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玉,无疑是格外偏爱的。自古至今,中国人不仅戴玉、藏玉、玩玉,以玉作为国之礼器和君子道德的象征,还为玉写诗作文,用玉避祸祈福。
更甚至,在传家之时,很多中国人也要选择一块玉作为传家宝一直传承下去……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和田玉?因为在很多中国人潜意识里都认为:国无玉不盛,家无玉不富,人无玉不贵,和田玉是他们烙印在骨子里的喜爱……
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
前几天,三星堆遗址再次挖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此次出土的黄金面具、青铜器、大量象牙也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兴趣和讨论。但其实,除了这些,三星堆遗址中还有一种器物让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和田玉!
因为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玉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更甚至,当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也是以一坑玉石器拉开的序幕……
并且,在考古专家的研究下发现,三星堆出土的这些玉器很多都与古人的祭祀活动有关,反映了先民对玉的原始崇拜,也是古人“以玉事神,借玉通灵”的真实写照。
在古人心中,和田玉通透、温润、神秘,可以连接着天地人神,具有崇高地位,用玉祭祀,以玉礼天地四方,便可以达到“敬祖宗,求福禄,祈求风调雨顺”的目的。
和田玉,对中国的每一个部落、朝代,都有着重大意义,是祭祀时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器物。
和田玉也象征了国家的强大与繁荣。
国无玉不盛,国有玉则华,纵观我国各朝各代,但凡玉石文化蓬勃发展之时,也必是政通人和、经济发达之朝代。
比如,强大的汉、繁华的唐,以及鼎盛一时的乾隆时期……可以说,和田玉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件玉器都是国之重器。
国中有玉,体现的不仅是希望国家繁荣,也是希望国人可以像爱护玉一样爱护我们的国家!
玉入其家则为镇宅之宝
古人把“宝”写作“寶”,从宀(房),从贝(货币),从王(玉),从缶(表声),是个会意字,表示房中有货币,有玉,就是有珍宝之意。现代人,直接把“宝”写作宝,从从宀(房),从王(玉),即家中有玉即有宝。
时代在变,但是玉为宝的思想却没变,反而更加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
不管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把玉当做宝贝,甚至很多中国人都会在家中摆玉,把玉作为镇宅之宝,希望玉可以镇一宅安宁,护一宅平安,守一宅富贵。
更甚至,他们还会把这些镇宅之玉,作为传家宝,传给子孙后代。比如,曾经我们说过王刚就曾传给儿子一块天价和田玉,表达自己的殷殷期待和深沉的爱。
当然,以玉传家,在中国并不值得稀奇,上至帝王,以玉玺传承家国使命;下至权贵和百姓,在选择传家宝时,也会选择一块玉。毕竟,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多少钱迟早有花完的一天,但是玉则不一样。
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传承的是家族文化和良好家风。见玉,便如见先人谆谆教诲和美好品行,玉在,家族精神便不灭。其实,以玉镇宅也好,用玉传家也罢,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幸福,留下信仰和精神,传承良好家风和德行。
玉入其身则为修身养性
马未都曾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器最具有中国人的个性,也最符合中国人的心理。”
和田玉,温润典雅,精光内蕴;中国人,知书达理,含蓄内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
玉有瑕疵,人有不足,玉上的瑕疵就像人的不足,都需要规避或修正,才能更加完美……其实,在很多方面,人与玉都有着互通之处,且正因这些互通之处,让人对玉更加有惺惺相惜之感。以玉佩于身,也能用玉时时刻刻提醒和勉励自己,要学习玉身上的精神和文化,借玉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玉入其心则有君子之道
自西周之时,君子文化开始兴起,君子之道也不断受到世人的赞扬。
但何为君子?即有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等优秀的品质的人,便能称为君子。那君子有哪些特征?古人云: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孔子曾以玉比德,阐述和田玉的属性和君子的道德不谋而合,故君子皆佩玉,彰显自己的德行。更何况,一块玉,时时刻刻佩戴于身,也能让人整个心灵仿佛都安定了下来,让那些游离在内的骚动和焦虑也都烟消云散。
并且,在这样的一个文化熏陶下,时刻把玩着玉,也能让自己更加深入学习到君子之道,像玉一样不妄自、不张扬、坚韧、勇敢、内敛、厚实和顺、德才兼备、文质彬彬。
其实,佩玉的目的也是旨在于此,希望通过玉来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品性,让每个人都变得更加懂礼稳重。
玉入人心,人便安,安则有君子之道!或许,也正因和田玉身上的这些特质,才让无数中国人对玉如此偏爱,并几千年来不断为之动容,为之倾倒……