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意强·简介:
曹意强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硕士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科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兼任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美术》主编,曾任英国《艺术史》国际顾问、牛津大学博物馆研究员、美国国立美术馆高级研究员、克拉克艺术院院士、密西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教授。关注中国艺术史学科建设,致力于艺术与思想、图像与历史、艺术与国际交流的关系研究。
1957年5月生于杭州。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PHD,Oxford,1995)。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00年-)、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学术委员(2003年-)、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200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2003年-)、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艺术硕士(MFA)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科组长。
生平
曹意强教授早年学画,1977年考入原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受过严格的绘画专业训练,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他的美术作品曾参加各种展览并发表。毕业后兼攻美术史,199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在经过全国范围内激烈角逐后,曹意强以出色的学术资历和优秀的外语写作能力被唯一录取为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生,并获取牛津大学连续三年全额奖学金,师从弗朗西斯·哈斯克尔[FrancisHaskell]、贡布里希[E.H.Gombrich]和巴克森德尔[MichaelBaxandall]三位艺术史泰斗学习西方美术史。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求学生涯,1994年11月曹意强提交十余万字的英文博士论文《艺术史的途径》[AvenuesofArtHistory]。论文对西方美术史的起因与发展,作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和阐述。牛津大学很快就组成了以西方美术史泰斗、瓦尔堡研究院院长贡布里希爵士为代表的答辩委员会。论文富于创见的思想和精美绝伦的英语文体深深打动了答辩委员。其中一位艺术史家在评论中写道:“他的知识,他对于艺术史写作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把握,远远超过了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欧美艺术史家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论文和思想显示了对于欧洲方面的恰当分析和批评的态度。他具有独立的观点,这部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部分地归功于他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鉴于此,西方学者和机构自然期望曹意强能为西方美术史研究长期服务。但令他们奇怪的是,1995年4月曹意强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之心毫无动摇,同年6月带着大量外文文献,携妻带女,毅然回国,重返母校中国美术学院。
工作方向
曹意强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西方美术史及其史学史、中西美术交流史,以及欧洲油画史的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影响巨大。其有关美术史学史、美术史与观念史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独具特色。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曹意强教授致力于艺术学学科发展相关工作,在其及相关专家努力之下,201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批准艺术学为独立的学科门类(第13大门类)。[1]
发表论文
发表的主要中英文论文有:《包罗万象史的观念与西方艺术史的兴起》、《中国艺术史学的基本特征》、《视觉习惯与文化》、《图画再现与蒙古制度特征》、《历史画在观念时代的命运》、《艺术世界与超凡世界》、《个人创造与传统模式》、《艺术媒介与创作意图》、《沙耆的师学渊源与心理图像》、主要译着有:《理想与偶象》、《意图的模式》、《人体》、《图像与语词》、《素描艺术》等。主要专着有:《图像的力量—艺术史学史与批评文集》、英文专着AnxietyandExpediency:SomeHiddenLinksintheVisualDialoguebetweenEuropeandChina(出版中)(《焦虑与权宜之计:欧洲与中国的视觉对话中的隐形之链》)、《欧洲油画》、《艺术与历史》。并且与范景中先生一起主持《美术史与观念史》。
曹意强·相册
曹意强·画像·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