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文摘 |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时间 : 07-02 投稿人 : 丁丁 点击 :

1945年,日本投降。有位中国画家画了一幅画,叫做《爸爸永不回来了》,画中的小姑娘双膝跪倒,仰望青天,意思很清楚:她的父亲在抗战中死掉了。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爸爸永不回来了》,蒋兆和

当年,全国上下一片狂欢,太多主题可以画——直到今天国家组织的大型历史画还在画抗战,画家们早已学了西洋人的套路,画杀戮,画战场,画尸体,画胜利——可是大家想想看,这位抗战的亲历者偏偏选择画一位失去父亲的女孩,为什么呢?因为复仇也好,胜利也罢,战后真实的事情,是无数家庭破碎了。

这幅画不是出于国家主义与民族意识,而是秉承人的立场,直白地说,就是同情心。国家、民族,是现代中国主旋律,同情、恻隐,不是首要的美德。所以七十年过去,这幅画没人记得,没人知道,我也是在最近出版的关于画家生平的图书中,才看到这幅画的。

这位画家名叫蒋兆和,中央美院老教授,1986年逝世。上个世纪,我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画家,也是最杰出的人物画家。他一生中最最重要的巨作,是画于战争期间的《流民图》,这幅画,也几乎被历史忘记,甚至被政权销毁。他的所谓政治名誉直到八十年代才恢复,1993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蒋兆和作品全集》,首次收入《爸爸永不回来了》,并举办了纪念蒋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的大展;去年秋天,国家博物馆为纪念蒋兆和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也举办画展,展出了幸存的《流民图》,不知道有几个80后90后青年去看过。

据我所知,如今大部分青年不喜欢悲惨痛苦的故事。前两年冯小刚拍了《一九四二》,电影里全是蚁民、灾民、饥民、流民,成片成片死掉,像狗一样,正所谓“野有饿殍”。结果,票房很惨,冯小刚为此梗着脖子,心里很受伤。我问不少80后青年为什么不去看,他们坦然说,我不想看。孩子们可能是对的。绝大部分80后的父亲没有死于战争,出于别的理由,别的记忆,他们的爹妈恐怕也不愿提起悲惨和痛云,我们伟大的传统是千里江山、不是死亡。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流民图》(局部)

蒋兆和先生一辈子没画过壮丽的河山,只喜欢画人,而且心慈手软,专画受苦的可怜人。他自己,就很可怜,从小丧父,十几岁从四川出来混,饱受沧桑,和徐悲鸿先生幼年少年的经历很相似,所以徐先生曾经提携扶助蒋兆和。徐先生自己的艺术主张,就是四个字:悲天悯人。

世上有得是可怜人,过去很多,现在也很多。你要可怜人老去想可怜事,也是可怜的事。可是法国人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人在苦难中更像一个人。”诸位同意吗?以我的记忆,历史上伟大的作品很少很少描绘幸福,很多很多描绘苦难。而描绘幸福的图画,你看着,不那么容易也感到幸福,看着描绘苦痛的画面,如果那画面足够真挚,即便你从未领教那苦痛,你也会被感动。

这是为什么呢?

牛犊给豹子吃掉,绵羊给恶狼叼走,牛羊不会写个短篇,画幅画,把伤痛留下来,反反复复说,年年月月看,世上万物,只有人类干这种事。可是畜生的感情,和人一样的,死了同伴,有时会绝食而亡,畜生没有语言,只能闷死,人类呢,不但晓得记取伤痛,还有想象灾难、诉说灾难的天分——蒋先生没有亲人被鬼子杀掉,那位画中的女孩呢,并没有丧父,她是蒋先生的侄女,被画家选中做了那幅画的模特儿。抗战爆发时,蒋先生并不是流民,还有个画室,还能画画,可是蒋先生亲眼看见“九·一八”事变的流民,“八·一三”淞沪战争的流民,北京陷落后的流民……他心里不安,非要画《流民图》。

我的老同学刘曦林先生,三十多年前曾以《流民图》作他的毕业论文,去年托我也来写写蒋先生,我就写了。我仔细想想,中国学西洋人悲壮惨烈的历史画,不到一百年历史,要和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宗教画历史画比,那是休想。但在可数的几十幅著名中国历史画中,以我偏见,包括徐悲鸿先生的《奚我后》和《田横五百士》,都没法子和蒋先生的《流民图》比较,这幅画,是唯一可以平视西欧经典的中国绘画,当然,这是我的偏见,没有意思要别人同意的。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流民图》(局部)

以下是我对这幅画的描述:

《流民图》所描绘的绝望、悲剧性、死亡感,如《圣经》的片断,直追中世纪晚期及文艺复兴初期的宗教壁画;逾百位画面人物的组合纠结而能各在其位、各呈其态,便在欧陆,亦属一流;画中每一人物的面相、种姓、神态、气质,高度准确——不是“准确”,而是“如其所是”——堪与委拉斯凯兹的《侏儒》系列、伦勃朗的自画像相媲美;而《流民图》的道德力量、心理深度、历史分量,与列宾、苏里科夫、珂勒惠支,同属一支;整幅长卷深沉而从容的叙述,令我想起托尔斯泰的《复活》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人;论及一位艺术家在沦陷期间所能作出的强悍回应,《流民图》超过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而《流民图》成稿期间的政治语境,远较《格尔尼卡》危险而艰难。

《流民图》能给外国人看到,只有一次机会:1957年送去前苏联展出。苏联画家看了,在画前鼓掌致敬,称蒋兆和先生是“中国的伦勃朗”。这个譬喻,说对一半。伦勃朗生于巴洛克盛期,在他的本邦与邻国,群星灿烂;而1943年前后,中国现代美术尚在牙牙学语,竟有《流民图》画出来,独在众人之上,简直是奇迹。

1943年,《流民图》画成,在太庙展出,当时北京是沦陷区,市民涌人观看,大为震撼,但是当天,画展就被日本宪兵命令关闭,1944年,此画在上海沦陷区展出两周,反响强烈,报章刊物有报道,也有评论。日本方面随即干涉,借故取走《流民图》,从此下落不明。创作这幅大画之前,蒋先生曾与北京一位汉奸官员相识,后者鼓励他画《流民困》,甚至允诺赞助,未兑现时,这位官员就死了,前后细故,我无法详述,但因为这一层关系,日后,蒋先生长期被视为有历史问题的人。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流民图》(局部)

1953年,《流民图》神奇地被找到了,回到蒋兆和手里,但整个长卷已经残缺不全。1957年,《流民图》赴苏联展览。1959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借取《流民图》展览,康生指此画“调子太低”,未能展示,“文革”中,《流民图》被定性为“反共卖国的大毒草”,险些销毁。“文革”后,这幅残破的画在仓库角落被发现,我初次见到真迹,就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昏暗走廊。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作出结论报请文化部党组批准,始获评定,称其为“现实主义的爱国主义作品”。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流民图》(局部)

这时,距《流民图》诞生已过去三卜六年,期间,蒋先生备受煎熬,心力交瘁。暮年,他将这幅画捐献政府,现在,《流民图》是中国美术馆的收藏。

从“反共卖国的大毒草”到“现实主义的爱国主义作品”——还须报批,还须乞获恩准而定性——大家想想看,一个受难的民族,一个战胜国,就是这样对待《流民图》。这幅问世于沦陷时代的创作,敌国如何憎恶,不去说了,胜利后,《流民图》在本国还是遭到憎恶,权力的意志,让这幅画辗转于高层的毒语、封尘的库房。当初,《流民图》中的流民就像鬼魂、进人蒋先生这幅画,结果这幅画也像鬼魂一样,在胜利后的岁月,背负罪名,差点被销毁。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流民图》(局部)

这才是真的灾难,而且是难以战胜的灾难,我们牢记对日的仇恨,但我们记得《流民图》吗?记得画中的流民吗?我很想知道,至少,今天全国各大学的千千万万爱国大学生,有几个人知道这幅面?又有几人知道蒋先生?

我在美院读书时,蒋先生健在,从未见过他,我从小就爱看这幅画,敬佩蒋先生,很惭愧,直到去年读了有关他的传记,才知道他是被组织上长期视为有历史问题的人,直到今天,还有上一代画家认定他是汉奸。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流民图》(局部)

什么叫做历史问题?我看,是我们的历史,大有问题。

现在来看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巨作的诞生,同样为了同胞的受难,同样画于二次大战期间,它也一度离开毕加索,被纽约现代美术馆珍藏。佛朗哥政权倒台后,西班牙政府与国王一再交涉,要美国归还此画,1980年,美国特意在现代美术馆举办盛大的毕加索回顾展——顺便一说,那年,我们的陈逸飞同志刚到纽约,看到毕加索大展门口排长队,就说:“我从中国来。”当时很少有大陆画家去美国,美术馆门卫立刻放他进去了——那次大展结束后,《格尔尼卡》荣归西班牙,犹如国器,被隆重挂在单独的展厅,有一阵,政府甚至安排士兵,守卫这幅画。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流民图》(局部)

是的,毕加索名气太盛,知道吗,毕加索还是光荣的共产党员——蒋先生哪里能和毕加索比,他是个有历史问题的人。可是这两幅关于战争灾难的画,我更爱《流民图》,并不因为我是中国人,而是,这幅画的血泪,这幅画的真挚,这幅画的力量,我以为,胜过《格尔尼卡》。

请诸位看看蒋兆和先生的照片,一脸的慈悲、老实,一脸的苦难、郁结。抗战胜利后,他在自己的祖国当了几十年精神的流民,后半辈子一直低看头过日子。原因无他,就因为他画了《流民图》。

陈丹青谈蒋兆和巨作《流民图》 | 书画文摘

△ 晚年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现代人物画家,是现代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曾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书画百科 | 刘海粟山水画欣赏
    书画百科 | 刘海粟山水画欣赏

    刘海粟山水画欣赏△刘海粟 黄山散花坞 纸本水墨设色 135×65.6cm 1954年作△刘海粟 黄山图 1956年作△刘海粟 1925年作 山间清流△刘海粟 1933年作 陈元孝舟泊厓山诗意图△刘海粟 1960年作 松下知音△刘海粟 1967年作 青绿山水△刘海粟 1973年 作 秋江渔隐△刘海粟 1978年 作 黄山云起图△刘海粟 1978年作 天下奇观△...

    1303 刘海粟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莫奈名画《船》欣赏
    书画文摘 | 莫奈名画《船》欣赏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

    80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齐白石画笔下的柿子,事事如意
    书画知识 | 齐白石画笔下的柿子,事事如意

    柿子是齐白石最常画的题材之一,齐白石喜爱柿子,因其与事、世等字谐音,有吉祥的寓意,如《事事如意》、《事事太平》、《事事清白》、《眼看五世》、《三世太平》、《五世同甘》等,所以白石老人经常以柿子为题材进行创作。借物送福,寄物咏言便是白石老人常用的动情之笔,更曾自喻为柿园先生。△齐白石 柿柿如意 103×34cm△齐白石 利柿三倍 19.5×56cm△齐白石 1...

    1503 齐白石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张謇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讲解 | 张謇书法作品欣赏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光绪二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擅书法,学颜、欧。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曾劾李鸿章妥协。后返里兴办实业。辛亥革命时期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张謇 行书八言联△张謇 行书七言联△张謇 楷书七言联△张謇书法△张...

    164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王蘧常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资料 | 王蘧常书法作品欣赏

    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号涤如,又号明两,斋名窈窕楼、仰韶楼、珠朗楼,浙江嘉兴人。师从沈曾植,工书法,尤精章草,亦擅书法理论。熟古代史,工诗文,曾为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名誉理事。历任大夏大学、之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及无锡国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晚年致力于书法,精心研究汉简,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领域。其书...

    122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周昌谷作品欣赏
    书画文摘 | 周昌谷作品欣赏

    周昌谷(1929~1985),号老谷。浙江乐清人。现代浙派人物画代表人物之一。自幼喜爱诗文书画,1948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周昌谷创作受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潘天寿等文人画的影响,并结合西法,形成了清新而苍郁的艺术风格。擅意笔人物,多以少数民族生活入题,笔法娴熟,善于用色用水,注重本性流露,人物形象生动,意境高远。间写花卉,明艳多姿。...

    48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程十发插画欣赏
    书画资料 | 程十发插画欣赏

    程十发插画:西湖民间故事以上内容《程十发插画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

    1583 程十发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黄公望《水阁清幽图》欣赏
    书画讲解 | 黄公望《水阁清幽图》欣赏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浙江平阳人。原籍江苏常熟,姓陆,名坚。因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认温州平阳黄氏为养父。黄氏九十岁方立嗣,云“黄公望子久矣”,遂名黄公望,字子久,后号一峰,晚号大痴。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

    448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孙宗慰油画拍卖价格及欣赏
    书画科普 | 孙宗慰油画拍卖价格及欣赏

    孙宗慰(1912~1979),江苏常熟人。193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留校任教。师从徐悲鸿、吴作人。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科副研究员,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教授。下面列举孙宗慰油画价格最贵的几幅作品,来了解一下孙宗慰油画价格情况。Top1. 1943年作 蒙藏人民歌舞图 517.50万尺寸:90×120cm拍卖时间:2...

    103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石鲁山水画巨作《高山仰止》欣赏
    书画知识 | 石鲁山水画巨作《高山仰止》欣赏

    创作于1959年的《高山仰止》是石鲁的国画巨作,画面雄奇壮美,用笔矫健,水墨淋漓。这件作品曾经为陕西省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美术展览会的展品,是他在同一时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所创作的巨幅国画《转战陕北》的姐妹篇。这是一件气势磅礴,意境阔大的巨制,雄伟的巨岩在眼前突兀而起,以丹砂色调来表现壮伟高旷的陕北土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者眼光奇特,从仰视的角度,在巍峨高...

    1189 石鲁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漓江画派旗手阳太阳作品欣赏
    书画学堂 | 漓江画派旗手阳太阳作品欣赏

    阳太阳(1909~2009),广西桂林人,又名阳雪坞。是中国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擅长中西绘画、书法和诗文,是一位德高望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阳太阳是漓江画派的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受业于王济远、陈抱一、陈之佛、关良、倪贻德等。在上海与庞熏琴、倪贻德等人创办决澜社。1935年入日本大学研究各国绘画艺术并积极创作。其油画作品入选世界性...

    1168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刘春霖书法欣赏
    书画学堂 | 刘春霖书法欣赏

    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河北省肃宁县人,后曾迁居天津。清光绪三十年状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堂提调。辛亥革命后,历任大总统秘书、甘肃省长等职。后赋闲北平,以鬻字自给。工书法,尤以小楷为着,为世所重。刘春霖书法拍卖纪录(见下图)为117.30万。△行书庐山草堂记 117.30万以上内容《刘春霖书法欣赏》...

    197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何海霞花鸟作品欣赏
    书画文摘 | 何海霞花鸟作品欣赏

    何海霞(1908~1998),名瀛,号海霞,北京市人。为张大千弟子。擅山水,兼写花卉。所作山水取法传统,入古而化,融青绿与水墨为一体,构图布局别有一格,个人风格鲜明。致力于中国画创新,为长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 何海霞 映日荷花△1993年作 松鹤遐龄△1983年作 红荷△池内香荷△荷香△喜上梅梢△1975年作 碧荷清韵△水仙红梅△水面风波不知△大雪压青松△...

    56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李可染文革时期作品拍卖情况
    书画百科 | 李可染文革时期作品拍卖情况

    李可染文革时期虽然作画较少,但也不乏精品。下面仅仅列举其中部分作品拍卖详情。李可染文革时期最高成交价作品如下:1、李可染1974年作 《韶山 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 (141.5×243cm) 2017年12月拍出1.7825亿元(见下图)。△1974年作 《韶山 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1.7825亿元2、李可染1976年作 《井冈山》(181×129cm)20...

    1485 李可染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宋文治画笔下的黄山欣赏
    书画知识 | 宋文治画笔下的黄山欣赏

    宋文治(1919-1999),新金陵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一代山水画大师,被誉为“当代山水画八家”之一,人送雅号“宋太湖”。宋文治以期独具的“清新而又苍润、劲练而无霸悍、文雅而不纤弱”的画风,将黄山的雄奇和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欣赏大师宋文治笔下的黄山,让人犹入仙境,叹为壮观!△1981年作 黄山松云 94×177cm△1980年作 黄山暮霞 75×42cm△宋...

    1665 宋文治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