品,前者可以理解为水到渠成、妙手偶得,后者则代表选择与平时舒服姿势不同的其他视角。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银杏树枝条呈现出向上的线条聚集感,让模特把围巾举起来和枝叶的线条曲线形成一致的趋势,很自然地让观众的眼神沿着线条的指引汇聚到模特的手臂,然后再慢慢移动到模特的脸庞,对画面的欣赏目光多了一点玩味。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拍摄方法,打破了一般模特简单站立拍摄时产生的雷同感,用一些简单的肢体道具变化就可以为画面增加不少特色。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从现场而言,色彩最丰富的两个区域是树冠和铺满黄叶的地面,而这两个区域采用平常的站立拍摄是无法充分表达的,所以需要摄影师和模特各自调整角度来获得这两个区域的展现。这两幅作品都让模特坐在地上拍摄,可以说构图非常简单,但作品的亮点就是模特自然顽皮的表情。
初学者喜欢让拍摄对象摆一些凝视或者固定笑容来拍摄,这样容易不自然。在拍摄的过程中和模特聊天,建立一个轻松的拍摄氛围,当她笑得自然的时候进行抓拍,不要错过具有独特性的小瞬间。譬如两幅中的下图,女孩吐出舌头的瞬间,是在摄影师告诉她拍摄完毕时,她下意识的一个顽皮动作,但摄影师的镜头并没有离开她,所以抓住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瞬间。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低角度的拍摄,可以获得与平时视角不同而独具特色的视觉体验。注意观察一下拍摄的现场,女孩坐在地面的明暗交界线上,这样她身体的轮廓被阳光打亮,从背景中更好地分离出来。
可以观察成品画面中女孩的靴子、手指和发丝的轮廓,这些都是光的勾勒作用,看似偶然,实际都是在观察场景光线情况后,精心安排的。如果没有这些光的细节,画面就会平淡很多。
七、抓拍动态
在静态的片子中,动态的画面感很容易跳脱出来,因为更鲜活、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容易表达出模特的真实性情。如果想要突破人像拍摄,多尝试动态是个好选择。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第一张照片中,模特倾斜的身体给画面带来了动感,放松的表情给画面带来了欢快自然的情绪。有意选择逆光位刻画出模特飘扬的发丝,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第二张照片是在模特整理围巾的瞬间拍摄的,沉浸在放松自然的状态里,感觉到不到摄影师镜头的介入,克服了摆拍的刻板。
注意观察拍摄场景,这是一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空阔场地,色彩很丰富,但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和人像的结合难度比较大。一般的拍摄往往都会最终被限定在模特独自站在场景中的摆拍,这样的片子我们会见到很多,都似曾相识,但留不下什么印象。在任何场景拍摄,人像作品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情绪表达,让人物的情绪自然释放出来,与场景的色彩线条结合,才会形成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这两张照片并没有太复杂的构图,感染人的是模特欢快的笑容和放松的状态。在拍摄这样的作品的时候,切忌不要给模特规定固定的动作模式,用程式化的摆姿造型会显得非常生硬。给模特一个大致的动作空间,让她自然地走动,过程中跟她进行一些互动,适度地引导,在动态的过程中拍摄具有特色的瞬间镜头。
八、充分利用现场小道具
来自现场的小道具可以很快的让人物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模特手里的道具,会弥补直白面对镜头可能造成的单调和空泛。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手拿一片银杏叶或是别的什么道具,是拍摄人像很常用的一种方法,既点缀了画面,也增加了与特定场景环境的呼应关系。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动态的抓拍,会让画面充满活力。拍摄的对焦点是模特的面孔,注意这个时候应该采用手动对焦模式,因为落叶扬起来会抢夺相机的焦点,造成人物脸部脱焦。
模特的位置向前有所移动,身后的明暗交界线进入画面,增加了背景地面的明暗变化,这样比单纯的只有一个金黄色的平面要丰富得多。
九、让模特做一些特殊的摆姿,获得不同的效果
躺卧是一个能大幅度提高拍摄范围的摆姿,适用于大的矮平面,能够充分表现地面的纹理和色彩。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金黄色的落叶如同一张硕大的地毯,与女孩鲜艳的毛衣相互映衬。让女孩安静地躺下来,会让人感觉整个画面都清宁私密起来。尤其是落叶的堆积感、柔软感的体现,让人产生了想触摸的心理感受。
注意模特身前虚化的落叶,这是故意选择的,前景略微凸起的虚化叶堆,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比直白的从地平面到模特更加富有层次。再次注意模特躺下的位置,在光影的明暗交界处,画面里模特所有的身体都获得了微妙的轮廓光。
十、不同焦段镜头的使用,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不同焦段镜头的应用可以使同一场景画面获得不同的表达,在人像拍摄中了解不同焦段间的差异,充分利用不同焦段的特点,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这张照片使用了24-70mm镜头的24端,基本属于一个小广角的焦段。拍摄的时候选择模特站位的理由,是在她身后由围墙遮挡而在地面落叶上形成的光栅。模特所处的位置正好使光栅中的一块光线打亮了脸部,这也是之前反复强调过的用光技巧,光打亮的部分自然会成为画面的主体或视觉中心。这里需要展示的是镜头不同焦距间的画面属性,从这幅广角作品可以看出,远处的树木呈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最远处的蓝色墙板也由于透视关系变得很小,树与树之间的距离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人物在画面中并不是很突出,和环境基本融为一体。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这幅作品改换为长焦镜头70-200mm拍摄,可以通过对比明显感觉出长焦镜头压缩景深的特点,树与树之间的间隙基本看不到了,被镜头压缩在了一起,远处蓝色的墙板也明显大于广角端拍摄面积。
同时,人物和背景得到了非常清晰的分离,这就是使用不同焦段镜头对画面产生的不同影响。很难简单判断哪种好,哪种不好,但这个范例可以帮助增强大家对镜头焦距的理解,以便在实战中更加灵活地运用。
机位解析
拍摄指导
更换一下角度,略微的仰拍角度,阳光照射在靠墙一侧的银杏树的枝叶上,呈现黄绿色的色彩,让画面多了一些温暖。低角度地把这个平时拍摄体现不出来的光影特色呈现出来,这是不同角度拍摄带来的不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两个长焦拍摄现场都看到了支起的闪光灯,但实际并未使用,只是没拿下来。这么远的距离,补光已经无效了,完全是靠现场让模特站在脸部着光的位置获得更亮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