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吴冠中:水墨行程三十年

时间 : 07-02 投稿人 : 小樱 点击 :

如果我们能够拉开距离来看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演变和发展,不能不说它与19世纪以前的传统文人画的最大不同就是它在自己可能的限度内融人了诸多异质文化的因素。将多种文化因素融合在一起,正好是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而“融合”——这种属于一个时代的艺术品质,正就是吴冠中的艺术品质。因此,不管你对“融合”这一事实取何种态度,当我们谈论这个“融合的艺术时代”时,是不可能绕开吴冠中的。

吴冠中在艺术上釆取这样的路线不是偶然的。早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时期,他就是一个不能专一于一个领域的学生。当学校将绘画系分为“国画”与“西画”两科时,他为难了。先是学“国画”,不久又“跳槽”去学“西画”——他哪个方面都不想割舍。虽然他后来还是选择了“西画”,并且在几年以后获得了赴法公费留学的机会,但他最终还是在画了多年的“西画”之后又回到“国画”中来,并以往返穿梭于两个领域的“兼容”姿态立足于中国画坛。

吴冠中:水墨行程三十年 | 书画常识

▲ 吴冠中油画作品 (书画作品)

这条“融和中西”之路最初是由吴冠中的老师林风眠开拓的。林风眠“调和中西”的艺术思想,早在留学法国期间已经形成。他不仅“专在西洋艺术之创作”, 而且还全力“与中西艺术之沟通上做功夫”。他在归国后的几年中,一面从事教育和艺术运动,一面着手从理论上解决问题。从对艺术的起源与本质的探讨、对中西艺术异同之比较研究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史的深入考察中真正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林风眠在考察中惊异地发现,西方现代艺术完成的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未尽之业。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使他在“西方现代”这个新的“生长点”上找到了中西艺术“对接”的部位,并由此而确立了他的艺术取向。

在林风眠的探索中,我们看到,传统水墨画一向只辅以淡彩或根本不赋彩,而他却常以浓墨重彩构筑画面,在清淡的水墨画中开了先河;传统水墨画一向以书法用笔作为规范,而他却无视一整套传统笔法,将疾速,流畅、爽利的露锋线条(多取自民间瓷绘和壁画)移入水墨画中,传统水墨画一向有自己的章法布局,而他却将西方的现代构成观念引入水墨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水墨画的画面格局。可见,林对传统的背离带有明显的反叛色彩和无所顾忌的性质,他似乎从未考虑过是否有必要回归到传统的笔墨规范之中这样的问题。作为他的后继者,吴冠中在这一问题上更是表现出罕有的勇气,说明他们的目标正是要依据自己的艺术理想,重立笔墨新规范,重建水墨新原则。

吴冠中从1974年开始画水墨,至今已整整30个年头。在这30年的水墨行程中,他留下的足迹足以证明,他在这一领域所作的是一种超越传统规范的全新开拓,他要在这一传统媒介中走出自己的路。

吴冠中的水墨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70年代对水墨这一媒介材料的熟悉和适应时期,80年代的银灰色时期,90年代前期的黑色时期和90年代后期至今的整合时期。

吴冠中正式尝试画水墨画时,他还住在一个大杂院的陋室之中,屋里光线暗,没有条件作油画,便练习作水墨。五年后,我们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冠中画选》中,已看到多幅精彩的水墨作品《雨后山村》、《丛林溪水》、《鼓浪屿》、《海滨鱼村》、《鱼塘》等。

吴冠中:水墨行程三十年 | 书画常识

▲ 吴冠中《鼓浪屿》

1980年,四川美术出版社首次出版了《吴冠中国画选》,至一九八五年,连出四辑。四辑国画选忠实记录了他在水墨领域的十年探索。作为回顾,他转录为这四本国画选集写的序,再加一个前言发表出来,名曰《水墨行程十年》。

如今又过去二十年,吴冠中在水墨之乡已留居三十年光景,三十年走南闯北、风风雨雨,终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学生时代,吴冠中曾投身於潘天寿门下,认真研习过一段传统绘画。但当他重新拿起传统的工具材料时,却没有返回原来的基点去起步,反而完全是在新的立足点上开始他的工作——也即是说,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准备在传统的规范下,进行他的水墨探索。

吴冠中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一条与传统水墨画的笔墨要求格格不入的路,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派画家认为他“不人流”的原因所在。这些画家的看法有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传统文入画的价值取向,的确是建立在笔墨的基础之上。问题在于,进入二十世纪的多元时代,水墨画的价值取向未必只有“笔墨”这一个坐标。水墨作为一种艺术媒材,当然可以发展出多种型态,而对其价值的确认,更绝对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标准做出不同选择。

吴冠中在水墨中寻求的不是传统的笔墨价值,所以也不宜用相应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他的画,改变了水墨画的原有走向,创造了新的趣味:他试图在水墨中建立新的价值观。不管他实际上做到多少,这一新的建构却绝对是时代所要求于艺术家的。作为二十世纪的艺术家,如果不能意识到现代文化环境带来的文化心态和审美趣味的变更,不能自觉到有必要确立新的文化规范,那么,将很难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这个时空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吴冠中的艺术选择,正是紧紧扣着时代的主题,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经纬线上,寻找到自己艺术的切人点。

吴冠中在油画中植入水墨的基因,又在水墨中融人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他同时在两个不同天地中探索,你中求我,我中求你,将东西方艺术的血液混流在一起,从而为他的艺术建立起新的品格、新的趣味。而这种新的品格和趣味,正是随东西交融的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对于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我以为再没有什么比开创一种新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建树了。

吴冠中的三十年水墨行程,若从风格演变的角度看,大体上也与这几阶段相吻合:70年代的作品偏繁、偏浓、偏具象;80年代的作品偏简、偏淡、偏抽象(半抽象), 90年代前期,作品又趋繁,趋浓、趋密,几近黑色世界,并且有不少作品进人纯抽象状态:90年代后期到现在,可以说是他的整合时期,即将银灰色时期和黑色时期的探索加以整合,更加自由地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

我尤其喜欢吴冠中“黑色时期”的作品。这一阶段,他的作品一反过去那种抒情的银灰色,愈画愈浓、愈画愈满、愈画愈繁密、愈画愈深厚。画家何以在90年代会出现这么令人触目的变化?这中间自然隐含着形式演进的规律,如由繁至简再进入新的繁;由具象至半抽象再到纯抽象,都是艺术进程必经的过程。然而吴冠中在90年代出现的这一变化,若仅从形式自身演进的角度验证,还远远不够。

吴冠中在90年代出现的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的变化,而是一种“质”的升迁,是朝向精神领域的迈进,是他的艺术进入佳境的标志。特别是这位一向以“画幸福”(熊秉明语)为职志的画家,现在却转向了人生这个大主题,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对人生的慨叹与思索,不能不说是一大转折。因此,在精神层面探知人生、探知生命的欲望,才是构成这一转变的更为内在、也更为强大的动因。

综观吴冠中这些年作品,不难看到这样一些与生命与人生相关的主题:《年华》、《生命》、《春风吹又生》、《岁月风华》、《春秋几何》、《流年》、《色色空空》……这些作品既有对岁月流逝的追思与感伤,也有对青春年华的礼赞与向往。画家显然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日益有限,但这种紧迫感却带给他加倍的奋进,借助源源涌现的创作激情,不断催生出新的艺术生命。

吴冠中:水墨行程三十年 | 书画常识

▲《春风吹又生》

吴冠中说:“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了,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我感到佛的解脱”。这段话为黑色时期作了最好的诠释。他的画一再以生命、人生为主题,以其繁密、浓重、深厚,一反过去的优美抒情格调,乃至放弃表达可见物象,正是要以“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来“吐露真诚的心声”。

吴冠中这一时期的许多抽象作品,都可视为人生境象,如在《飘》和《沉沦》中所表现的,既非云、也非水,翻滚涌动的巨大黑色漩流,曾是多少奋斗者的人生境遇!画家在这翻卷的漩涡中,多处写下自己的名字随其沉浮,意味深长。40年代他从东方到西方朝圣,50年代又从西方返回东方寻根,经过半个世纪的奋争,这位东方赤子又得到西方的认同……当他坐定沉思这坎坎坷坷的一生奋斗,至今仍毁誉不一、荣辱参半,他仍未到达真正的坦途。

在吴冠中开拓的路上,因看不到同道而深感孤独,而与他风雨同舟几十载的老伴又险些离他而去,这种种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他无法不将关注点转向人生这个主题。我们在他90年代前期的作品中所感受到的这种悲剧氛围,不能不说是他吐露出的“真诚的心声”。

吴冠中:水墨行程三十年 | 书画常识

▲ 吴冠中 荷塘春秋 油画 51×61cm 2003年

吴冠中于1950年从法国留学回国,怀着满腔热血报效祖国,但他所学与中国当时的国情不合,难以施展才智,三十年受压,没有言的机会。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在艺术上的追求,水彩、油画中的许多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吴冠中虽已近花甲之年,但憋了30年的话终于有机会敞开了。他连续举办展览并发表一系列言论,成为中国美术从僵化的创作模式转向现代的开路先锋,成为中国美术进入开放时代的一面旗帜。在此后的许多年中,他对中国现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在油画本土化、中国画现代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国的现代艺术史上,吴冠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无人可以取代的,继他的老师林风眠之后,他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位开拓者当之无愧。也正因为如此,他所受到的攻击也最多,但愈是如此,愈可以证明他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一个开拓者的地位。

以上文字内容来自贾方舟之新浪收藏的评论分析,若有不妥,请联系本站。

相关文章

  • 书画知识 | 俞剑华山水画欣赏
    书画知识 | 俞剑华山水画欣赏

    俞剑华(1895~1979),曾用名俞德,学名俞琨,字剑华。山东济南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受陈师曾指授。擅山水,亦工花卉。曾畅游国内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亦擅书法,能以左手作真草篆隶各体。尤长于中国美术史论,曾考察敦煌莫高窟、云冈、龙门、乡堂山等地美术遗迹及各地博物馆所藏文物。 以上内容《俞剑华山水画欣赏》由美术资料网整理发布。...

    189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刘奎龄国画精品《花蝶葡萄图》 欣赏
    书画常识 | 刘奎龄国画精品《花蝶葡萄图》 欣赏

    这幅国画精品是近现代著名国画家刘奎龄的代表作品。图案设色艳丽、清秀飘逸。葡萄架下的葡萄各个珠圆玉润、莹润通透,犹如明珠垂露,鲜润之态令人垂涎,形象极为逼真。两只蝴蝶在藤下翩翩飞舞。凌厉的山石脚下一簇雏菊静静的盛放。△刘奎龄 花蝶葡萄图画中景的留白不但没有带给人空洞之感,反而有一种动态美,好似蝴蝶在那里盘旋飞舞,生机盎然。整幅作品动静结合,极富韵律美,形与神的...

    84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欣赏
    书画文摘 |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欣赏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琅邪临沂人,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创新出了与大唐以肥为美的审美习惯相一致的颜体书法,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碑》...

    57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齐白石拍卖最贵的几幅葫芦作品
    书画学堂 | 齐白石拍卖最贵的几幅葫芦作品

    作为一个极具生活情趣的职业画家,葫芦题材的画也与齐白石其他绘画一样,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虽然很多葫芦绘画在构图、技法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齐白石长于在画中题写诗词或短句,以增加其文化附加值,让看似千篇一律的葫芦画活灵活现,赋予了其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齐白石画笔下的葫芦,福禄双全。齐白石葫芦绘画作品一共上拍450余幅(含重复上拍),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齐白石拍...

    765 齐白石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方楚雄的画多少钱一尺丨2018年方楚雄作品价格
    书画常识 | 方楚雄的画多少钱一尺丨2018年方楚雄作品价格

    作为岭南画派的花鸟画大家,方楚雄的作品多少钱一平尺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让我们一起来从2018年拍卖成交的部分记录,来看看方楚雄的作品到底多少钱一尺?△2013年作 密林集珍成交价:253.00万尺寸:101×300cm拍卖时间:2018-09-14是幅方楚雄作品27尺,每平方尺拍卖价格9万余元。成交价:231.00万尺寸:249×101cm拍卖时间:201...

    155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朱梅邨《基坑激战》欣赏
    书画百科 | 朱梅邨《基坑激战》欣赏

    朱梅邨在绘画艺术上对“变化”的追求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到每一个人物的开相、衣物质地的纹理花样,山水布景的安排、色调的定位、山石肌理皴法。追求“调和”之美,使其绘画在无声的“温润”中,呈现出了让人难以忘怀的特质。“调和之美”是对朱梅邨绘画的最贴切描述。朱梅邨对绘画的追求是不拘宗派的。为了使新中国题材在突出时代性的同时,又能与传统审美相调和,他不为盛名所累,...

    184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文徵明《兰竹图》欣赏
    书画科普 | 文徵明《兰竹图》欣赏

    《兰竹图》卷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作品,该作为纸本,墨笔,纵26.8cm,横730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款署:“徵明题於玉磬山房”。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文徵明《兰竹图》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墨色温润,行笔轻盈流利,行转...

    91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百花图谱大全【白描画】
    书画资料 | 百花图谱大全【白描画】

    百花图白描画图谱大全!精心整理,收藏学习吧!1、草棉2、打破碗花3、荷花4、桔梗5、南瓜6、三角梅7、石蒜8、睡莲9、仙人球10、玉簪花11、天竺12、水仙13、梅花14、报春花15、迎春花16、山茶花17、兰花18、连翘19、杏花20、墨兰21、旱金莲22、兰花23、木桃24、梨花25、免子花26、长春花27、君子兰28、桃花29、麒麟刺30、岩桐31、瓜...

    47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韦启美油画作品欣赏
    书画讲解 | 韦启美油画作品欣赏

    韦启美(1923-2009)。安徽安庆人。韦启美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油画家、漫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少小师从孙多慈,临摹《芥子园画谱》,考入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又受业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等人,与李斛、戴泽、宗其香等人同窗。他们服膺徐先生融合中西艺术之求索,成为了兼具中西全面修养的艺术家,韦启美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

    130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于非闇作品欣赏【高清大图】
    书画知识 | 于非闇作品欣赏【高清大图】

    于非闇(1889—1959)。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于非闇...

    129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谢稚柳《红叶竹禽》赏析
    书画知识 | 谢稚柳《红叶竹禽》赏析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谢稚柳的花鸟画逐渐摆脱陈老莲的影响,转而研习宋画,约于1945年确立其花鸟画的个人风格。谢稚柳师法宋人的特色,在于“富贵”与“野逸”两家皆不偏颇,既学“富贵”之绚烂,亦求“野逸”之潇洒;虽尚重彩赋色而殊少平涂渲染,而以彩代墨,用笔随意轻松并追求层层叠加的丰富笔触,避免大片色彩堆积的平板,增强画面层次的丰富和厚实感,从而达到一种虚而厚、...

    505 谢稚柳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雷诺阿油画《伞》好在哪里?
    书画文摘 | 雷诺阿油画《伞》好在哪里?

    雷诺阿从1881年40岁起,到1888年这八年间,是他的风格转变时期。当他于1879年在沙龙获得成功后,就开始外出旅行。肖像画订货使他的生活转贫为富。前半生苦苦地踯躅在巴黎城内和塞纳河边,这一回,他要实现渴望已久的远行观光的愿望。第一个目的地是诺曼底海滨,后又到了克罗瓦西。1881年春,去了阿尔及尔。是年夏,再赴诺曼底,秋季即登程赴意大利,在那里走访了罗马、...

    110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陈师曾的相知挚友
    书画常识 | 陈师曾的相知挚友

    陈师曾(1876 1923),男,原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和自画像在民国初年的北京,金石书画之风大盛,有金城等人成立的湖社,有周肇祥等人发起的中国画研究会,还有美术专科学校等,聚集了一批金石书画学者和艺术家,他们与陈师曾或为艺校同事,或为画坛知己,相互探讨艺术,切磋画技。陈师曾以他坦荡...

    106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虚谷《梅鹤图》欣赏
    书画知识 | 虚谷《梅鹤图》欣赏

    图绘梅鹤双清之景。茁壮的梅树,其交错穿插的细枝和星星点点的花朵打破了画面的整体空间。作者着意在梅树干上绘两只仙鹤,它们淡然闲适的神态为画面增添了祥和的生趣,其平整的造型则统一了原本过于细碎的画面,由此可见作者巧于构思和化零为整的能力。△虚谷 梅鹤图 145.2X78.9cm是幅《梅鹤图》绘二只白鹤在梅枝间翩翩起舞。虚谷以顿挫的侧峰描绘了如剑如戟、铁干清曜的梅...

    83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恽寿平《双清图》欣赏
    书画常识 | 恽寿平《双清图》欣赏

    《双清图》是清代画家恽寿平所画的一幅中国画。从绘画风格来看,《双清图》充分展现了恽寿平独特的艺术特色。恽寿平是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作品以清新、雅致见称。在这幅作品中,恽寿平以淡雅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和水仙两种清雅的花卉。他用墨色勾勒出梅花的花瓣,线条流畅而富有生命力,梅花在枝头的姿态显得婀娜多姿,清丽动人。而对于水仙的描绘,恽寿平则运用了白描的...

    161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