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藏家都知道,拍卖,不一定要捡便宜货,而是要选择“硬通货”。“硬通货”从来都不便宜,尤其“硬通货”中的极品,比如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比如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并且追溯这些天价拍品的竞拍历程也会发现,越是贵的作品,增值的空间反而越大。任何天价都不是一蹴而就产生的,而一般的便宜货也不可能跻身到天价的阵营。
所以,财有余力的话,选择“硬通货”反而是收藏最为稳妥的策略,毕竟,“硬通货”不常有。
整个收藏圈如此,玉雕圈就更是。能称之为玉雕“硬通货”的当然也不多,但独籽一定可以算作其中一个。退一步而言,至少有了独籽作为先决条件,一件作品成为“硬通货”的可能性便有了极大的保障。
是否拥有独籽作品,是检验一个人是否进入玉雕圈的“试金石”。如果一个人居然没有独籽作品,那他一定算不得上是一个成功的玉雕藏家,更不会真正领略玉石的美。
独籽可遇不可求,玉料中以它们最属稀缺,稀缺的原因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们的养成历经坎坷。除了形成之初经受无法想象的热度、压力等的锤炼,还需要在后天不断经受风吹日晒雨淋以及湍急河水的冲刷打磨,经历过大自然最严苛的拣选,独籽在所有玉料中的密度最为坚硬,质地最为细腻。通常而言,独籽不仅数量少,而且体量都不大,正是跟它们独特的养成条件有着巨大的关系。
它们的气质独一无二。每一颗独籽都是不可复制的珍宝,质量、形状、颜色各有千秋,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样也没有两颗完全一样的独籽,在奉行“物以稀为贵”铁律的收藏界,独籽天然具有奇货可居的资本。
它们的价值无可比拟。独籽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不是所有独籽都堪称完美,但每一颗独籽都独具魅力,即便不事雕琢,也有天成之美,算作大自然天赋造化的杰作。而它们质量、形状、颜色的些微不同,也为优秀的玉雕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独籽创作的作品,往往更具艺术性,能将天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融合得恰到好处,经济价值极高,文化价值几乎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