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两个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中,书中说:“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其中璇,就是美玉而玑、衡,据说是古代一种天文器材。专家们认为,璇玑其实是一种带有牙的玉璧,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其后在陕西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屡有出土。
关于璇玑的用途,向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用作观察天文的器具,有人说它是织布机上的纺轮,也有人说它其实就是环的变种,或是佩类。又因为这类器物出现的地点是有水灾和风灾出没的黄河流域和沿海地区,有的专家认为,它可能是仿水涡或旋风而作的原始自然崇拜器,与占人仿天之圆而作璧,仿地之方而作琮的用意相似。因为璇玑功用的神秘性,所以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玉璇玑,又叫玉牙璧,是一种带齿的圆形片状璧形器,中心有孔,外缘有数个突起的齿。这种玉器主要流行于战国之前,最初出现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众多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大汶口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较多地出现了这种玉器,目前发现的玉璇玑一般以三齿为主,少量有四齿或多齿。
新石器时代玉璇玑的制作方法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圆形玉璧的外缘连有三个装饰性物品,其中纹饰主要是蝉纹;第二种是将大致方形的玉片切割为圆,并留下应切去的角的形制;第三种就是在一种圆形璧的外侧制作出数个旋角,贴切而生动地将牙璧这个名字诠释出来。根据玉璇玑的形制,收藏者在淘宝时,可以看形定质或者鉴定真伪。
就目前玉璇玑的存世量来看,商代玉璇玑的制作也很多,这个时期玉璇玑一般用玉较好,牙饰多以三齿为主,器物中心的圆孔较大。另外还有一些璇玑饰有成组的连续排列的小凸齿,而凸齿是“凹”形连续排列的。
在山东沂水地区还出土了春秋时期的玉璇玑。春秋时期的玉璇玑一般用玉较差,与商代相比有明显的退化趋势,体积都比较小,也比较薄,在外缘一般有向外旋出的四个齿牙,表面一般饰有阴线刻的图案,其他则与商代玉璇玑没有太大的差别。春秋以后,玉璇玑不复再见。
在目前市场上,玉璇玑并不是很多见,因为玉璇玑属于早期的玉制品,况且就目前研究来看,其形制、功用辨别并不是很清晰,所以虽然玉璇玑具有极大的艺术收藏价值,但是能够真正确定收藏的却不是很多,以后的升值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